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道遊擊隊最後去了哪?後來成就更令人緻敬,最後一位成員仍在世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這首委婉動聽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上世紀50年代電影《鐵道遊擊隊》的插曲,如今六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歌和電影都成為美好的回憶,在你想起這首歌或電影的時候,你曾想過這個問題,真正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遊擊隊員們後來去了哪裡?

鐵道遊擊隊最後去了哪?後來成就更令人緻敬,最後一位成員仍在世

山東棗莊煤礦資源儲量巨大,曾為中國近代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能源供應,抗戰爆發後,日軍占領了當地的煤礦,進行掠奪式開采,開采出來的煤需要用鐵路運輸,為了更有力阻撓日軍對煤礦的掠奪,在1940年1月25日,成立了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鐵道遊擊隊。

這支由隊長洪振海、政委杜季偉帶領的隊伍,最多時也隻有300餘人,别看人數不多,作出的成就卻是無法比拟的。

當時日軍也知道這裡戰略意義重大,在當地駐守了不少日僞軍,但是周圍上百裡的鐵路線,總有敵人疏密的地方,身手矯健的鐵路遊擊隊員經常飛身上火車,攔截和攻擊敵人的物資和人員,猶如飛行的老虎一般,是以到了後來當地百姓都稱之為“飛虎隊”。

鐵道遊擊隊最後去了哪?後來成就更令人緻敬,最後一位成員仍在世

有一年深秋,為了解決魯南隊伍冬衣問題,鐵路大隊聯合兄弟部隊,在塘湖站成功的截獲日軍物資車,繳獲棉布1200鋪,軍裝500餘套,還有大量其他的被服物資,為魯南各抗日部隊的後勤解決了大問題。

除了在鐵路線上與日軍戰鬥,鐵道遊擊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護送途徑的幹部安全度過敵占區,我黨一些重要的大人物,如少奇同志、陳毅、羅帥、肖華等都曾被他們護送安全穿越津浦鐵路,自鐵道大隊成立至抗戰勝利,他們共護送過上千名幹部,從未出現一次差錯。

抗戰勝利後,這支頗有英雄色彩的隊伍完成了曆史使命,在1945年底隊伍接受改編,組建成後來的魯南鐵路局,大隊長劉金山任鐵路局副局長。後來因工作需要,他們又改編為魯中南縱隊47師139團開赴前線作戰。

建國後,139團跟随部隊來到浙東沿海,參加了雞冠山及大小鹿山登陸戰,并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以後他們在這裡擔負起了海防任務,随着時間的推移,曾經曆百戰的老鐵道遊擊隊員因為年齡問題都一一退役,但他們的精神卻在新隊員中一代代傳遞下去。直到1993年,部隊還進入了鹽城軍分區的海防營,直到現如今,這支具有傳奇色彩的部隊還在為中國的海防線上守護着祖國。

鐵道遊擊隊最後去了哪?後來成就更令人緻敬,最後一位成員仍在世

李洪傑,13歲就參加鐵道遊擊隊,當時隊員中他年齡最小,如今作為最後的鐵道遊擊隊成員老人身體很健康,一有記者采訪,已經年近90高齡的他仍若有興緻地向對方講述曾經在鐵道大隊的輝煌歲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