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宦官,很多人可能對此都有誤解,認為他們皆是閹人,其實宦官一詞最早出現在夏商時期,随着曆史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才泛指太監。在古代,宦官是一類十分特殊的群體,一個人如果在宦官裡面做到了最高等級,幾乎可以每天都跟在皇帝身邊,擔任皇帝的傳話員。

但他們卻并無實權,這是因為曆朝曆代都有宦官以及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然而我國封建社會畢竟有着幾千年的曆史,在曆朝曆代的發展中陸續出現過幾個有權有勢的大宦官,其中晚清時期的李蓮英就是其一,他的離世時間與清王朝的落幕隻差一年。作為慈禧太後身前的紅人,他也是晚清最具權勢的一名宦官,他死後的墓葬等級規格極高,與當時清王朝财政上的拮據,顯得格格不入。
在1966年,北京出土了李蓮英之墓,當時是在一所舊學校内發現的,後來根據專家調查後得知,李蓮英的陵墓占地面積竟達到了驚人的20多畝,或許是中國曆史上宦官陵墓中最大的。
李蓮英之墓十分堅固,甚至連土壤都很硬。根據在場的專家表示,這附近的土都是用糯米團,雞蛋清,黃土,白石灰混合制成的三合土,造價成本極高,其堅固程度可以與現代的水泥相媲美,使用這種土就是為了防止盜墓賊。
在場的考古隊員報廢了3把鐵錘才将此墓打開,然而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麼堅固的黃土之下居然還有着極大面積的花崗岩,這令所有的考古隊員都感到不知所措。最後在一位老者的指導下,從石碑附近着手打出了一條墓道,這才讓在場的專家得以進入墓室。
墓室之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中央的一個白玉棺木,這種棺木的造價極其昂貴,它所展現的正是明清時期帝後大多使用的最高規格墓葬形式——金井玉葬,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大太監”李蓮英生前權勢有多大。而開館後專家卻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棺木裡面隻有一顆包着一層皮的骷髅頭頂,而身體部分已經變成了一灘黑泥,并未見其屍骨,至于為何會呈現這般景象,至今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太監李蓮英臨死前可能并不好過。
帶給專家的驚訝不限于此,墓室内的陪葬品也非常的多,墓室内散落着大量的珍珠、翡翠、瑪瑙,熠熠生輝,金做的煙碟,乒乓球般大小的寶珠更是令人大開眼界。李蓮英作為清朝晚期最具權勢的宦官,死後也算盡享奢華,足以看出他當時在朝野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