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籍:
1、
A History of Russia (9th Edition)
作者: Nicholas V. Riasanovsky , Mark D. Steinb
出版公司: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January 15, 2018
2、
A Concise History of Russia (Cambridge Concise Histories)
作者:Paul Bushkovitch
出版公司: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December 5, 2011
3、
An Atlas of Russian History: Eleven Centuries of Changing Borders
作者:Allen F. Chew
出版公司: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 London
出版日期:September 4, 2009
---------------------------
本文作者:話說大地七千年
正文——
歐亞大陸,包括三大部分:東端的亞洲,西端的歐洲,以及中間地帶。
歐亞大陸的中間地帶,包括:突厥,蒙古,俄羅斯。
羅斯人,從882年建立政權起,到1547年建立俄羅斯沙王國,之間,這一大段曆史,包括三大階段: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大公,莫斯科大公。
基輔羅斯十八國,各國面積加在一起,合計大約七十萬平方公裡,北到拉多加湖、奧涅加湖一線,東到白湖一線。

基輔羅斯
羅斯以東的幾道大河,北德維納河,梅津河,伯朝拉河,一直到烏拉爾山的大片地區,則皆為烏拉爾人占據。
地圖中的大片墨綠色,為烏拉爾人地區
俄國的北五河,自西向東:涅瓦河,白湖河,北德維納河,梅津河,伯朝拉河,皆彙于波羅地海、北冰洋;南五河,自東向西:烏拉爾河,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德涅斯特河,皆彙于裡海、黑海。
二戰時期,東線戰場,俄軍反擊時,大兵團作戰,連續強渡一道道大河,其中,強渡第聶伯河,後來拍攝了電影《解放》,有較長的描述,相當精彩,場面宏大。實際上,如無美國幫助俄國,則德國可以與俄國打成平手,最終德俄兩國以第聶伯河為界,不過,美國一插手,德國無能為矣,敗局已定。
烏拉爾以西的主要河流
話說,基輔羅斯以北,亦即拉多加湖、奧涅加湖以北,也是烏拉爾人。
與五胡亂華同時期的時候,烏拉爾人的兩大片地區是連成一片的,但是,烏拉爾人的匈人帝國昙花一現之後,原本就落後的烏拉爾人很快就衰退了,斯拉夫人東進,奪取了烏拉爾人的地盤。
斯拉夫人,起源于今波蘭一帶,然後:向東發展的,形成東斯拉夫人;向南發展的,形成南斯拉夫人;留在原地的,形成西斯拉夫人。
與斯拉夫人相鄰的,是烏拉爾人、波羅地人、日爾曼人。
斯拉夫人向東,逐漸奪取了烏拉爾人的地盤,同時,東斯拉夫人也與烏拉爾人發生了混血,有了Y染色體單倍群N,稱為羅斯人,在烏拉爾語中,“羅斯”意為劃槳手。現在的俄羅斯人,可以視為是烏拉爾人與斯拉夫人的混血裔。
羅斯人的原始部落,漸漸發展壯大,到了與唐末同時期的時候,882年,北歐維金人瑞典分支的一支,稱為瓦良格人,掌管了羅斯人的原始部落,建立基輔羅斯政權,東斯拉夫人這才結束了原始社會階段,走進封建政權階段。
基輔羅斯以西,是西斯拉夫人,主要是波蘭人;基輔羅斯以南,則是突厥各汗國。
黑海北岸,長期為突厥人所占據。
俄國自882年建立封建政權開始,至1917年俄帝國被推翻,先後兩朝,其中,留裡克朝七百年,羅曼諾夫朝三百年。
