在這一生中成為親人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是以我們應該互相珍惜,互相尊重,互相照顧,度過這美好的生活。
但是,事實上有很多父母和孩子,卻成了彼此最恨的人。怎樣和自己的父母、孩子相處,無疑是每一個中國式家庭在當下必須面對的問題。
豆瓣網上曾經有個名字叫“父母皆傷人”的讨論小組,小組中時時刻刻都有人控訴他們的父母,無一例外地訴說他們憎恨父母。

但即使父母真的很壞,恨他們也是可以了解的。這樣的事情很容易處理,隻要切斷壞地方,就像切斷一個毒瘡。
但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不是壞人,隻是幾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同,不溝通。
特别是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每個孩子都有學識,當觀念好的父母早就學會了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可你卻仍然用傳統式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
反差會帶來傷害,一些不懂父母苦心的年輕人也恨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既無緣由,亦無莫名恨。
做父母很容易,隻要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就能生出一個新生。但是,如果希望孩子們能用真摯的語言來感謝父母,遠比所有人想象的要難。
愛必須選擇正确的方法。如果你選擇了錯誤的方法,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讨厭自己。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讨厭他們的父母?事實上,每個讨厭父母的年輕人都經曆過兩個絕望的童年,讓人歎息。
一.父母強權,孩子沒有自由
在我們國家的曆史上,存在着獨裁集權,現在仍然存在于兒童的教育中。如果孩子違背了父母的意願,他們就會用“愛”作為理由來訓斥。
當家長責備孩子時,他們更好。但是即使是為孩子好,如果違背了孩子的意願,仍有可能對孩子産生不良影響,促使他們讨厭父母。
每個人都渴望自主性,假如一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衣食住行,即使她的物質生活再好,心中也會不快樂。
這種情況在青少年中尤其明顯,家長讓他們什麼時候做、學什麼、吃什麼,他們就像小寵物一樣聽話。
但孩子畢竟不是寵物。當他們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會讨厭父母的專制力。教育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父母必須學會放下占有欲,與孩子平等相處。
二、過度教養,孩子沒成長
有一個故事,一個成績優秀的人即将大學畢業時患有抑郁症。她問醫生:我該怎麼辦?我唯一的技能就是做題。現在我要畢業了,不用再做題了。
我該怎麼活?她對未來充滿焦慮,不知道怎麼活。我憎恨我的父母,他們隻懂得讓我去學習,去解決問題,但從未教過我生存的技巧。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随處可見。很多家長打着對孩子好的旗号,除了學習什麼都不在乎。他們認為這是正确的,但最終,他們讓孩子更加讨厭自己。
經常被父母寵壞的原因是他們自己的童年很不幸,是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必再接觸更多、更複雜的東西,但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這種溺愛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影響。
真正的康複是在揭開傷口的基礎上,如果父母真的對孩子好,他們應該讓他接受風雨,而不是溫室裡的花。
大多數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已經被打破,種下了不幸的種子,最終還是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恨自己。
要知道,養育一個孩子并不一定要看着他長大成人才行。文化教育的意義不是維護孩子把孩子永遠困在象牙塔裡,而是讓孩子學會如何絕望地生存,學習更多的技能。
别等孩子與人競争,發現自己沒有什麼長處,憎恨你時,才醒悟過來,一開始就要有充分地準備。
生命之路猶如一場馬拉松,并非一帆風順,是以,我們要從一開始就把握好尺度。
是以,你要堅定地對孩子說:你愛她,但是你不能保證極緻,你也隻能盡力給予,剩下的都要由他自己去努力得到。
憎恨是怎麼來的?你說你可以保護他一輩子。他相信了,但你沒有做到。如果你确定他一開始隻能靠自己生活,那就沒那麼多憎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