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柳傳志女秘書”到“南鑼鼓巷8号公廁”談傳播中的噪音攻擊

作者:龍鼎大道會客廳

傳播是很常見的名詞,無非是信源發出資訊,經過傳播途徑,到達閱聽人那裡的一個過程。

因為信源和閱聽人之間可能存在時間和空間間隔,是以傳播途徑在其中特别重要。換句話說,如果在傳播途徑中人工設定或者天然存在一些障礙因素,那麼傳播的資訊就不可能完整、準确地從信源到閱聽人,而這些障礙因素就是所說的“噪音”。

在近期的“司馬南vs聯想”的過程中,就有很多人為設定的傳播“噪音”,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就截取兩點,說一說“噪音”在輿情傳播中的作用。

事件初期,準确地說是11月21日,司馬南發了一條微網誌:《柳傳志女秘書召見》。

其實,約司馬南見面的是喬健女士,她是現任聯想集團公司進階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和首席市場官,是聯想集團高管團隊——聯想執行委員會(LEC)一員。(見于百度百科)其加入聯想之後,最初職位是柳傳志的秘書(時間約為1990年-1995年),司馬南不稱喬健為“進階副總裁”,而是“女秘書”,拿20多年前的職務,而不是現任職務稱呼喬健,其中戲谑的意味頗濃。

在博文中,司馬南也使用了很多充滿暗示性的詞語對可能的會面進行了描述,如下面内容(引号内為司馬南原文):

“春煙殘雨,姿色撩人”——姿色撩人

“當然,不見她,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潛意識,或證弗洛伊德學說的正确性一一胡同老串兒怕自己定力不夠,從小最見不得梨花帶雨……”——梨花帶雨

“她非南子也,我非至聖先師也。”——化用子見南子。南子,被春秋時期衛靈公夫人,古人稱之“美而淫”

“縱有貂禅之色,與我何幹?”——貂蟬之色

還有意思的是司馬南還貼出一張女子照片,該女子與柳傳志、楊元慶并列,雖然并沒有稱之為喬健,但是整篇博文内容就是“女秘書”。“美女秘書”的召見總是讓諸位凡人浮想聯翩。

後來,有自媒體“長老财經”找出來喬健的原始照片,大家可以對照看,司馬南微網誌裡面貼出的照片不是美顔,幾乎是換臉,讓喬健從50多歲回到30歲的樣子,大機率ps過的。而且該自媒體說,這張照片從前在網絡上并沒有過,司馬南釋出的照片是源頭,既司馬南方面PS了這張照片。

後來,司馬南的這條微網誌自行删除或者被删除了,反正隻能在其他地方看了。

從“柳傳志女秘書”到“南鑼鼓巷8号公廁”談傳播中的噪音攻擊

司馬南的微網誌圖檔

從“柳傳志女秘書”到“南鑼鼓巷8号公廁”談傳播中的噪音攻擊

網絡原始圖檔

從“柳傳志女秘書”到“南鑼鼓巷8号公廁”談傳播中的噪音攻擊

2017年前後喬健合影照片(經過裁剪)

“女秘書”、“姿色撩人”、經過ps的假照片,這一系列内容讓這篇内容一直往下三路招呼,讓人感覺聯想約的會面是“美人計”“鴻門宴”。在聯想事件的開頭,除了柳傳志上億年薪,“女秘書約見”就是最大的噱頭,對于引爆網絡是“火上澆油”。

在引發輿論熱點的炒作中,性暗示、性攻擊是不少閱聽人樂于看到的,把對方往“下三路”上搞,最容易炒火熱度,也最容易攻擊對手,讓對方的道德感蕩然無存。

利用“性攻擊”作為傳播過程中的“噪音”,添油加醋,歪曲或者混淆事實,可以很好地達到自己想要的傳播效果。

說個題外話,讀者還記得吳亦凡嗎?

當年受害人“都美竹”找寫手,在網上發文對陣吳亦凡,就充分利用了這一招。當時一篇檄文多個名句,“我的很大,你忍一下”、“吳簽”等等,一經出來,就成為網絡熱梗,衆多人對傳播此類内容是樂而不疲,不花錢就有好事者自行傳播,将事件傳播範圍不斷擴大,直至無法收場、無法公關。對于都美竹在性能力方面對自己的指控,吳亦凡也無法用事實自證,隻能吃啞巴虧、被動挨罵。退一萬步說,吳亦凡即使沒有犯罪,後面也隻能成為無數人後來的“笑柄”。這就是把“性攻擊”作為“噪音”,放到傳播過程中的厲害之處。

相聲講究“人有來言,我有去語”。

司馬南發功後,對面也開始回應了。不是聯想直接回應,而是由第三方出手。

司馬南的作品,最後往往落款“寫于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8号”,有自媒體“财視傳媒”就拍了一個視訊,一邊是南鑼鼓巷10号,一邊是南鑼鼓巷6号,中間按理說應該是8号,可是那裡卻杵着一個公共廁所。

從“柳傳志女秘書”到“南鑼鼓巷8号公廁”談傳播中的噪音攻擊

最後,視訊以司馬南位址造假為因,質問司馬南文章連住址都造假,文章難道就不能造假嗎?

後來也有人放出照片,解釋說廁所位置是“南鑼鼓巷8号旁”。因為筆者畢竟不在北京,也看不出這兩個圖檔究竟哪張是ps過的,姑且此處都存疑。

從“柳傳志女秘書”到“南鑼鼓巷8号公廁”談傳播中的噪音攻擊

但是無論如何,針對此事,司馬南自己并沒有出來解釋或者反駁,而“司馬南8号公廁”也成為了微網誌熱詞,南鑼鼓巷8号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視訊拍攝者。

對于整個司馬南vs聯想的輿情事件來說,“司馬南8号公廁”明顯是傳播過程中人為添加的“噪音”。

而這個“噪音”的出現,特别是“廁所寫稿”事件成為整個輿情鬥争中出現的戲劇化一幕,讓本來就不嚴肅的辯論,互相人身攻擊的色彩更加濃厚,更顯得像是一出比爛的“鬧劇”。

可能這種情況,對于聯想方面來說,也是他們想要得到的結果。在相對嚴肅的論題上,旁逸斜出這麼一個突兀的“噪音”,不僅是平添歡樂和尴尬的氛圍,更有幾分圍魏救趙的意思:輿論風向就在那裡,你不占領,别人就會占領;你不出手還擊,對手組合拳就會不斷出擊。

現在看來,這件事情的熱潮慢慢平淡下去。在對事件掌握材料不充分的情況下,筆者覺得還是做個吃瓜群衆最好。但是對于外在表現出來的輿論戰争,可是真正讓人開眼界,或許在沒有官方介入的背景下,司馬南和聯想這次的輿情攻防幾乎可以認為是近年來調動資源最多、表現最精彩的一幕大戲,至于後續,值得慢慢觀察,慢慢回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