建立俄國曆史上首個政權的瓦良格人,姓留裡克,他建立了留裡克朝。
據編年史記載,來自瑞典的瓦良格人留裡克、西涅烏斯、特魯斡爾三兄弟,到羅斯人的地界闖蕩,其中,留裡克能打能殺,統治了羅斯人的原始部落,先成為拉多加王公,後成為諾夫哥羅德王公,于882年,建立了留裡克朝。諾夫哥羅德,自然也就包括了拉多加。
東斯拉夫人雖然互相争鬥,但隻是在河岸邊養蜂、捕魚、獵鹿的森林漁獵部落,戰鬥力低下,武器也落後,而北歐海盜維金人,勇猛善戰,留裡克将其好戰特性,帶給了東斯拉夫人;後來,蒙古人入侵,又進一步加強了東斯拉夫人的侵略性,使得漁獵部落,一步步轉變為好戰民族。
瓦良格人因戰鬥力高于羅斯人,是以,不但統治了羅斯北方,建立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還統治了羅斯南方,建立基輔公國。瓦良格人不同的家族統治了南方北方,其中,留裡克家族統治了北方。
879年,留裡克去世,遺命傳位于其妹夫、同為瓦良格人的奧列格。奧列格認為諾夫哥羅德地處北方偏遠地區,不如南方富庶,于是,他率兵大舉南下,征服了基輔,殺其王公,奪占了基輔公國。自此,留裡克朝包括南方的基輔公國、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而基輔公國成為幾個世紀裡羅斯民族真正的政治中心,是以,留裡克朝的君主稱為基輔大公、諾夫哥羅德王公。
全羅斯各部,合稱為基輔羅斯,以基輔公國為首,最高首領稱基輔大公。
基輔大公,以及基輔羅斯分化後的各公國的王公,都是留裡克家族的成員。基輔羅斯分化後,留裡克家族分為各支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莫諾馬霍維奇系(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的後代形成的支系)和奧利戈維奇系(切爾尼戈夫王公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的後代形成的支系)。
日後統一全俄羅斯的莫斯科大公和俄羅斯沙王,屬于莫諾馬霍維奇支系中的弗謝沃洛多元奇支系,其中最著名的是弗拉基米爾大公亞曆山大·涅夫斯基。
留裡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沙王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于1598年去世後,留裡克家族的主系斷絕,不過,其它旁系仍然存在,如切爾尼戈夫公爵家族的後代,在新朝羅曼諾夫朝,這些留裡克家族的成員失去了世襲領地,臣服于羅曼諾夫家族:其中一些,成為僅次于皇室的顯赫世家,如多爾戈魯科夫家族,列普甯家族、戈爾恰科夫家族;有些則淪為普通貴族;還有一些支系在波蘭和立陶宛,默默無聞,淪為平民。
留裡克家族的旁系流傳至今,2006年開始執行留裡克DNA計劃 ,搜集留裡克家族的DNA,以确認留裡克的血統。目前的留裡克家族,包括旁系的五大支系,分布在美國、西班牙、德國、波蘭、俄國。
奧列格,活到912年,是首任基輔羅斯大公,并兼任諾夫哥羅德王公。根據記載,奧列格為留裡克托孤之人。879年留裡克臨去世前,将諾夫哥羅德王公之傳給妹夫奧列格,以換取他對自己年幼的兒子伊戈爾的保護,期冀奧列格以後能還位于伊戈爾,令人欣慰的是,奧列格做到了。
在奧列格統治時期,羅斯國家初具規模。他率領瓦良格親兵和斯拉夫部落進行武力征讨,征服了包括斯摩棱斯克在内的諸多城鎮,大約在882年,奧列格攻克了基輔,殺了那裡的王公阿斯科爾德等人,他們也是瓦良格人。
從此,羅斯南北,皆歸于留裡克家族統治。
911年,奧列格率領由許多斯拉夫部落組成的隊伍,遠征拜占庭帝國,直搗帝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與奧列格議和,同意支付贖金。奧列格與皇帝簽訂了有利于羅斯的貿易條約。
