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霸陵現世,他為漢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西漢十二帝之中,漢文帝劉恒其實并不引人關注,人們了解更多的還是建立漢朝的漢高祖劉邦和開疆拓土的漢武帝劉徹。對于漢文帝的印象基本就是文景之治的“文”,在漢景帝時期還有一個七王之亂,漢文帝時似乎并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這也使得這位皇帝容易遭到忽略。

漢文帝霸陵現世,他為漢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如果不算前後少帝,漢文帝是西漢的第三位皇帝,劉邦第四子,其生母為薄姬,漢文帝非嫡非長,皇位按理來說是輪不到他的。但是漢惠帝劉盈早逝,也沒有和皇後留下嫡子,六個庶子其中兩個分别為前後少帝,前少帝生母被呂雉所害,揚言:“吾未壯,壯即有變。”不久之後,呂雉廢前少帝,并将他殺害,又立後少帝。後少帝期間,呂雉逝世,呂氏外戚勢力被粉碎,朝臣以後少帝并非漢惠帝親子為理由,誅殺了後少帝及其兄弟,自此漢惠帝一系絕嗣。

諸呂之亂被平定,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忠于劉邦的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評估了諸王和外戚勢力後,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恒到長安繼承皇位。有人覺得是漢文帝運氣好,皇位從天而降,砸到了他的頭上,漢文帝于公元前180年繼位,當時漢朝建立不過22年,留給漢文帝的并不是一個大好江山,他隻需要享受就可以了,反而當時的漢朝問題不斷,可以說就是一個爛攤子。

漢文帝霸陵現世,他為漢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漢文帝

一、開國功臣遍布朝野

雖然漢文帝是劉邦第四子,繼承皇位有法理的基礎,但是擁立他為皇帝的那些大臣也是功不可沒,更何況其中很多人還是大漢的開國功臣。漢文帝繼位之初,對于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同時,對于跟随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分别賞賜、分封,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帝位。之後漢文帝以手段使擁立他的周勃辭去右丞相的職位,又讓周勃作為表率,下诏命列候回自己的封國去,削弱他們在京城的影響力。如此一邊拉攏一邊打壓,朝臣便對這位新帝有了敬畏之心。

二、諸侯王勢力坐大

由于漢初大力推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諸侯坐大,開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漢文帝的即位,使得劉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産生了尖銳的沖突。文帝前元三年,濟北王劉興居因不滿其長兄,劉邦長孫劉襄沒有繼承皇位,發動叛亂,劉興居最後被俘自殺。文帝前元六年,淮南王劉長意圖謀反,但是尚未行動就被發覺,劉長被诏入京,廢王位,在發配途中絕食而死。

雖然兩起叛亂都被平息,但是諸侯王與中央朝廷的對抗并沒有結束,漢文帝隻是在盡力不讓雙方爆發大規模的沖突,直到後來的賈誼的《治安策》、景帝時期平定七王之亂,再到武帝時的推恩令,諸侯王的隐患才算被解決。

漢文帝霸陵現世,他為漢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漢初諸侯國

三、匈奴虎視眈眈

文帝前元三年,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之約,率數萬大軍侵占河南地,并進襲上郡,殺略漢民,威脅長安。文帝前元十四年,老上單于親率14萬大軍大舉入侵,最近處距長安僅200裡,直接威脅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漢文帝集結十萬騎兵拱衛長安,又發上郡、北地、隴西等處兵馬車騎迎擊匈奴,苦戰月餘,老上單于方退出塞外,之後遣使者複與匈奴修好和親。

總的來說漢文帝時期的漢朝對于匈奴一邊堅決抵抗,一邊穩定關系,雖然沒有全勝壓制之勢,但也是漢匈戰争成為均勢,為漢武帝北擊匈奴打下基礎。

四、南越分庭抗禮

漢高祖時,趙佗接受“南越王“封号,從此“稱臣奉漢約”,成為西漢王朝下的一個屬國—南越國。呂後統治時期,對南越實行經濟封鎖政策,趙佗即以兵戎相見,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漢文帝繼位以後,采取安撫政策,撤掉進攻南越的軍官,拜趙佗的兄弟做官,在文帝誠意的感召下,趙佗謝罪稱臣,南越重歸漢朝,穩定了漢朝的南部邊疆,也促進了嶺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南方各民族之間的融合。

漢文帝霸陵現世,他為漢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漢初局勢圖

五、民生凋敝

在經曆秦朝的徭役重賦以及楚漢争霸的戰争之後,漢初的社會民生凋敝,十室九空,為了恢複社會生産,漢初的皇帝基本采用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漢文帝時期,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漢文帝以減輕田租稅率的辦法,用來激發農民的生産積極性,也是在這一時期,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制。

漢文帝還規定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文帝後六年,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準許私人開采礦産,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進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産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鹽鐵生産事業的發展。弛禁的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漢文帝霸陵現世,他為漢朝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漢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禦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诏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漢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

漢文帝最大的優點就是克制,對朝臣權利的打壓要克制,對諸侯王的限制要克制,對匈奴和南越的戰争要克制,對自己的物質享受要克制,甚至對自己的陵墓修建也要克制。漢文帝的霸陵直到現在才确認其位置,就是因為漢文帝提倡“薄葬”,明确表示“因其山,不起墳”。是以霸陵非常隐蔽,不像其他西漢帝陵有清晰的封土。

漢文帝開創的文景之治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曆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