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柳传志女秘书”到“南锣鼓巷8号公厕”谈传播中的噪音攻击

作者:龙鼎大道会客厅

传播是很常见的名词,无非是信源发出信息,经过传播途径,到达受众那里的一个过程。

因为信源和受众之间可能存在时间和空间间隔,所以传播途径在其中特别重要。换句话说,如果在传播途径中人工设置或者天然存在一些障碍因素,那么传播的信息就不可能完整、准确地从信源到受众,而这些障碍因素就是所说的“噪音”。

在近期的“司马南vs联想”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人为设置的传播“噪音”,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就截取两点,说一说“噪音”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

事件初期,准确地说是11月21日,司马南发了一条微博:《柳传志女秘书召见》。

其实,约司马南见面的是乔健女士,她是现任联想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是联想集团高管团队——联想执行委员会(LEC)一员。(见于百度百科)其加入联想之后,最初职位是柳传志的秘书(时间约为1990年-1995年),司马南不称乔健为“高级副总裁”,而是“女秘书”,拿20多年前的职务,而不是现任职务称呼乔健,其中戏谑的意味颇浓。

在博文中,司马南也使用了很多充满暗示性的词语对可能的会面进行了描述,如下面内容(引号内为司马南原文):

“春烟残雨,姿色撩人”——姿色撩人

“当然,不见她,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潜意识,或证弗洛伊德学说的正确性一一胡同老串儿怕自己定力不够,从小最见不得梨花带雨……”——梨花带雨

“她非南子也,我非至圣先师也。”——化用子见南子。南子,被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古人称之“美而淫”

“纵有貂禅之色,与我何干?”——貂蝉之色

还有意思的是司马南还贴出一张女子照片,该女子与柳传志、杨元庆并列,虽然并没有称之为乔健,但是整篇博文内容就是“女秘书”。“美女秘书”的召见总是让诸位凡人浮想联翩。

后来,有自媒体“长老财经”找出来乔健的原始照片,大家可以对照看,司马南微博里面贴出的照片不是美颜,几乎是换脸,让乔健从50多岁回到30岁的样子,大概率ps过的。而且该自媒体说,这张照片从前在网络上并没有过,司马南发布的照片是源头,既司马南方面PS了这张照片。

后来,司马南的这条微博自行删除或者被删除了,反正只能在其他地方看了。

从“柳传志女秘书”到“南锣鼓巷8号公厕”谈传播中的噪音攻击

司马南的微博图片

从“柳传志女秘书”到“南锣鼓巷8号公厕”谈传播中的噪音攻击

网络原始图片

从“柳传志女秘书”到“南锣鼓巷8号公厕”谈传播中的噪音攻击

2017年前后乔健合影照片(经过裁剪)

“女秘书”、“姿色撩人”、经过ps的假照片,这一系列内容让这篇内容一直往下三路招呼,让人感觉联想约的会面是“美人计”“鸿门宴”。在联想事件的开头,除了柳传志上亿年薪,“女秘书约见”就是最大的噱头,对于引爆网络是“火上浇油”。

在引发舆论热点的炒作中,性暗示、性攻击是不少受众乐于看到的,把对方往“下三路”上搞,最容易炒火热度,也最容易攻击对手,让对方的道德感荡然无存。

利用“性攻击”作为传播过程中的“噪音”,添油加醋,歪曲或者混淆事实,可以很好地达到自己想要的传播效果。

说个题外话,读者还记得吴亦凡吗?

当年受害人“都美竹”找写手,在网上发文对阵吴亦凡,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招。当时一篇檄文多个名句,“我的很大,你忍一下”、“吴签”等等,一经出来,就成为网络热梗,众多人对传播此类内容是乐而不疲,不花钱就有好事者自行传播,将事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直至无法收场、无法公关。对于都美竹在性能力方面对自己的指控,吴亦凡也无法用事实自证,只能吃哑巴亏、被动挨骂。退一万步说,吴亦凡即使没有犯罪,后面也只能成为无数人后来的“笑柄”。这就是把“性攻击”作为“噪音”,放到传播过程中的厉害之处。

相声讲究“人有来言,我有去语”。

司马南发功后,对面也开始回应了。不是联想直接回应,而是由第三方出手。

司马南的作品,最后往往落款“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有自媒体“财视传媒”就拍了一个视频,一边是南锣鼓巷10号,一边是南锣鼓巷6号,中间按理说应该是8号,可是那里却杵着一个公共厕所。

从“柳传志女秘书”到“南锣鼓巷8号公厕”谈传播中的噪音攻击

最后,视频以司马南地址造假为因,质问司马南文章连住址都造假,文章难道就不能造假吗?

后来也有人放出照片,解释说厕所位置是“南锣鼓巷8号旁”。因为笔者毕竟不在北京,也看不出这两个图片究竟哪张是ps过的,姑且此处都存疑。

从“柳传志女秘书”到“南锣鼓巷8号公厕”谈传播中的噪音攻击

但是无论如何,针对此事,司马南自己并没有出来解释或者反驳,而“司马南8号公厕”也成为了微博热词,南锣鼓巷8号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视频拍摄者。

对于整个司马南vs联想的舆情事件来说,“司马南8号公厕”明显是传播过程中人为添加的“噪音”。

而这个“噪音”的出现,特别是“厕所写稿”事件成为整个舆情斗争中出现的戏剧化一幕,让本来就不严肃的辩论,互相人身攻击的色彩更加浓厚,更显得像是一出比烂的“闹剧”。

可能这种情况,对于联想方面来说,也是他们想要得到的结果。在相对严肃的论题上,旁逸斜出这么一个突兀的“噪音”,不仅是平添欢乐和尴尬的氛围,更有几分围魏救赵的意思:舆论风向就在那里,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你不出手还击,对手组合拳就会不断出击。

现在看来,这件事情的热潮慢慢平淡下去。在对事件掌握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笔者觉得还是做个吃瓜群众最好。但是对于外在表现出来的舆论战争,可是真正让人开眼界,或许在没有官方介入的背景下,司马南和联想这次的舆情攻防几乎可以认为是近年来调动资源最多、表现最精彩的一幕大戏,至于后续,值得慢慢观察,慢慢回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