912年,奧列格去世,留裡克之子,伊戈爾·留裡科維奇,繼位。
伊戈爾在政治和軍事上,精明強幹,他繼承了姑父奧列格的擴張政策,迫使周圍原始的斯拉夫部落:烏利奇人和德列夫利安人,臣服于羅斯人,向基輔大公進貢。913年,伊戈爾與突厥部落佩切涅格汗國交戰,之後雙方締結了和平條約。
在941年和944年,由于連年戰争的勝利導緻伊戈爾野心膨脹,兩次遠征拜占庭帝國。在941年的進攻中,他的艦隊被拜占庭的神秘武器希臘火摧毀;而944年的遠征,則是與皇帝簽訂了一份貿易條約。
945年,伊戈爾在今烏克蘭西部,率領親兵進行索貢巡行,向當地居民征取雙倍的貢賦,結果被忍無可忍的德列夫利安人擊斃。德列夫利安人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與羅斯人一樣。
伊戈爾娶妻奧麗加,約903年結婚,他們有兩子。
基輔的奧麗加,890到969,活了八十歲,基輔大公夫人,攝政(945年——957年)。
奧麗加也是瓦良格人,古史書《往年紀事》記載奧麗加的出生日期為879年,如果按照這個時間,其子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出生時她已經有65歲了。
910年代左右,奧麗加的丈夫伊戈爾經過長年征戰,統轄衆部落與大片領土,基輔羅斯國家,初具規模。945年,伊戈爾被殺後,德列夫利安人為避免羅斯人的報複,向奧麗加派來兩名使者,建議她嫁給他們的酋長馬爾王公,奧麗加大怒,下令處決了這兩個使者,随後對德列夫利安人進行了殘酷的報複。她下令屠殺了五千德列夫利安人,946年,奧麗加率軍燒毀了德列夫利安人的城市伊斯科羅斯堅,因為伊戈爾在那裡被擊斃,當時,奧麗加擊敗德列夫利安人,還不算完,她下令每個德列夫利安人家庭上繳一隻鴿子,然後下令将燃燒物綁在鴿子的腿上,再将它們放飛回去。結果每個德列夫利安人的房子都被這些“燃燒彈”焚毀了。
奧麗加是其子斯維亞托斯拉夫年幼時的攝政。在斯維亞托斯拉夫成年後,奧麗加仍然是基輔羅斯的實際統治者,鎮守基輔城,其子斯維亞托斯拉夫則幾乎一生都率領親兵在外遠征。
奧麗加是首個皈依基督教的羅斯統治者。奧麗加于957年,前往帝都君士坦丁堡。她在那裡受洗成為基督教徒,并得到一個基督教名字葉蓮娜,源自于當時拜占庭帝國皇後海倫娜的名字。這次來訪在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著作中有詳細記載。但她在回國後,并沒有兌現向拜占庭提供軍事援助的承諾,因為,奧麗加也想與神聖羅馬皇帝奧托一世建立聯系。
968年,奧麗加與她的三個孫子,一起被突厥遊牧部落佩切涅格汗國的軍隊,圍困在首都基輔,後來其子、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從巴爾幹帶兵傳回,才得以解圍。
奧麗加在羅斯傳播了基督教信仰。雖然她沒能使自己的兒子斯維亞托斯拉夫皈依基督教,但其孫弗拉基米爾卻皈依了,并進而使得羅斯皈依了基督教,即羅斯受洗,這是因為從小就受到了她的影響。奧麗加為俄羅斯正教會最早追認的聖人之一。
奧麗加之子,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942到972,活了三十歲,基輔大公(945年——972年)。
羅斯人的姓名組成,至今如此:本名·父名·姓氏。
在正式文本中,姓氏也可以置于前頭,可以簡寫。
留裡克朝的各王公,姓氏皆為留裡克。
斯維亞托斯拉夫,三歲繼位,由母親奧麗加攝政,在957年以前,羅斯國家的權力完全集中于奧麗加一人手中。
斯維亞托斯拉夫成年後,開始為擴張基輔羅斯的勢力而連年征戰。他幾乎終生都在與鄰邦的戰争和對巴爾幹地區的遠征中度過,是以直到969年奧麗加去世前,羅斯國内的一切事務實際均由奧麗加執掌。
