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有些書,搭配閱讀,相得益彰。

前段時間,理想國在微網誌和豆瓣發起話題#這兩本書可以搭配一起讀#,浏覽量600萬,很多讀者朋友參與。書友留言問能否整理出來,理想君記着這事兒,今天整理出部分。

也是想借這個話題,誠邀大家參與,留言你覺得可以搭配一起讀的兩本書吧!我們選出五位,寄贈定制藏書票+書簽。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理想國imaginist:相輔相成,适合搭配或參照一起閱讀的,比如帕慕克的《伊斯坦布爾》和《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爾》,一本文字一本圖像;卡内蒂的思想地圖《人的疆域》,一個人的孤絕語,佩索阿的《不安之書》,可貴的呓語,又或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有所互補的,漢娜·阿倫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理想國譯叢M41号《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刻骨銘新2001: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與周保松的《小王子的領悟》。《小王子》是我最喜歡的一本了,一個很美好很簡單的故事,卻留下了許多深刻的道理“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馴服”《小王子的領悟》是作者給女兒的生日禮物,裡面解釋了《小王子》中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狐狸的無我之愛”,這隻狐狸是在哪學到這麼多的啊最後,我是那隻等愛的狐狸。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常清常靜常清靜矣:《洛麗塔》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類似的事件中關于施暴者和被害者兩種角度。《1984》和《美麗新世界》,到底是當文化被禁止時更可怕,還是被淹沒在泛濫的資訊中更可怕?《厭女》和《父權制和資本主義》,同一個作者的兩本書,後者是對前者更深度的解析。《柳林風聲》和《蛤蟆醫生去看心理醫生》,後者借用了前者的設定來講心理學的科普。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向迎燈去:先讀了《哲學小史》,相中了穆勒,于是找來《論自由》,徹底愛上了!《愛書人指南》是之前道長的推薦,今年讀到《别想擺脫書》,突然想起這本指南。真的是擺脫不了書,不看也忍不住剁手…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呼呼_6074:《男性的衰落》和《如何抑止女性寫作》一起讀,前者講男性氣概導緻的男性壓抑,後者講男性氣概導緻的女性壓抑,兩本書都非常歡樂還有點黑色幽默,讀過之後會更寬容也更充滿希望,會更擁抱女性也擁抱男性,更愛女人也更愛男人了~

