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汽車”北汽增持戴姆勒 一場“三足鼎立”的博弈

當“舊聞”變成“新聞”,就一定值得細細體味。

12月13日,一條來自北汽與戴姆勒的新聞沖上熱搜,但仔細看來,卻是兩年之前的消息。

公告顯示,12月13日,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汽”)宣布,為加強雙方長期戰略合作,已經通過繼續投資把在2019年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下稱 “戴姆勒” )股份增加至9.98%。這個持股比例略高于吉利集團。

“e汽車”北汽增持戴姆勒 一場“三足鼎立”的博弈

對此,戴姆勒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在聲明中表示:“北汽的持股展現了對我們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聯合制造和發展聯盟的承諾。”

根據雙方的一項協定,北汽确認不會進一步提升在戴姆勒的股份。

北汽與吉利的戴姆勒之争

北汽集團與戴姆勒集團的淵源已久。

自2003年起,戴姆勒與北汽就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2005年,雙方正式合資成立北京奔馳,目前,在北京奔馳中,北汽集團持有51%股份,戴姆勒持有49%股份。

2013年,北汽集團和戴姆勒就提出了雙方交叉持股的方案,這項方案也被稱為“北戴合”的合作,并約定在戴姆勒持股北汽股份之後,北汽也将入股戴姆勒。2013年,戴姆勒斥資收購北汽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車股份,并自此成為北京汽車董事會成員,目前持股比例為9.55%。2018年,北京奔馳收購北汽集團位于北京順義的一座工廠。同年,戴姆勒收購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目前戴姆勒目前持股2.46%。

“e汽車”北汽增持戴姆勒 一場“三足鼎立”的博弈

2019年7月23日,北汽集團宣布,為加強雙方長期戰略合作,投資戴姆勒股份公司,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5%股份。本次交易包含2.48%的直接持股以及獲得額外等同于2.52%股份投票權的權利。此次投資戴姆勒,北汽集團成為戴姆勒第三大股東,而彼時戴姆勒最大股東為吉利汽車,持有9.69%股份。

2018年2月,吉利通過二級市場操作,融資90億美元收購了戴姆勒9.69%的股份,一舉震驚業界,成為戴姆勒最大的單一股東。

從此之後,雙方的合作開始逐漸推進和加深。2018年10月,吉利宣布與戴姆勒在高端出行領域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共同組建了蔚星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7億元人民币,各持股50%。

2019年3月,吉利再度聯手戴姆勒,為其旗下虧損的smart品牌提供了解決方案,雙方将各持股50%成立合資公司,推動smart品牌向全球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轉型,并創立了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最快,首批純電動汽車産品将自2022年起投放市場并銷往全球。

“e汽車”北汽增持戴姆勒 一場“三足鼎立”的博弈

不到兩年時間内,雙方就在共享出行、電動化兩大未來趨勢上達成共識,吉利與戴姆勒越發親密的夥伴關系,

或許正是因為吉利的入股,讓北汽感受到了威脅,才讓北汽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公布增持戴姆勒的消息。

此時,距離中國汽車業對外資全面股比開放的時間線将來臨,還有不到兩個月。有人說,北汽能不動聲色地隐藏其手持戴姆勒9.98%股份長達兩年之久,趕在合資股比開放的臨界線才公布這一消息,說明其背後涉及的權力、市場以及利益的博弈必定格外劇烈。

奔馳對北汽來說舉足輕重,但另一方面,戴姆勒為何也欣然接受北汽的增持?

戴姆勒緣何“歡迎”北汽增持?

簡而言之,原因并不在北汽,而在于中國市場。

作為全球最大的豪華車制造商之一,中國市場已成為戴姆勒最重要的市場,北京奔馳對戴姆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直接的表現則是按權益法計算财務報表,如果實作了對合資公司北京奔馳的控股,戴姆勒可以在财務報表中将其營收并入,提高整個集團營收規模。與此同時,股比的提升也将讓戴姆勒集團拿到更多的利潤配置設定。

“e汽車”北汽增持戴姆勒 一場“三足鼎立”的博弈

另外,目前戴姆勒正處深度轉型期,大量的研發投入需要更多的“血液”補給。

2018年前後,為迎接電動化、數字化轉型,奔馳不得不開啟大量的研發投入。到了2019年,戴姆勒淨利潤遭腰斬,大幅下滑64.5%,跌至27億歐元,創下十年内的最大跌幅。同時,受柴油排放門、高田氣囊召回等事件的影響,戴姆勒集團是以損失近50億歐元。

自2019年下半年起,戴姆勒開始“瘦身”,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不得不開啟了削減成本和提升現金流的舉措。其中包括顯著降低材料成本和行政成本,以及至2022年年底減少超過14億歐元的人力成本,削減包括管理崗位在内的工作崗位。

“e汽車”北汽增持戴姆勒 一場“三足鼎立”的博弈

反觀戴姆勒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的市場表現,一直趨于穩定增長的态勢,甚至在戴姆勒虧損最嚴重的2019年,其在中國市場的業績達到了3.64億歐元。

對于目前身處轉型期的戴姆勒來說,通過增持北京奔馳股權,對于穩定自身營收和利潤方面無疑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認為,戴姆勒本身希望引入北汽的資本,來制衡吉利。從此前吉利在入股戴姆勒之後,便火速達成了在出行領域和smart的業務合作來看,吉利入股戴姆勒意不隻在“投資收益”,而是希望通過在具體業務上的合作,進而獲利。

“e汽車”北汽增持戴姆勒 一場“三足鼎立”的博弈

而北汽收購後,暫時達成了平衡狀态,奔馳希望看到的是三足鼎立,目的還是自身的控制權。

這樣一來,戴姆勒與吉利和北汽的三角關系,将更有看頭。

寫在最後:

對于北汽戴姆勒,外界的想法不僅于此。

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表示,于當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份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同年10月,寶馬成功增持25%的華晨寶馬股份,成為中國政府放寬汽車行業外商來華投資股比限制後的第一個受益者。此後,大衆汽車也如願以償,成功持有75%的江淮大衆股權。

同作為德系三強的奔馳來說,将以怎樣的姿态開始2022年的在華旅程?值得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