斯維亞托斯拉夫最成功的對外戰争是徹底打敗了突厥卡紮爾汗國。許多年來,卡紮爾人都是歐亞大陸中間地帶的強大民族,斯維亞托斯拉夫決心消滅這個最大勁敵。大約在10世紀60年代末,斯維亞托斯拉夫向卡紮爾人發動進攻,最後消滅了他們的汗國。
緊接着,965年,斯維亞托斯拉夫又擊敗了伏爾加河保加爾汗國,進而控制了伏爾加河流域的一些地區。
斯維亞托斯拉夫的活動引起了拜占庭帝國的恐慌,驚恐地看着這股新興力量迅猛發展,斯維亞托斯拉夫入侵巴爾幹,威脅拜占庭帝國。為避免斯維亞托斯拉夫侵略巴爾幹地區,968年,拜占庭帝國成功地勸說突厥佩切涅格汗國進攻基輔羅斯,将奧麗加和斯維亞托斯拉夫的三個年幼的兒子圍困在城内。斯維亞托斯拉夫隻得回師羅斯。
971年,斯維亞托斯拉夫再次入侵巴爾幹,與拜占庭軍隊在巴爾幹半島展開激戰。斯維亞托斯拉夫最終慘敗,其軍隊傷亡大半,斯維亞托斯拉夫被迫求和,撤出巴爾幹。
972年,斯維亞托斯拉夫率殘兵敗将,撤退至第聶伯河沿岸,被他的宿敵佩切涅格汗國伏擊。在經過激烈戰鬥之後,羅斯的殘兵被消滅,斯維亞托斯拉夫陣亡。據《往年紀事》記載,斯維亞托斯拉夫的頭顱,被佩切涅格人的可汗,按遊牧民族的習慣割下來作成了酒杯。
由于拜占庭帝國的先進文化和富庶,周圍的斯拉夫國家,都想取而代之,奪取君士坦丁堡,如保加利亞、基輔基輔,但都失敗了。
斯維亞托斯拉夫,有三個兒子:
亞羅波爾克·斯維亞托斯拉維奇,普列季斯拉娃所生
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葉斯菲麗所生
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瑪露莎所生。
長子,亞羅波爾克 ,955到980,活了二十五歲,基輔大公(972年—980年)。
長子繼位後,很快就面對着兩個同父異母兄弟的強烈敵意。斯維亞托斯拉夫的三個兒子,亞羅波爾克、奧列格和弗拉基米爾之間,發生了激烈的内讧,次子奧列格被殺,第三子弗拉基米爾,則在聚集了足夠的兵力後,就向首都基輔發動進攻,亞羅波爾克在戰鬥中失利,被弗拉基米爾圍困在城裡,980年晚些時候,亞羅波爾克出城前去與弗拉基米爾談判,結果被狡詐兇狠的弗拉基米爾殺害了。
亞羅波爾克留下了一個寡婦,是他父親斯維亞托斯拉夫在與拜占庭人作戰時俘獲的一個拜占庭修女。三弟弗拉基米爾強占了這位嫂子,她很快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波爾克,其真正父親很可能是大哥亞羅波爾克。
聖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亦即弗拉基米爾一世,受洗後取教名瓦西裡,958到1015,活了五十七歲,諾夫哥羅德王公(969年—977年),基輔大公(978年—1015年)。他是留裡克朝早期最重要的成員。
弗拉基米爾是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與女管家瑪露莎所生的兒子,他被其父親封為諾夫哥羅德王公。在三兄弟内戰中,這位三弟弗拉基米爾攻占了瓦良格人的城市波洛茨克,他先是派遣使節到波洛茨克王公羅格沃洛德那裡去,要求和羅格沃洛德的女兒羅格涅達結婚;在遭到拒絕之後,便攻破了這座城市,羅格沃洛德被弗拉基米爾殺害,羅格涅達則遭到強占。
980年,弗拉基米爾圍攻基輔,設計誘使大哥亞羅波爾克出城,并将其殺害,然後,強占了嫂子,弗拉基米爾繼位為基輔大公。
弗拉基米爾在位期間,基輔羅斯政權穩定,國力強盛。他積極擴張國土:981年,弗拉基米爾從波蘭國王邁什科一世手中奪取土地;他又于983年征服了居住在今立陶宛一帶的雅特瓦吉人,這是波羅地人部落。
當時,弗拉基米爾是典型的異教徒王公;他像其先輩一樣實行一夫多妻制,娶了妻妾等八百個婦女。他為他的衆多兒子安排了封地。
但是,之後,發生劇變,曆代基輔大公,首先注意到宗教力量的正是弗拉基米爾,他認為,應該盡可能使人民的信仰有利于大公的統治,是以,他曾試圖統合東斯拉夫人普遍信仰的多神教,但并不能使人民對大公馴服,仍然桀骜不馴,這時他意識到也許要引入完善成熟的外來宗教,才可以使得人民對大公馴服,于是,在經過謹慎考慮之後,決定選擇東正教為基輔羅斯的唯一宗教。
