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裕仁天皇病逝後,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方以四字作出強硬答複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1945年8月,美國鑒于日本的死硬态度,毅然向長崎和廣島扔下名為“小胖子”和“小男孩”的兩顆原子彈,這兩顆超級炸彈直接摧毀了日本的兩座城市,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精神徹底擊垮。此後,失去信心的日本天皇和法西斯政客放棄“玉碎計劃”,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裕仁天皇病逝後,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方以四字作出強硬答複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是二戰的東方主戰場,抗日戰争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民為這場戰争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14年抗戰期間,數千萬中國軍民死亡,經濟損失達到數百億美元,大部分城市都淪為廢墟焦土。日軍侵華期間,還在中國制造多起駭人聽聞、罄竹難書的罪行,比如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三十多萬人被日軍坑殺,還有進行人類活體實驗的“七三一部隊”等。可以說,日本侵略者的這些下作之舉,根本不是堂堂正正的軍事較量,而是對無辜人民的迫害,為到達其邪惡目的而不擇手段。

裕仁天皇病逝後,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方以四字作出強硬答複

▲“南京大屠殺”劇照

正是因為這場戰争給整個中華民族造成了巨大傷害,時至今日,人們對于日本的怨念依然沒有消除,提到日本時總會有着異常複雜的情緒。然而日本作為戰争發動國,反倒已經“徹底忘卻”了那些非正義戰争,以及在戰争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不僅沒有向各國人民道歉,反而還矢口否認自己的罪行,甚至幹脆篡改曆史教科書以将事實掩蓋。最大的戰犯裕仁,在戰後也未接受任何懲罰,甚至連遠東軍事法庭都不用出席參加,繼續過着高高在上的天皇生活,享受着安逸舒适的環境,直到1989年才因病逝世。

裕仁天皇病逝後,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方以四字作出強硬答複

▲審判席上的東條英機

作為侵華戰争的主要指揮官,東條英機、松井石根、坂垣征四郎、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等人都位列甲級戰犯,受到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不過就客觀而言,隻有戰争的最高發起人裕仁天皇受到審判,才是真正的正義戰勝邪惡。衆所周知,明治天皇借助西學的沖擊力,發動武士階層沖破幕府統治,徹底掌握日本的軍國大權,開啟“明治維新”。在此前的幕府時代,天皇雖無實權卻是國民的精神領袖,“倒幕”成功後天皇大權在握,在日本成為“現世神”與專制君主合二為一的角色,控制世俗的行政權和國民的精神世界。

裕仁天皇病逝後,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方以四字作出強硬答複

▲群眾在皇居外下跪祈求天皇健康

日本天皇的絕對權威,導緻日本國民對其指令的絕對執行,日軍遵照他的訓示,在亞太地區攻城略地,甚至還将戰争稱為“聖戰”。然而,裕仁作為禍害數億人民的戰争決策者,卻在二戰後直接否認自己參與戰争的事實,聲稱自己隻是沒有任何實權的傀儡,以逃脫正義的審判。美國當局為維持對日本的統治,最終出面保住了裕仁的天皇之位。此後,美國政府雖然要求裕仁發表《人間宣言》,放棄了所擁有的“神性”和實權,但是天皇依舊是日本國民崇拜和尊敬的存在。時至今日,天皇依舊是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的精神領袖,在他們看來,天皇依舊是天照大神在人間的化身。

裕仁天皇病逝後,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方以四字作出強硬答複

▲裕仁天皇葬禮舊照

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因十二指腸癌病逝,享年88歲。依照慣例,日本政府将舉行隆重的國葬儀式,并邀請世界各國上司人參加。中國作為擁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同時又是日本的鄰國,自然是受邀國之一。況且早在1972年,日本就先于美國同中國改善關系,實作兩國邦交正常化。面對日本方面提出的邀請,我國政府經過深遠考慮,決定派遣時任外交部長錢其琛赴日參加國葬。其實這完全是中國政府為兩國長遠發展而做出的折中之舉,主席沒有親自前去,而是委派外交部長以國家主席特使的名義出席。

裕仁天皇病逝後,日本邀請中國參加葬禮,我方以四字作出強硬答複

▲前排居中為錢其琛

在中國代表赴日前,錢其琛外長通過官方管道向日方提出一個要求,核心隻有“正視曆史”四個字,希望日本不要閃爍其詞,妄圖掩蓋曆史的真相。中國希望借着裕仁葬禮的機會,督促日方給廣大戰争受害者一個交代。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和輿論,時任日本首相竹下登專門召開記者會,向世界各國人民承認日軍的戰争罪行。可是面對鏡頭,竹下登僅僅表示“很遺憾”,絕口不提道歉,沒有絲毫誠懇的态度。由此可見,日本對二戰仍然沒有忏悔之意,每一句話都是時局所迫罷了。

參考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天皇裕仁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