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皇帝為何能奪嫡成功?手下有一神秘組織,誰擋殺誰

情報機構自古就有,它是皇帝加強中央集權、搜集各地情報的重要組織,能令皇帝把皇權緊緊攥在自己的手中。其中,以清雍正皇帝創立的“粘杆處”最為出名。那麼,這個名為“粘杆處”的機構是由什麼發展而來的呢?聽小編給大家慢慢道來。

雍正皇帝為何能奪嫡成功?手下有一神秘組織,誰擋殺誰

據史料記載,“粘杆處”建立于清康熙年間,起初與政治并無關聯。“粘杆”,顧名思義,是用木杆粘去樹上的蟬的意思。據記載,年少時期的雍正皇帝胤禛喜靜,不喜歡嘈雜聲。而那時還是皇子的胤禛居住在多羅貝勒府中,府内種了很多大樹。每到夏日,蟬鳴聲總使胤禛無法入睡。于是他便安排了一些家丁,用木杆粘去樹上的蟬。是以得名“粘杆處”。除了捕蟬,這些人還負責陪着皇子捕魚、捕蜻蜓,從事娛樂活動。

雍正皇帝為何能奪嫡成功?手下有一神秘組織,誰擋殺誰

到了康熙48年,胤禛的爵位被康熙皇帝提升為親王,此時的奪位之争已經進行到白熱化階段。表面上寄情山水的胤禛,實際上已經在暗處做好了一切準備。“粘杆處”就是幫助他搜集情報的重要耳目之一。表面上,他們陪着胤禛四處玩鬧,但在暗地裡,他們卻四處搜集有用情報,秘密傳給胤禛。這支由訓練有素的家丁和衆多江湖高手組成的隊伍不僅為胤禛提供了情報,還為他掃除了登基路上的很多障礙。是以,“粘杆處”還有一個别名,叫做“血滴子”,意為掃除一切。

登基後,為了進一步鞏固政權,鏟除暗中的異己,雍正将“粘杆處”劃歸内務府管轄,總部設在雍親王府。雍正三年,雍正皇帝又降旨,将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任何人不得靠近。據相關人士介紹,雍和宮曾經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往來的通道,乾隆上位後才将其平毀。而粘杆處為首的則是協理事務頭等侍衛,官階達到了正三品。以下的二等、三等侍衛也都分别是四、五品的官員,享受探花的待遇。和之前的粘杆處一樣,這些人表面是伺候皇帝玩耍的服務機關,但實際上是隻效忠皇家的特務組織。

雍正皇帝為何能奪嫡成功?手下有一神秘組織,誰擋殺誰

粘杆處到了乾隆時期,職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清史稿》中,有這樣一句話:“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為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所謂扶輿、擎蓋、罟雀,就是陪在皇帝身邊,幫皇帝提籠子、保管燕雀之事。此時的粘杆處更像皇帝的貼身護衛,他們要保障皇帝安全的同時,還要陪同皇帝娛樂,相當于今天總統的貼身保镖。

粘杆處的官員也都是有品級的大内侍衛,他們還要在宮内站崗,保護皇帝的安全。據《明清禁衛軍密檔》記載,粘杆處侍衛每天分為6班,每班分兩翼,在内外廷看守。據說,粘杆處的侍衛還在禦花園的禦景亭門口擺了4條漆黑的凳子,日夜保護着皇宮的安定。此外,粘杆處還負責接收并掌管外來的奏折。每天清晨,這些受過嚴格訓練的人都會趕往内奏事處接收新的奏折,并及時遞交給皇帝。

雍正皇帝為何能奪嫡成功?手下有一神秘組織,誰擋殺誰

作為一個特殊的情報機構,粘杆處從最早的搜集情報、掃除異己,到後來的侍奉皇帝遊獵,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是必然趨勢。因為如果一個機構擁有了足夠大的權力,那對皇帝的權力也是一種威脅。如果皇帝不能妥善處置,将可能受其反噬。是以,乾隆将粘杆處的職能回歸初始,減少他們的權力,是符合曆史發展潮流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