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曆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武士,這個詞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雖然表明聽起來似乎有點“練武之人”的意思,但“日本武士”的含義似乎遠不隻這樣,日本的“武士”似乎不是職業,而是一種類似于身份的階級,可是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武士”呢?

其實,“武士”一開始的含義就是“武官”,日本平安時代(中國隋唐時期)開始實行律令制,有了國家法度,自然有了相對正規的軍隊。平安時代以前,除了奴隸,所有的自由人男子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天皇募兵的對象,這種職業軍隊必須自行補給和養活自己,很多人是以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選擇在當地定居,這被稱為“防人”,由于防人士兵的不正規,且又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在平安時代初期被桓武天皇所廢止。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曆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恒武天皇設立了相對正規的軍隊,但是在古代,封建最高統治者往往隻能和豪族合作,日本也一樣,天皇向地方世家豪族求助,天皇提出将授予“征夷大将軍”的稱号給任何替代自己讨伐北本州的地方勢力(大和政權尚未統治的,由當地原住民蝦夷人控制的地方)。這些弓馬娴熟的世家豪族很快成為了天皇用來剿滅反抗力量的工具。

這下子,軍人就不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完全的專職軍人--武士制度,也開始流行于日本國内。此外,一堆世家大族也有自己控制的武裝力量,保衛領主的莊園,這些人的地位自然也比較高。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曆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元日戰争 日本武士末永在元朝軍隊的箭林彈雨下沖鋒。(鐮倉幕府武士竹崎季長于1293年繪制的《蒙古襲來繪詞》)

值得說明的是,從貴族中招募精銳部隊,幾乎是古典政權中的慣例,新羅的花郎、明朝軍隊中的“京營”、歐洲國家中的貴族軍官……都是如此,因為等級嚴格的社會中,軍事權必須由統治階級壟斷,統治者才能放心。

由于日本的特殊情況,武家開始控制政權,天皇漸漸“虛君化”,12世紀末,武士首領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将軍”,創立幕府,統帥天下軍政,标志着武士時代的來臨,也就是說,“武士”由“軍官”這種職業成為了統治階級。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曆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大家知道,封建時代的經濟基本制度就是地主階級控制土地資源,控制農民,日本武士其實就有點類似中國所說的“地主階級”,日本最高統治者“幕府将軍”(也是等級最高的武士)就是大地主(中國皇帝也一樣)。

由于日本的國情(山地多,國家不同闆塊隔閡比較大,集權較弱),是以各地都出現很多豪族、大名,這些人往下分封,一層一層就形成了一個個的武士集團,這些武士掌握土地資源,成為事實上的地主。

這其實不止是日本,歐洲也一樣,不過歐洲不是叫“武士”,而是叫“騎士”。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曆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日本武士理論上必須是文武雙全的人,除了要擅長日本劍術、馬術、射箭等武藝,也須讀書、習漢文、練書法、做文章;尤其兵法、韬略更是所須精通。品行、操守、勇氣也都是被評鑒的範圍。

那如果有些武士的主公受難了呢,武士失去了主公,那就成了“浪人”。

“武士”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很多人可能說“武士刀”,“武士道”什麼的吧,這也沒錯,日本曆史上,除王公貴族外,隻有武士才能佩長刀,一般平民是無權使用的,而所謂“武士道”其實就是統治階級遵循的“道德”。但這其實不是武士最根本的特點,“武士”最根本的特點是

:他們完全脫産。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曆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說下“忍者”,忍者不屬于武士階層,隻算是大名底下收編的聘雇人員,一般隻有平民身份,進階忍者相當于下士,故社會地位也較武士低。雖然也有些真正有上士地位的忍者,但嚴格上隻屬于幕府的特務或忍者組織的首領。

但是呢?大家也都知道,世事無常,如果中國清朝後期很多旗人也過得窮困潦倒一樣,日本武士有些人也是很慘的,江戶時代後很多中下級武士同樣衣食無着(中國的中小地主破産的也多),靠當鄉村教師,醫生等謀生,有的還被逼得跑去當和尚,當然,理論上他們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因為武士基本上皆為貴族出身,江戶時代,武士等級分為上士和下士,上士(上級武士)包括了大将軍、大名、旗本、藩士等有官位與領地的貴族,和騎士非常相似,而下士(下級武士)是那些沒落貴族的後人(鄉士),或被所屬的藩府所免職的浪人,雖有貴族血統但已不被重視,與平民無異。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曆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日劇《坂本龍馬》中就曾經展示過當時“上士”和“下士”之間的差別,下士僅具備擁有姓氏(平民沒有姓氏)和帶刀等身份象征的權力,在服裝打扮和居住的地方上不可僣越上士,如住所等級隻能是“侍長屋”而非進階的“武家屋”,平時也不可以使傘或穿着絲綢等,收入不多僅足糊口,生活上不會比尋常百姓優渥多少;由于能借由戰功獲得提拔,出路與地位還是遠高于平民,是以還是有不少下士熱衷投身官場,鮮少有甯願農耕隐居卻不願出仕的例子出現。

明治維新後,武士這個階級就被廢除了,大部分有權勢的武士被降格為士族,實際上相當于所謂的下級貴族。但由于曆史文化影響,“武士”身份仍然得到一定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