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在軍閥林立的民國之中并不算出類拔萃。但1928年的一項舉動,卻讓他“名噪一時”,這一年他率領軍隊将清東陵内的慈禧定東陵、乾隆裕陵洗劫一空。本以為人不知鬼不覺,但無奈慈禧、乾隆墓内寶物太多為了銷贓,孫殿英、譚溫江可謂是煞費苦心,好不容易找到了古玩商黃百川,卻不成想被北京衛戍司令部截獲;又有所部逃兵攜帶寶物被查貨,于是,這樣一樁驚天盜掘大案,浮出水面。
此時的清廷雖然早已為民國政府取而代之,但得益于辛亥革命中與清廷簽訂的優待清朝皇室待遇,清廷的影響力一直存在。而對于盜寶行徑,作為清朝末帝,滿人的代表,溥儀在聽聞祖宗陵墓被盜之後,勃然大怒,更是揚言必報此仇,懲治孫殿英。

孫殿英,出身貧賤。幼年時,父親更是被旗人戕害而亡,年紀輕輕的他也隻能與母親相依為命。性格豪放、常與市井無賴為伍,也很容易讓他在清朝末年的動蕩時局之中,有一隅之地。他并不是好人,但卻是一個世事練達之人,也正是如此他先是混上了廟道會的頭目,販賣鴉片的同時,還能結交惡棍、軍警胥吏,更能從土匪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革命軍,任憑城頭變幻大王旗,他自巋然不動。先後投靠憨玉昆、葉荃部、張宗昌、蔣中正等人,職務不降反升,1928年時,已經是第六軍團第十二軍的軍長。
而也正是這一年春,利用奉命剿滅悍匪馬福田的由頭,他率部屯駐清東陵附近,而對于清東陵内的皇家寶藏起了觊觎之心的他,遂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将清東陵附近設定為禁區,并以埋設地雷為由,将原來清東陵内的守陵人員逐出東陵;還為了準備車輛用于運輸,給遵化政府親自書信一封,征募車輛。
在嚴密的布控之下,偌大的清東陵内也便隻有孫殿英與他上司下的十二軍。這群軍匪開始盜掘,就清東陵而言埋葬的帝王陵寝衆多,但傳聞慈禧的墓穴之中奇珍異寶不計其數,而作為康乾盛世的最後見證者乾隆帝的裕陵内寶藏自然也不遑多讓。
利欲熏心之下,他們雖然沒有考古技藝,但卻有炸藥。在炸藥開路之下,慈禧的定東陵、乾隆的裕陵也便順利的被打開了。
而當看到富麗堂皇的珠寶、财帛時,這群軍匪瘋了一般開始劫掠。為了取出慈禧嘴裡夜明珠,用鈎子直接勾破她的嘴,甚至于還有奸污其屍體之舉。最終,在幾天幾夜的忙碌之下,幾十輛大車,滿載而歸。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也就在此事沸沸揚揚之時,溥儀甚至于将此案告到了當時的國民政府蔣中正那裡,對于孫殿英的盜掘行徑,要求嚴懲不貸。就在聲讨之勢愈演愈烈之時,那麼作為盜墓的始作俑者,孫殿英最後結局如何?
可以明确的說,孫殿英不僅未被懲治,反而還被重用。原因也很簡單,因勢利導。
在當時的中國,雖然清廷已經被推翻,民國政府也已經建立。但是清廷并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這群靠辛亥革命簽下《清皇室優待條件》的滿清貴胄,不僅需要每年大量的财政支出,更是有着複立之舉,溥儀在張勳辮子軍複辟時的舉動便是證明;作為居于紫禁城的過期王朝,溥儀比之孫殿英,亦有偷賣文物之舉,是以在民間反滿的情緒根深蒂固。
此時的孫殿英又稱自己乃是明末大将孫承宗的後人,如此一來祖上被殺,父親被殺之仇也便成為世仇,不報不快。
當然僅僅這些還是不夠的,孫殿英還對當時的實權人物戴笠、何應欽、閻錫山、宋子文、宋美齡等人精心準備了禮物,包括九龍寶劍、翡翠西瓜枕、慈禧口含夜明珠等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這樣一件大案,竟果真在孫殿英的詭辯與打點之下,讓孫殿英安然落地,随後他又有投靠張學良、汪精衛之舉,直至1947年在解放湯陰時,他被擒獲,不久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