實際上,與拜占庭帝國的貿易,是各方面落後的基輔羅斯吸取先進文化的主要途徑,拜占庭帝國皇帝巴西爾二世企圖利用羅斯的軍事力量來幫助鎮壓帝國的叛亂,弗拉基米爾很容易與他結成同盟。
弗拉基米爾表示希望與巴西爾二世的妹妹安娜結婚。從來沒有一位拜占庭公主下嫁給一個野蠻民族的酋長,但是巴西爾二世急需弗拉基米爾的幫助,遂勉強同意了這樁婚事,條件是弗拉基米爾必須成為基督教徒。大約在987年末或988年初,弗拉基米爾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并與安娜公主正式結婚。這時安娜25歲,弗拉基米爾大約30歲出頭。他選擇瓦西裡為自己的教名,以對自己的姻兄巴西爾二世皇帝表示敬意,“瓦西裡”是希臘語名字巴西爾的斯拉夫語讀法。在婚禮結束之後,他與妻子帶着數名東正教教士及一些聖像和法器傳回基輔羅斯。
由于意識到宗教信仰對鞏固封建制度的有利性,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立刻開始強制推行基督教。他規定基督教,這裡實際上是東正教,為羅斯的國教,指令人民必須信仰。在他回到基輔之後,便下令所有基輔市民在第聶伯河中接受拜占庭教士的洗禮,并把多神教的神像投入河中。很快在羅斯其它主要居民點也都發生了人民受洗、搗毀異教神像的事件。這一曆史事件稱為“羅斯受洗”。
弗拉基米爾一世,為在羅斯鞏固基督教信仰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教會,贈給教會大量土地、資産和權利。許多教堂被建造起來,其中最重要的有989年以大公全年收入十分之一建造的什一教堂,後改名聖母升天教堂,毀于1240年蒙古入侵。當然,一夫多妻的異教習俗遭到取締。
在成功地解決了宗教問題、整頓了内部人民的秩序之後,弗拉基米爾的注意力轉向基輔羅斯的主要敵人波蘭王國和佩切涅格汗國:與波蘭的戰争在繼續,直至992年結束,最終從波蘭奪取了加利奇,後來在這裡産生了幾個重要的公國;在羅斯南部和西南部,為了阻止突厥佩切涅格汗國的侵擾,他于988年沿奧謝特爾河、特魯貝日河等河流修建了不少要塞。
1000年前後的基輔羅斯
弗拉基米爾把十二個兒子分封到各地,讓他們成為自治王公,每年必須向基輔大公繳納一定數額的銀錠作為貢賦。
在安娜去世後,弗拉基米爾又一次結婚,娶了一位德意志公主。
弗拉基米爾一世在位期間,是基輔羅斯政權集中、國力強盛的時期。由于發展了與拜占庭帝國的關系,羅斯的經濟、文化都得到繁榮發展。古代羅斯的教育事業,就是在他的時代開始的,由于大公的指令,貴族們不得不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學校裡去接受希臘教士的教育。
1014年,弗拉基米爾去世後,他的兒子們之間爆發了内讧,長子斯維亞托波爾克殺了三個同父異母的兄弟。
編年史記載弗拉基米爾一世共有12個兒子和4個女兒。他們分别為弗拉基米爾的不同配偶所生。
奧洛娃所生的孩子是:
維謝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諾夫哥羅德王公;
希臘修女尤麗娅所生的孩子是:
斯維亞托波爾克·弗拉基米洛維奇,圖羅夫王公;
羅格涅達所生的孩子是:
伊賈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波洛茨克王公;
雅羅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羅斯托夫王公;
弗謝沃洛德·弗拉基米洛維奇,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王公;