@安迪斯晨風:王力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和孫機先生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都是經典的通識類傳統文化讀物。《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其實并不是很“常識”,很多知識點我讀之前都不知道,它更偏重于從非物質、精神層面上總結提煉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化遺産,比如說禮儀、美術、音樂等。而《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内容正好跟它互補,偏重于從物質層面上講中國古代的文明和文化,比如說農業生産、絲織布帛、交通工具、建築工程等等。然而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兩大塊遺産并不是對立的,世界上每一個古老文明都離不開孕育她的自然環境,同樣,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都是由物質文化決定的。兩本書一起讀,也可以加深彼此的認知和聯系,搞明白為什麼是我們這塊土地上,孕育出了光輝璀璨的中華文化。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承認自己的樣子:《暮色将至》偉大作家的最後時刻《一個人最後的旅程》普通人該怎麼面對老去後的生活。《失落的衛星》踏入未知的中亞的世界《二手時間》剖析蘇聯解體後的世界。《被遺棄的日子》女性角度《鞋帶》男性色彩兩個意大利作家,故事情節一樣一個從女性視角出發,一個從男性視角出發兩本一起看,對男女關系會有全局性的看法。《如何抑止女性寫作》《破局者 : 改變世界的五位女作家》探讨女性寫作的成就和困境。《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醫生在得癌症後與死亡的抗争記錄《奇想之年》作者女兒身患重病,丈夫在聖誕節那天在她眼前突發心髒病死亡,突如其來的喪親之痛該如何消解兩本書一本是關于自身的死亡一本是關于親人的重病和死亡死亡終究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學着面對它。《别想擺脫書》可搭配任意書籍,紙質書永遠不死。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生菜醬醬全味uu:《天才之為責任》是推薦過很多人讀也很多次淚流滿面的書,讀後搜集了很多資料,後來連維特根斯坦設計的建築長什麼樣都曆曆在目。那麼,除了老師羅素,他同時代的人又在做些什麼呢?「他應對這個時代」與「别人應對這個時代」有什麼不同嗎?這就是《魔術師時代》要告訴我的故事了。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胡桑:有些書不妨試着搭配起來閱讀~因凡特《三隻憂傷的老虎》姆羅熱克《大象》老虎的憂傷是大象的歡樂。拉克斯諾霍爾卡伊《撒旦探戈》魯西迪《撒旦詩篇》魔鬼起舞,魔鬼吟唱。赫拉巴爾《過于喧嚣的孤獨》耶霍舒亞《詩人繼續沉默》人們承受着喧嚣中的孤獨,詩人選擇繼續沉默。科塔薩爾《中獎彩票》雪莉·傑克遜《摸彩》人生處處是偶然。賽克斯頓詩集《所有我親愛的人》莫拉維亞《冷漠的人》韓炳哲《愛欲之死》生生死死的愛欲讓我們活在一起,與他人纏繞不清。列維納斯《時間與他者》韓炳哲《他者的消失》在他者消失的時代,他者何為?莎士比亞《奧瑟羅》加缪《局外人》從摩爾人到局外人,四百多年的異鄉人處境。朱朱詩集《我身上的海》包慧怡詩集《我坐在火山的最邊緣》詩人身上的遼闊與夢幻。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故城早綠:《消失的13級台階》與《刑法學講義》:思考人性與法律;《給未來人類的終極十二問》與《我們的後人類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後果》:敬畏生命,也是對自我的尊重;《書店日記》與《漫步神保町》:東、西方的舊書店,曆史與人情;《驚呆了!哲學這麼好》與《蘇菲的世界》:哲學入門,一本是漫畫,一本是書信,有趣;《齊如山國劇論叢》與《氍毹留痕》:知道點平劇知識、掌故轶聞。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紅豆千層書:《死屋手記》和《死屋》,看名字就知道是被綁定的一組。前者是陀翁基于親身經曆和見聞所著的紀實小說,後者是一百五十多年後英國學者整理海量曆史資料寫就的非虛構力作。彼時的第一視角+今日的第三視角,完整呈現出沙俄時期殘酷的流放制度。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漿果界在逃樹莓:《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百年孤獨》(我讀的是黃錦炎那個版)。個人覺得如果不了解拉丁美洲過去那兩三百年曆史的話,确實不容易《百年孤獨》這本小說,隻能當它是一個荒唐的家族亂倫故事集,從早反應出那個漫長時代裡的落後、人性人欲什麼的。這些内容當然都有,但是都太片面了,沒有深究會有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某乎上有人問這本小說讀不懂,因為不了解他們所經曆的、他們的過去和現在的時代背景。在我看來結合他們的曆史來讀百年孤獨、分析一些小細節甚至延展開來絕不是過度解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凱思同:參加了二戰的塞林格,在出版《麥田裡的守望者》之前,讀過參加過一戰的毛姆寫的《刀鋒》。且二人均對印度宗教有着濃厚的興趣。更有趣的是,二人在軍中均擔任過特工一職。還有什麼相似之處,兩本書都讀完再說吧。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張清蘊:阿摩司·奧茲的《愛與黑暗的故事》和彼得·漢德克的《無欲的悲歌》。這兩位大作家都有母親自殺身死的經曆,給他們留下陰影。而他們都試着通過寫作去了解他們的母親,這兩本書就是例證。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密陽:《以色列》與《征服與革命中的阿拉伯人》一起讀,一個從猶太人角度看中東,一個從阿拉伯世界看中東。相得益彰,一次性讀懂中東禍亂的根源。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原來這些書可以搭配着讀

理想國的小書攤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