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開國中将,死後追悼會現場,來了一群日本人

導讀:

作為新中國的功臣,每一位開國将軍去世之後,黨和國家都為他們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這不僅是對革命老前輩的緬懷,也是對他們一生功績的肯定。一般參加追悼會的人,除了親屬之外,還會有黨和國家的上司人,以及民主人士。可在1982年,一位開國中将去世後,在追悼會現場卻突然出現了一群日本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此人是開國中将,死後追悼會現場,來了一群日本人

這位開國中将名叫楊國夫,1905年出生于安徽省霍邱縣,因為家貧,他很小的時候就外出做學徒給人幹苦力,1927年冬天,22歲的楊國夫正在一家油坊做長工的時候,恰好當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備受壓迫的楊國夫放下手中的工作,加入了農民隊伍,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楊國夫正式加入紅軍,并在不久後加入共産黨,由于作戰勇敢,楊國夫很快就擔任了遊擊隊隊長。之後先後擔任營長、團長等職,并跟随紅軍大部隊參加了長征。1937年到達陝北之後,楊國夫被組織上選派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之後,1938年,組織上決定派遣他前往山東,組建和發展敵後抗日根據地。

此人是開國中将,死後追悼會現場,來了一群日本人

楊國夫到達山東後,被任命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支隊長,面對當時日軍殘酷的圍剿,楊國夫充分發揮八路軍的靈活機動優勢,帶領部隊與日軍展開遊擊戰,幾年下來不僅沒有被日軍消滅,還發展壯大了隊伍,并開辟了清河、渤海根據地。楊國夫也由山東縱隊第三旅副旅長升任為清河軍區、渤海軍區司令員。

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采取步步緊逼的戰略方針,躲進炮樓、縣城不出來,山東地區的八路軍在攻堅戰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作為指戰員的楊國夫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既減少八路軍戰士的傷亡,又給日軍造成打擊呢?

此人是開國中将,死後追悼會現場,來了一群日本人

就在楊國夫一籌莫展的時候,上級上司下達了一道《關于對日軍俘虜政策的指令》,裡面要求八路軍各級指戰員都要優待日軍俘虜,不許私自處死。看到這裡,楊國夫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要做日軍俘虜的思想,讓他們認識到日軍侵略中國是錯誤的,以達到瓦解日軍内部的目的。

可是誰都知道,日軍深受軍國主義思想洗腦,甯可戰死也不願意被俘,是以整個抗日戰争時期,俘虜的日軍都非常少。少并不代表沒有,從那以後,部隊隻要俘虜了日軍士兵,楊國夫都對他們禮遇有佳。當時八路軍的條件很艱苦,戰士幾個月也許都吃不上一頓肉,但是楊國夫卻千方百計為日軍被俘士兵開小竈。最終,楊國夫的誠心打動了大部分日軍士兵,他們認識到了侵略中國的錯誤,并成立了“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山東分部”,為今後的抗日戰争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此人是開國中将,死後追悼會現場,來了一群日本人

1945年,日軍投降之後,在山東的大部分日軍俘虜都被遣送回國,他們在回國之前,都表達了對楊國夫司令的謝意。新中國成立之後,楊國夫先後擔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進階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1982年,楊國夫将軍在北京病逝,黨和國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而就在追悼會上,一群日本老人突然出現,當他們看到楊國夫将軍的遺像後,痛哭流涕,久久不肯離去。原來這些老人都是當年的日軍俘虜,作為戰争罪犯,他們感激楊國夫将軍的再造之恩,聽說老将軍去世後,不辭辛苦遠渡重洋,隻為送恩人最後一程。

這些曾經的戰俘對于楊國夫将軍依然無法忘懷,是以當他們得知了楊國夫将軍,無不遠渡重洋,來到追悼會上痛哭,以感激這位英雄的再造之恩。

參考文獻:《開國将帥名錄》、《關于對日軍俘虜政策的指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