普列德斯拉娃·弗拉基米洛芙娜;
普列米斯拉娃·弗拉基米洛芙娜;
姆斯季斯拉娃·弗拉基米洛芙娜;
瑪爾弗麗達所生的孩子是:
斯維亞托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德列夫利安王公;
阿代裡娅所生的孩子是: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特穆塔拉幹王公;
斯坦尼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斯摩棱斯克王公;
蘇季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普斯科夫王公;
安娜所生的孩子是:
鮑裡斯·弗拉基米洛維奇,羅斯托夫王公;
格列布·弗拉基米洛維奇,穆羅姆王公;
其他女人所生的孩子是:
波茲維茲德·弗拉基米洛維奇;
多布羅涅加-瑪麗亞·弗拉基米洛芙娜,嫁給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一世。
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波爾克一世·弗拉基米洛維奇(惡棍),979到1019,活了四十歲,圖羅夫王公(988年—1015年),基輔大公(1015年—1016年;1018年—1019年)。
斯維亞托波爾克教名為彼得,他是希臘修女的兒子。斯維亞托波爾克是弗拉基米爾的長子,然而他也可能是大伯亞羅波爾克的遺腹子。
斯維亞托波爾克與波蘭國王波列斯瓦夫一世的女兒結婚。這樁婚姻使他獲得了一個強大的靠山。
斯維亞托波爾克被其父弗拉基米爾封為圖羅夫王公,但他與父親發生激烈沖突,結果公位被廢黜,全家受到監禁。
在弗拉基米爾去世後,斯維亞托波爾克繼位基輔大公,着手清除他的競争對手,殺害了三個弟弟。但是,他很快被另一個弟弟、諾夫哥羅德王公雅羅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洛維奇打敗,是以失去大公之位。
斯維亞托波爾克逃到波蘭,投奔他的嶽父波列斯瓦夫一世。1017年,他在波蘭人的幫助下奪回基輔。由于人民不歡迎波蘭人,波蘭軍隊不久便撤走。在失去波蘭援軍之後,斯維亞托波爾克很快又被雅羅斯拉夫擊敗,他被迫投奔突厥遊牧部落佩切涅格汗國,在佩切涅格人支援下希望重新奪回基輔,但他在阿爾塔河會戰中被雅羅斯拉夫徹底擊潰。
斯維亞托波爾克再次開始逃亡生涯:先去波蘭,後又逃往波希米亞。他在前往波希米亞途中去世。
雅羅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洛維奇(智者),約978到1054,活了七十六歲,羅斯托夫王公(約978年—約1010年),諾夫哥羅德王公(約1010年—1036年),基輔大公(1016年—1018年,1019年—1054年)。他在位期間,是基輔羅斯最強盛的時期之一。
雅羅斯拉夫一世是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之子,母為被強占的波洛茨克公主羅格涅達。他的教名為尤裡。
雅羅斯拉夫是弗拉基米爾一世最小的兒子之一,他還是嬰兒時,弗拉基米爾就封他為羅斯托夫王公。後來,雅羅斯拉夫從父親手中獲得更為有利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在統治諾夫哥羅德時,他建立了雅羅斯拉夫爾市,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
1014年,雅羅斯拉夫拒絕向作為基輔大公的父親繳納貢賦,弗拉基米爾一世大怒,召集軍隊準備進攻諾夫哥羅德,但他在1014年突然去世,雅羅斯拉夫因而避免了與父親刀兵相見。
