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硬要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在各類影視作品中,乾隆皇帝的确是為奇人,身為天子,微服私訪,訪查民情,深得民心;才華橫溢,出口成詩,識才辨理。但是真實的乾隆,卻未必如此。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硬要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乾隆是清朝皇帝中較為長壽之人,由于其會享受生活有一定的關系。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壽命普遍偏短,乾隆内心中可能也認為自己不可能活到八十歲,于是當衆發誓說自己當皇帝的時長不超過康熙的60年,60年一到便退位不再理政,以此表示自己對聖祖皇帝的尊敬。但人算不如天算,乾隆一口氣活了88歲的乾才離世。是以65歲那年乾隆隻能無奈退位,讓自己的兒子嘉慶繼位。

而其嘉慶便是有位無權之人,乾隆在退位後依舊把持朝政,而和珅那麼作為乾隆皇帝面的紅人,在乾隆退位之後,依然位列軍機處大臣,在朝野中左右逢源,在朝野外處理難題手到擒來。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硬要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對于父親所喜歡的貪官,嘉慶皇帝是十分厭惡的,認為其和珅是清朝棟梁上的蛀蟲,為防患于未然,和珅确實有罪,而且起初嘉慶還認為其對自己的權力有危險,便在乾隆死後抄家斬殺和珅。

一、嘉慶後悔抄家,清朝再無理财能臣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硬要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這是似乎是嘉慶最後悔的一點,民以食為天,而朝廷以财政收入為天。試想如果乾隆皇帝無和珅之理财能臣,其怎能四次南下隻怕财政收入遠遠不足。有悲劇者,江南曹雪芹家就因皇帝南下三次便再無力上供交稅,皇帝誤以為其A錢腐化,抄其曹家發現僅剩債務收據再無其他,才知已為時已晚。曹雪芹悲歎寫下《紅樓夢》。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硬要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和珅雖貪心但無謀反之心,而且在乾隆皇帝口齒不清之時,未曾想過謀害皇帝,以軍權霸政。相反,相反低聲下氣聽其乾隆皇帝一聲,歇一會又一聲的旨意;在其皇帝無力解決财政問題,利用和珅便再無煩惱。而和珅有苦不言,反認為這是皇帝對其重視,故死心塌地為清朝皇帝效力理财。為皇帝分擔解憂,而其家被抄後對于嘉慶來說隻是增加15年的短暫收入,一旦沒錢之時,所有大臣都是提心吊膽的且無人能替其分憂,此乃第一悔。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硬要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二、錯殺政治力排衆議,維護皇權能臣

有時失去才懂得珍惜,嘉慶在未處決其和珅之時,未察覺其和珅之重要。在其父親提醒其不可殺和珅之時,更不知為何?于是其冒險處決和珅,而這樣便将一位能夠拉攏朝野上下大臣之心的能臣斬殺,在乾隆時期和珅通曉漢滿藏蒙四種民族語言,而紀曉岚也未曾有此能,而和珅出身于八旗子弟兵,對于統治中原漢人來說,利用滿族能臣還是比較放心的。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硬要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而和珅的确是皇帝心裡的蛔蟲,不僅會拍馬屁而且還響。最重要的是其利于自己的決策推行與實施,友善自己統治權力集中。而嘉慶失去和珅之時才發現一切都是讓自己一一處理,即自己把自己的朝政“擋箭牌”摘掉,試想其能不不後悔怄氣而未聽其父之言,此為第二悔。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嘉慶後悔無财可入,無政可施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