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道遊擊隊政委,很會打仗,與愛打籃球有關,投籃一投一個準

核心提示:鐵道遊擊隊,别稱飛虎隊,隸屬八路軍115師蘇魯支隊,是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裝力量。這支部隊人數最多時僅有300多人,曾經活躍在山東魯南地區,他們依靠人民群衆,英勇地展開遊擊戰,常常出其不意,叫日寇為之膽寒。1943年秋冬時節,鐵道遊擊隊遭到日本特工破壞,槍支彈藥匮乏,隊伍隻剩20多人,陷入了低迷期。上級委派一個名叫張鴻毅的回族青年,擔任了鐵道遊擊隊的政委,重振這支部隊的聲威。

鐵道遊擊隊政委,很會打仗,與愛打籃球有關,投籃一投一個準

文/特約作者石彥偉

張鴻儀的外祖父金銘,是山東棗莊有名的鄉紳。金家被譽為棗莊八大家之一,家有大院。隻是其時家道中落,盛景不再。小時,張鴻儀的父親找不到工作,貧病交加中去世。外祖父母亦相繼病故,哥哥又年幼無職業,一家六口全靠舅舅周濟糊口。

此前,我猜想,因張鴻儀沒有留下後代,了解這段他的曆史隻能依靠書面,大抵是找不到見證人的。然而走訪中意外獲悉:金銘的後代猶在棗莊居住,有一位年近九旬的金蔚仁老先生是張鴻儀的表侄,并且還見過他!我與阿慧迫不及待地去尋。

鐵道遊擊隊政委,很會打仗,與愛打籃球有關,投籃一投一個準

金蔚仁先生是一位離休教師,蒼蒼鶴發下一副眼鏡,目光如炬,談吐儒雅。他告訴我們,他的曾祖父金銘膝下共有三女,其中的長女,金老叫她大姑奶奶,而張鴻儀正是這位大姑奶奶的兒子,由此也即是金蔚仁的表叔了。據金老先生回憶,張鴻儀在棗莊時,就借住在其四爺爺家的一個跨院裡,也曾到他家來玩。那時金老還是個垂髫孩童,隻記得表叔張鴻儀個不高,但頗健碩,愛打籃球;人很和藹,對小輩疼愛有加。

關于打籃球,金老顯然印象更深些,多講了幾句,還用動作還原了一下當年的氣氛。這個細節一下子把遙遠的張鴻儀拉到了我面前。後來我在不同的史料中,都找到了張鴻儀愛打籃球的描述。說他在中學就組織了一個籃球隊,取名“紅隊”,為隐蔽鬥争,對外稱“虹隊”;另有一位老戰士在回憶文章中說,

鐵道隊有許多籃球迷

有一回竟在敵占區郗山國小的操場上跟師生打起了球,政委張鴻儀也在其中,“人有點胖,但投籃一投一個準兒”

。這段回憶說明,鐵道隊的戰士們其實在給百姓一種暗示:有隊伍在,鬼子沒什麼好怕的;同時也能看出隊伍的群衆基礎。

鐵道遊擊隊政委,很會打仗,與愛打籃球有關,投籃一投一個準

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又不忍心去追問老先生:兒子長年在外打仗,杳無音訊,待消息來時已是一紙烈士證。那一刻,獨守空室的老母親該是何等心情?

問題還是艱難地送出了口。金老恰好知情,我清楚地記得他使用了一個詞,說大姑奶奶當時很“冷靜”。老太太沉吟說:“兒子出去這麼多年沒消息,肯定是……”她送兒子出去的一刻,已經做好失去兒子的準備了。

好像是電視劇裡的橋段,然而金老先生擲地有聲。

離開金家,我問阿慧:“你也是一位母親,你覺得張鴻儀的母親真的會那麼冷靜嗎?”阿慧說:“我不相信,如果是我的兒子,我一定會天旋地轉的。”

鐵道遊擊隊政委,很會打仗,與愛打籃球有關,投籃一投一個準

但我們還是慢慢承認了這宏大叙事中屬于一位母親的冷靜。我明白這兩個字的背後,有着怎樣的家族教養。用阿慧的話說:“張鴻儀為什麼那麼傑出?就是因為他有一位不尋常的母親。”

1945年夏,張鴻儀率部與日寇作戰中,身負重傷,臨終之際,曾把警衛員鄭君倫叫到身邊說:“我委托你一件事,我家裡還有年邁的老母親,以後你見到她老人家時對她說,我盡忠不能盡孝,我對不住她老人家。”報喪者是否作了傳達已不清楚,但我甯願期盼:那位金子般剛強的母親在有生之年沒有聽到過這肝腸寸斷的遺言。

鐵道遊擊隊政委,很會打仗,與愛打籃球有關,投籃一投一個準

鐵道遊擊隊這種熱愛體育運動的精神,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了他們在敵後艱苦奮鬥的作風。也許,他們會打仗、能打仗,也從籃球運動中得到了某種啟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