在弗拉基米爾一世去世後,其長子斯維亞托波爾克·弗拉基米羅維奇(惡棍)為奪取權力,殺害了3個兄弟,雅羅斯拉夫因為事先得到姐姐的警告而幸免于難,并很快征集軍隊與斯維亞托波爾克展開鬥争。
1016年,雅羅斯拉夫将斯維亞托波爾克擊敗,奪取了基輔大公之位。斯維亞托波爾克逃亡波蘭,1018年在其嶽父、波蘭國王波利茲瓦夫一世的支援下傳回羅斯。在波蘭人幫助下,斯維亞托波爾克打敗了雅羅斯拉夫,迫使他傳回諾夫格羅德。然而在波蘭軍隊撤走之後,雅羅斯拉夫馬上又向斯維亞托波爾克發動進攻,于1019年将其擊潰。斯維亞托波爾克被迫投奔佩切涅格汗國。雅羅斯拉夫追擊斯維亞托波爾克,在阿爾塔河一役中再次将他擊敗。斯維亞托波爾克後來在逃往波希米亞的途中去世。
1036年,雅羅斯拉夫統一了整個羅斯。
此後,雅羅斯拉夫對外擴張,取得輝煌成就:他征服了芬蘭南部;他還暫時阻止了兇悍的佩切涅格汗國對羅斯的侵襲;1030年,他從波蘭手中奪回東加利奇,随後與波蘭國王卡西米爾一世締結盟約;1043年,雅羅斯拉夫對拜占庭帝國發動遠征。
雅羅斯拉夫在位時期,基輔羅斯的文化取得很大發展。他下令編纂編年史,并組織将希臘國文獻翻譯為古羅斯語。著名的《雅羅斯拉夫法典》(又名羅斯法典)即是雅羅斯拉夫主持編纂,這部法典保留了許多原始部落的習俗(如允許血親複仇)。
為抵禦來自南方草原遊牧部落的侵襲,雅羅斯拉夫一世在羅斯南部邊界修建了一系列要塞。
地圖中紅線為基輔羅斯邊界
1051年,雅羅斯拉夫任命羅斯教士伊拉利翁為羅斯大主教,這就打破了以往由拜占庭教會指派希臘人擔任大主教的慣例。
基輔羅斯雖然隻是身處歐洲外圍,但雅羅斯拉夫心向歐洲,與許多歐洲王室聯姻,進而擴大了羅斯的國際影響。這些姻親關系包括:
雅羅斯拉夫本人與瑞典國王奧洛夫·舍特康努格的女兒因格戈爾德結婚;
雅羅斯拉夫的妹妹瑪麗亞與波蘭國王卡西米爾一世結婚;
雅羅斯拉夫之子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與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女兒安娜斯塔西娅結婚。
雅羅斯拉夫的女兒與幾位在他的宮廷中避難的外國王子結婚:
葉麗紮維塔嫁給了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
安娜斯塔西娅嫁給了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一世;
安娜嫁給了法國國王亨利一世;
阿加莎嫁給了英格蘭王位繼承人流亡者愛德華。她是埃德加·埃思林的母親,後者是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蘭之前的最後一個盎格魯-撒克森國王。
1054年,雅羅斯拉夫一世大公去世,此後,基輔羅斯各個公國仍然尊奉基輔大公是宗主,但實際上已經獨立,基輔羅斯分化瓦解。
基輔羅斯十一世紀
基輔羅斯各國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1024到1078,活了五十四歲,圖羅夫王公(?~1052年),諾夫哥羅德王公(1052年~1054年),基輔大公(1054年~1068年,1069年~1073年,1077年~1078年)。在位期間與諸弟不和,互相攻伐,基輔羅斯分裂,最終由其弟弗謝沃洛德一世再度統一基輔羅斯。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為基輔大公智者雅羅斯拉夫的長子,教名為德米特裡。他在年輕時先後被封為圖羅夫王公、諾夫哥羅德王公。1043年,作為他父親雅羅斯拉夫大公與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一世的和約的一部分,伊賈斯拉夫與卡西米爾的妹妹格特魯德結婚。1054年父親去世後,他繼位為基輔大公。
