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局是國民黨重要的特務機構,其前身為複興社特務處,軍統局的上司,由戴笠一手指揮。戴笠乃浙江人士,曾經在黃埔軍校學習過,因受到蔣介石的信任,于是長期從事間諜、特務等工作,戴笠顯耀一時,不過在其死後,威風凜凜的軍統局,卻變成了保密局,它的結局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中國近代史充滿了悲慘,神州大地被外人所觊觎,外有強敵,内部分裂成多個陣營彼此不合,但在國家危難關頭,中國人民還是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外敵,國共曾經多次合作,隻為将日寇趕出中國。在抗日戰争中,戴笠立下不少功勞,不過這個有功之臣沒能安享晚年,1946年3月的一天,戴笠乘坐的飛機出事,本人是以事故身亡。在他死後,軍統局也發生改變,首先是鄭介民接手戴笠位置,成為軍統局的局長,另一個毛人鳳被委任當副局長,在多方建議下,蔣介石意将軍統局做出調整,1946年6月,戴笠去世的第三個月,蔣介石在會議商宣布,把軍統局縮小編制改為國防部保密局,并且工作重心轉移,專門與大陸的情報部門做鬥争。
其實在明面上,軍統局并沒有完全的被取消,但随着工作重心轉移,其實内部已經改頭換面,私下繼續從事特務活動,不知黃泉之下的戴笠,又該做何感想了。随後軍統局在報紙上,聲明本局已經被撤銷,告知群眾若有冒充,必定嚴懲不貸。軍統局更改為保密局以後,還是鄭介民當局長。保密局的體積相較于軍統局,其實規模要小很多,戴笠在世時候,軍統局的權力與威望都非常高,但凡是軍統局手下機關,官員的罷免委任都由軍統局一手管理,但戴笠不在,局勢馬上發生改變,機關人員陽奉陰違,絲毫不配合工作。
說起軍統局,不少了解近代史的人,都應該是知道它在抗日戰争中立功無數,在兩國交戰時,曾刺殺多位日本高層高官,以及僞軍上司,比如汪精衛等人,那麼問題就來了,蔣介石為什麼要讓軍統局改組呢?個人認為是大勢所趨,首先從國民黨自身的情況來說,原本就不容樂觀,軍統成立之時,正是戰争發生的時候,是以所成立的部門,都是為戰争服務的,然而抗戰勝利後,有些東西就成為次要,軍統必然要重新改組。戰争結束時,軍統的勢力非常大,有三十萬之衆,遍布東亞各個地區,有十幾萬的情報人員,還掌握多個機構機關,不過軍統的輝煌,自然有人不滿,幾個黨派都公開表示不滿,戴笠承受的壓力不小。
與此同時,戴笠的權力又比較大,在部分人眼中是個威脅,故而個人認為無論戴笠生或死,改組已經成為必然,後來蔣介石下達改組的指令,與這個也有很大關系,那時的軍統已經發展成為龐大特務組織,光内部機構就多達八處、十室,以及一個設計委員會,更不用說下面的合作所了。由于戴笠的權勢,他在軍統可謂說一不二,說話比蔣介石還管用。戴笠憑借自身人脈,給手下安排在各個工作機關,然而等他一死。接手他位置的鄭介民與毛人鳳,可沒有那麼大的能力管理好軍統,并且蔣介石有意改組,索性縮小編制,改為保密局。
多黨政治協商會議時,民主黨等黨派,皆要求蔣介石把軍統給取消了,戴笠在世時,蔣介石對他多有信任,俗話說得好,但凡要在道上混的,哪兒有不得罪人的,戴笠在工作過程中,一些強硬的手段,也惹得國黨高層不滿,于是這些人也建議軍統軍統,限制其權力,多種原因的作用之下,導緻在戴笠亡故後,蔣介石撤銷了這個在抗日時大名鼎鼎的機關。當然了,保密局也為國黨立下不少“功勞”,兩黨對峙之時,保密局在毛人鳳的指揮下,處決不少棄暗投明的人,同時大肆破壞兵工廠、發電廠,曆史經驗告訴我們,放棄人民的人,終将被人民所抛棄,國黨敗退到台灣以後,保密局就一直充當出頭鳥,開始清理黨内間諜,與大陸勢不兩立。
1950年,保密局為了阻礙大陸發展,私下刺殺投共官員,以及給大陸提供技術支援的蘇聯技術人員等,在大陸後方搞破壞,一度對新中國造成不小威脅,也許看到這裡,有人就會有疑惑了,當初的軍統在戰亂中,以各種手段殺死敵方官員,為什麼到了現在,開始針對其同胞來了。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立場、利益不同罷了,先槍口一緻對外,再解決國内問題,一旦沒有了外患,又開始争奪利益了,古今中外亦是如此。但随着大陸的清除行動,國黨勢力逐漸在大陸瓦解,一直到1954年年底,保密局各機關間諜人員,數量還沒有過萬,再也無法在大陸掀起什麼大波浪。
1955年,國黨政府效仿美國制度,把保密局改為國防部情報局,自此這個在戴笠手上發揚光大的特務組織,曾經是人盡皆知的強大羅網,就連蔣介石也頗為忌憚,但随着歲月的流逝,它還是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雖然在抗日戰争中有功,但軍統也犯過無數罪行,值得我們後人去銘記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