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作者:大千世界

導語

“木星,是地球的‘守護神’。”

衆所周知,木星在太陽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僅是太陽系中品質最大的氣态巨行星,更是太陽系中被稱為“巨無霸”的存在。

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更加深入,關于太陽系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刻,人們對木星的神秘感和敬畏感也不斷增加。

那麼如果沒有了木星,太陽系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

關于木星為何會被人們稱為地球的“守護神”有着一段“神奇”的緣分。

科學家們在研究木星時發現,很多彗星都不是被太陽吸引進入太陽系的,而是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才被太陽奪了過來。

這些原本與太陽有着穩定軌道的彗星,在經過木星的吸引後,軌道發生了改變,從此在太陽系中形成了一顆新星,因為它們活躍的軌道以及近日點的引力很大,是以科學家将這些彗星稱為“哈雷族彗星”。

據統計,太陽系中數量龐大的哈雷族彗星的共同特點就是擁有比較狹窄的橢圓軌道,并且它們的軌道都穿越着木星的軌道。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因為木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它擁有強大的引力,足以将那些穿梭在太陽系中的彗星永久吸附到自己身上,進而讓它們無法靠近内太陽系,進而避免了這些能量巨大的彗星和行星之間的碰撞,進而也保護了内太陽系的行星,包括地球,不受彗星撞擊的風險。

這樣一來,是不是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木星對地球究竟有多麼重要了呢?

是木星将可能對地球産生威脅的哈雷族彗星引到了身旁地迹,還是地球不會受到太陽系中其它行星的影響?

為此,美國宇航局在2016年“朱諾”号探測器抵達木星後,着重對木星進行了分析。

在2016年的一次國際科學研究中,有科學家利用“朱諾”号傳回的資料,提出了一個重磅消息:木星本就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彗星”。

木星的核心比較穩定,主要由氫元素構成,而外層則主要是由氦元素構成的極其厚重的氫氣氦氣層,從外觀上來看,完全具備彗星的特質,甚至比真正的彗星還要大。

而木星對太陽系的影響也不局限于它所吸引的彗星數量的問題,因為在太陽系的形成中,木星在最初的1億年時間内,吸引了那些散逸的氣态粒子和冰冷物質,讓它們集結成為大量數量龐大的小行星,而且在木星形成的小行星帶中,主要以岩質小行星為主。

這些小行星互相碰撞和吸引,進而形成了衆多的半徑約有數百千米的小型行星,這些小行星不僅保護着木星,而且還能夠吸引前方的小行星,進而減緩它們的速度,這樣一來,由它們形成的小行星帶就不會以如此高的速度對木星産生沖擊了。

據估計,在太陽系初期時,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數量可能超過1000億顆,這些小行星能夠有效地阻止哈雷族彗星的入侵,也就能夠将地球與其他行星對彗星撞擊的風險降到最低。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二、太陽系的大遷徙。

木星的重要性衆人皆知,但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是,木星在行星間的“胡作非為”,讓最密集的小行星帶千瘡百孔,還讓地球等一行行星“逃過一劫”。

事實上,星的存在更是在太系形成初期,對太陽系的演化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太陽周圍的氣态物質逐漸凝聚形成了各個不同品質的行星,并且根據太陽輻射的不同,形成了太陽系中行星的分布。

在此後,這些行星固定了自己的軌道,随後形成了太陽系的基本結構,但是在這個結構形成後,木星開始逐漸向太陽方向遷移,直至它來到離太陽26億公裡的距離處。

在這場高調的“大遷徙”期間,木星對太陽系産生的影響前所未有,甚至是此後太陽系演化史上最為重要的事件。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事實上,木星正是在這一場大遷徙中形成的。

木星最初處于太陽系中距離太陽較遠的位置,當它向太陽靠近時,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體積不斷膨脹,直到膨脹到體積近似于現在的大小後,木星距離太陽的位置才變得穩定。

它在向太陽遷移的路上,經過了“火油”和“浩大”的大氣層,還有“披頭士”和“白庫伯”等衆多冷凍彗星的轟炸,滋生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哈雷族彗星”群體。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些彗星原本圍繞太陽旋轉,但是在木星的強大引力下,它們不僅扭轉了自己的軌道,還逐漸形成了穩定的環狀結構,正是在這場木星的大遷徙中,讓太陽系的結構産生了巨大的變化,是以木星在太陽系中不僅是守護神,還是對太陽系結構進行塑造的巨人。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木星向太陽逐漸遷移的過程中,它遇到的第一個行星就是火星,而且這次相撞石破天驚,兩顆巨行星的部分物質甚至都被撞出了太陽系外,木星卻因為被火星吞食了300倍的品質。

在随後,木星還對地球和金星産生了沖擊,進而導緻金星的自轉方向和地球的傾斜角産生了變化,就連在遠處的水星,木星也依稀“看到”了它的蹤影。

盡管小小的水星硬是“早已算到”木星的行程,倒着“跑”過去,但是水星和木星還是發生了撞擊,導緻水星被撞出了地球的軌道,然後又發生了一次撞擊,它才回到了地球的軌道。

都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三、導緻太陽系分類的原因。

正是在木星遷徙的路上,讓木星以及它後面的土星受到了遠方行星的影響,進而導緻木星和土星的軌道受到幹擾,甚至被發射到太陽系統外圍,使木星和土星的軌道變得更為穩定,但是在此期間,這兩顆巨行星也和“冥王星”一樣,它們也被“邊緣化”了。

但是在實際中,木星的存在對于太陽系的發展還有另一種影響,一種并不那麼明顯的影響。

據美國宇航局的一項研究表明,木星的存在還阻礙了形成品質巨大的“超級地球”,這是因為根據現在所知的資料分析,除去太陽系外其他恒星中存在的類地行星和巨地行星之外,還有着數百顆或數千顆品質巨大的光年級“超級地球”。

而太陽系中卻沒有類似的行星存在,對于這個不同的原因,科學家們也通過模拟的方法進行了研究,最終他們發現,木星的存在是導緻太陽系中沒有類似“超級地球”的關鍵。

在太陽系形成的“原始碟片”中,太陽周圍的物質均勻分布,當這些物質逐漸凝聚形成行星的時候,容易形成品質較小的類地行星。

但是如果它們的品質大于“木星品質”的兩倍,就會變得較難聚集,這就是由于較大的自身引力和較小的碰撞速度之間的差異造成的,進而無法聚集更多的物質。

而木星作為太陽系中品質最大的行星,它的存在正是能有效地阻止這種品質巨大的“超級地球”的形成,是以太陽系在經過演化後,最終分成了4個類地行星和4個巨行星。

同時,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同樣也是木星的産物,正是在木星形成的小行星帶中演化而來的,盡管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數量逐漸減少,現在隻剩下谷神星這顆數百公裡長的小行星,是它們仍然具備着對木星産生幹擾的強大能力。

據“岩漿之犬号”完成的調查顯示,谷神星内部溫度在2150攝氏度,這意味着它的内部可能還存在“岩漿”。

結語

正是在木星遷徙的路上,太陽系在經過了數億年的演化後,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這主要得益于木星的存在。

在人類即将開啟移民外太空的時代,對于木星的形成和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這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規劃和預測未來的太空探索活動,同時,對于木星的研究也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宇宙萬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