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引子

我們展開整個三國,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一共隻流過兩次淚,劉備為關羽報仇,冒進中計,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于白帝城給諸葛亮托孤!面對劉備的臨終之言,諸葛亮第一次忍不住流下了不舍的淚水!

諸葛亮第二次流淚便是揮淚斬馬谡了!按照常理,街亭作為決定北伐戰争勝負的兵家必争之地,失守街亭是影響千秋大計的事情,斬主将是無可厚非的,可是諸葛亮心裡還是很不舍的!

由此可見,馬谡在諸葛亮心裡的位置可見一斑!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諸葛亮雕像

街亭失守,馬谡背負了一世的罵名,和趙括成了曆史上為數不多紙上談兵的反面教材!可謂是千古之殇!

但是,

街亭失守隻是馬谡一個人的過失嗎?參軍變主将,難道沒有諸葛亮的用人之過嗎?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街亭遺址

街亭之戰

戰争背景

公元226年(魏黃初七年,蜀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太子曹叡即位,國内動蕩,關中空虛。第二年魏國大将孟達那顆不安分的心也開始蠢蠢欲動,和諸葛亮的地下工作搞的如火如荼,最終達成了雙宿雙飛的協定。孟達的對手申儀發現了他倆的小動作,不高興了,便向朝廷舉報告發,在孟達準備起兵反叛的時候,司馬懿又出來搗亂,一邊明修棧道,一邊又暗度陳倉,搞得本來魏國不來就不怎麼穩定的局勢風雨飄搖!

諸葛亮一看,這不就是上天給了自己一個“北定中原,複興漢室”的機會嗎?于是,諸葛亮抱着一戰定天下的願望,開始了針對給魏國的北伐之戰!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國内首台實景影像話劇《草廬·諸葛亮》

街亭之争

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沙場點兵,兵鋒直指曹魏。命鎮東将軍趙雲、揚武将軍鄧芝帶兵鎮守箕谷,作為疑兵使用,諸葛亮則親自統率大軍攻打祁山,聲勢不可謂不浩大!确實也将《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也記載了這次震動關中的北伐之戰: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将軍曹真舉衆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街亭,又稱作街泉亭,在現今的天水秦安縣。街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進可以取關中,退則能守住隴右之地,曆史上也曾在街亭發生過很多次的大規模戰争,是曆史上重要軍事重地、兵家必争之地!

當然,也是這次北伐戰争魏蜀雙方的必争之地!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街亭村——漢唐隴右第一鎮

北伐之變數

衆所周知,諸葛亮治軍嚴明,加上這次北伐的整體部署可以說是很完美的,基本上無懈可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的北伐戰争懸念不大,應該會以蜀國的勝利而結束!

但是,曆史上沒有如果,這次的北伐戰争還是出現了兩個意外!

第一個意外:本來答應叛魏響應諸葛亮的孟達等人因為司馬懿的攪局,被搞的自身難保,更别說是起兵幫助諸葛亮了!

第二個意外:越嶲太守馬谡,參軍變主将!關于諸葛亮的這次用将,《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是這樣記載的: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将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衆拔谡,統大衆在前

這裡面有一個特别的詞,就是“違衆”!也就是說,對于諸葛亮啟用馬谡作為先鋒,大家都是不同意的,也就說是,是諸葛亮的一意孤行!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馬谡領命出征

馬谡之才

其實,關于馬谡的才氣,不可否認是有真才實學的!《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是這樣記載馬谡的才學的: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裡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是以,千落君認可馬谡的才氣絕對是一時才俊,但是千落君認為才氣不等于才能!

才氣隻是理論,才能是需要将才氣經過無數次實踐後結果!

馬谡最早是從事的身份跟随劉備,之後做的是縣令和太守。雖然馬谡喜歡議論軍事謀略,但是最多,隻能算是個沒見過世面的理論行人才!要是正兒八經的幹起來就不一定會行!《資治通鑒·卷七十一》裡記載了劉備臨終對馬谡的評價:

“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谡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從上面的評價裡可以看得出,劉備對馬谡的才能評價是持保留态度的。但是作為劉備最頂尖的智囊諸葛亮卻在對待馬谡的态度上确實一意孤行,對于這種情況有沒有其他特殊的原因所在,曆史上已經無存考證!如果真的沒有其它特殊的原因,那麼:

千落君隻能說,大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或者真的是想培養一個可造之材吧!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白帝城托孤堂

馬谡失街亭

作為參軍的馬谡,本應穩坐中軍,為主帥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可是因為諸葛亮的力舉卻當上了手握兵權的主将,與曹魏大将張郃的部隊對陣街亭!

不出意外的,馬谡敗了,敗的很徹底!導緻整個北伐徹底失敗,諸葛亮的主力部隊也不得不撤兵。一場聲勢浩大的北伐行動就此散場!

關于街亭戰敗的原因,曆史上早已蓋棺定論!《資治通鑒》裡的記載也是隻有寥寥數語:

谡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收谡下獄,殺之。亮自臨祭,為之流涕,撫其遣孤,恩若平生。

就連諸葛亮也在戰後表了态:

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很明顯,所有的鍋上都有馬谡的大名!

這次大局戰敗就是馬谡一人造成的,因為他沒有按照諸葛亮提前計劃好的“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安排,臨時改變了駐軍方案,放棄了山下安營紮寨的方案,将軍隊駐紮在了山上,被張郃給切斷水源,斷絕糧道,最終差點全軍覆沒!

千古之殇!從馬谡街亭戰敗,分析諸葛亮晚年用兵用人之對錯?

馬谡戰敗被問斬

總結

街亭戰敗,難道真的隻是馬谡一個人的過失?

千落君認為,這次戰敗真的不能隻讓馬谡一個人背鍋!

難道,真的沒有諸葛亮急功近利的用兵用人的過失?

千落君認為:也許有,也許沒有!有也沒錯,沒有其實也沒錯!

因為;

1.也許諸葛亮感覺自己老了,蜀國集團能用的文人武将也都老了,諸葛亮“違衆拔谡”應該也是想培養人才心切,也許蜀國可堪培養的真的不多了,諸葛亮也是無奈之舉!

2.馬谡應該也是臨危受命,至于改變了諸葛亮的排程方案,應該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能給諸葛亮獻出“七擒孟獲”計策的人,不至于看不出屯兵山上的風險,至于具體原因,我們也不得而知!

曆史的長河滾滾向前,留下的是我們後人的感慨!

我們能做的,就是以史為鏡!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強大自身,報效祖國!

參考文獻:

《三國志》

《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