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晚年犯的四個錯誤:除了重用和珅,另外三個才是真正的敗筆

乾隆與華盛頓是同時代的巨人,一個是清朝帝王,一個是美利堅的締造者。

華盛頓不僅是一位創業者,還能讓那片土地不再依靠他;乾隆的敗筆在于錯失與時代連接配接的機會,他隻是在古代曆史原有的軌道上循環往複。

不管在正史還是野史上,乾隆都是一位很有争議的皇帝,可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但有一點,争議不大,那就是乾隆的晚年比較昏庸。

乾隆晚年犯的四個錯誤:除了重用和珅,另外三個才是真正的敗筆

第一、鋪張浪費的旅遊達人

乾隆在位期間,各種出遊活動達到一百五十多次,其中拜谒東西陵以及冬巡有六十六次之多,到避暑山莊五十二次,巡遊京畿附近天津、明陵共十四次,東巡山東八次,南巡江浙地區六次,西遊五台山六次……他每年都會外出遊玩,名副其實的旅遊天子。

即使晚年,乾隆對旅遊依然有濃厚的興趣,在他七十三歲時,還特地跑去東北,離别時還曾感慨:“此别回瞻增有怆,再來度已恐無能。”可能乾隆也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會老家,是以,他特地舉辦一次規模宏大的谒陵大典,對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一些開國功臣表達懷念之情。對于留守東北的王公貴族,乾隆除了賜宴,還大加賞賜。

乾隆晚年犯的四個錯誤:除了重用和珅,另外三個才是真正的敗筆

此外,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是在他五十歲之後,可見他是越老越意氣風發。

這些旅行活動,主要是政治目的,雖有争取民心之意,籠絡士紳之效,尤其是木蘭圍獵,可以拉近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但花費也高得驚人。

這些錢财,不管是乾隆私人還是國庫支出,都來自于老百姓,給朝廷與地方财政造成很大負擔。乾隆每到一處,還要專門修建道路、行宮,地方官為了招待,也會變着法子講排場,導緻奢靡之風興起,資源大量浪費。為了一人之舒适,沿途無不興師動衆,既擾民,也影響生産。

第二、不惜巨資,建設各種離宮别苑

圓明園本是康熙賜給雍正的一所别墅,與暢春園相鄰。乾隆當皇子時,雍正讓他在圓明園的“長春仙館”住過,并賜他号為“長春居士”。乾隆上位後,在圓明園東邊,大力擴建,與原有的園林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大園林區,裡面還有各種西洋建築,古玩珍寶。

康熙時代的避暑山莊,雖已有三十六景的名目,但建築大多簡樸,花費不算太多。乾隆繼位,對山莊進行大規模地改造與擴建,直到乾隆五十五年才比較滿意地暫停建設,他除了将三十六景增加到七十二景外,還修建不少寺廟,形成“外八廟”系列群。在他七十歲生氣時,班禅親自從西藏趕緊來祝壽,乾隆特地下令,仿照班禅所居住的紮布倫寺,建造須彌福壽之廟。該廟鎏金銅瓦,金碧輝煌。

乾隆晚年犯的四個錯誤:除了重用和珅,另外三個才是真正的敗筆

除了以上兩座大型土木工程,其他諸如紫禁城的贈修、香山靜宜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之類的小工程,多如牛毛,尤其是甯壽宮,堪稱奢華之典範,乾隆準備退休後到此頤養天年,但沒住幾天就閑置。這些建築,所花錢财不計其數,其中大多都是為了滿足乾隆的個人享受。

第三、重用和珅,推行許多上不來台面的賺錢方式

清朝帝王個人的收支,由内務府把持,與國庫是兩套平行的财務系統。乾隆要維持龐大的個人消費,大多錢财都是走内務府的賬。

乾隆個人的需求,尤其到了晚年,不斷膨脹,既要遊山玩水,還要收藏古玩字畫,而内務府經不起折騰,經常虧空。是以,乾隆不斷地想辦法,充實内務府,比如搞壟斷經營、轉口貿易,但由于從業人員無能,大多都是虧本買賣。

直到和珅的崛起,内務府才扭虧為盈。在和珅的操作下,建立起一套議罪銀制度,也就是官員犯錯,可以用錢解決問題。所得款項,全部進入乾隆小金庫,過程以及數量都不需要公開。

乾隆晚年犯的四個錯誤:除了重用和珅,另外三個才是真正的敗筆

有些聰敏的大臣,領會到其中的奧妙。他們知道,交議罪銀就能巴結皇帝與和珅。是以,很多官員故意犯小錯而交大錢,比如河南巡撫何裕城不小心弄髒了奏折,積極繳納罰款三萬兩。手筆之大,連乾隆都不好意思,于是連忙下旨,不要那麼多,加恩免去兩萬,隻用交一萬。

議罪銀制度的執行,引起極其嚴重的惡果,既縱容了不法之臣,也滋長了官場的不良風氣。許多地方官吏,即使原來奉公守法,也會因議罪銀制度而揮霍公款,收受錢财,在他們看來,即使東窗事發,交點錢就能搞定。

乾隆晚年犯的四個錯誤:除了重用和珅,另外三個才是真正的敗筆

第四、皇帝穿“新衣”,大臣歌頌盛世

晚年的乾隆,已經失去上位前期勵精圖治的進取精神,開始自欺欺人,得過且過。從朝廷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和珅”多如牛毛,造成各地财政虧空。

這種局面,許多臣子心知肚明,但乾隆自诩“十全老人”,穿着皇帝的新衣自我陶醉,大家都不敢也不願意戳破,是以,舉朝上下,報喜不報憂,甚至為粉飾太平而編造各種謊言。

有極少數的有識之士指出問題,比如尹壯圖,曾要求停止議罪銀制度,但都被乾隆壓制。

乾隆晚年犯的四個錯誤:除了重用和珅,另外三個才是真正的敗筆

為了給自己的“功勞薄”鍍金,乾隆到處用兵,一度打到廓爾喀;面對世界潮流,乾隆固步自封,拒絕馬戛爾尼;面對人口壓力,馬爾薩斯陷阱的到來,乾隆拒絕移民邊疆和東北……

所有的沖突集合到一起,終于釀成了白蓮教起義,直接撕裂了所謂的乾隆盛世。這場起義,久久不得平定,主要是因為軍饷都被級官吏中飽私囊,以及當時清軍的戰鬥力也大不如從前。

秋媚說:早年的乾隆,是一位優秀的君王,勵精圖治、開疆拓土,将大清推向了極盛。但晚年的乾隆,垂垂老矣,寵信和珅,思想上沒有進取,施政上缺少作為,心安理得搞個人享樂主義,親手推倒了自己建立的盛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