1068年,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在基輔的統治被市民起義推翻;人們推舉被他監禁的波洛茨克王公弗謝斯拉夫·布裡亞奇斯拉維奇為大公。伊賈斯拉夫一世逃往波蘭。不久他從卡西米爾一世處借來大軍,極其殘酷地鎮壓了起義。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再次當上大公;然而在1073年,由于兄弟失和,他被弟弟弗謝沃洛德·雅羅斯拉維奇推翻。弗謝沃洛德·雅羅斯拉維奇支援他們的另一個弟兄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雅羅斯拉維奇統治基輔。伊賈斯拉夫被迫向卡西米爾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乃至教皇求援。1077年,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去世,伊賈斯拉夫與弗謝沃洛德和解,遂得以再次登上大公之位。
1078年,伊賈斯拉夫一世,支援弗謝沃洛德争奪切爾尼戈夫,不久,他在愈演愈烈的内讧戰争中去世。
妻子:格特魯德,波蘭公主
子女:
姆斯季斯拉夫·伊賈斯拉維奇,波洛茨克王公
羅斯季斯拉夫·伊賈斯拉維奇
亞羅波爾克·伊賈斯拉維奇,圖羅夫王公
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伊賈斯拉維奇,基輔大公
葉芙普拉克西娅
基輔大公,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1030到1093,活了六十四歲,佩列亞斯拉夫爾王公(1054年~1073年),切爾尼戈夫王公(1073年~1078年),基輔大公(1077年,1078年~1093年)。在位期間,暫時統一基輔羅斯。
弗謝沃洛德·雅羅斯拉維奇為基輔大公智者雅羅斯拉夫之子,教名為安德烈。他的母親是一位瑞典公主。雅羅斯拉夫去世後,大部由其統一的羅斯土地在其諸子間被迅速瓜分。弗謝沃洛德得到大量領地,包括:東北方的蘇茲達爾和羅斯托夫、南方的佩列亞斯拉夫爾、北方的白湖流域,東南方的伏爾加河流域,等等。
智者雅羅斯拉夫去世後的羅斯,出現了三頭政治:他的3個兒子各自擁有大量土地。除弗謝沃洛德外,長子伊賈斯拉夫一世繼承了基輔大公之位;次子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獲得了切爾尼戈夫。三子弗謝沃洛德一世,與這兩位兄長結成同盟,他們合力抵禦突厥人的欽察汗國。
這是又一次三兄弟先後繼位基輔大公、并且第三子系統後來居上的故事。
1076年,二哥斯維亞托斯拉夫去世,弗謝沃洛德繼位為大公,但他隻在基輔統治了半年,就把公位讓給了大哥伊賈斯拉夫·雅羅斯拉維奇,自己則去了已經去世的二哥斯維亞托斯拉夫的領地切爾尼戈夫公國當王公,不過,遭到其他人的争奪。
1078年,大哥伊賈斯拉夫一世在幫助三弟争奪切爾尼戈夫的戰鬥中陣亡。這場戰争實際是由三弟弗謝沃洛德引起的,因為他希望借助大哥伊賈斯拉夫的力量奪回切爾尼戈夫,現在大哥伊賈斯拉夫去世,弗謝沃洛德于是再度即位基輔大公。
弗謝沃洛德·雅羅斯拉維奇把女兒葉芙普拉克西娅·弗謝沃洛多芙娜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但後來他卻支援教皇烏爾班二世反對亨利,因為葉芙普拉克西娅從德意志逃到意大利,向教皇控告她的丈夫虐待她。
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是當時很有學問的人;據信他能夠講5種語言。
妻子:
拜占庭公主,皇帝君士坦丁九世之女,約1046年結婚
安娜,欽察汗國公主。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
羅斯季斯拉夫·弗謝沃洛多元奇
葉芙普拉克西娅·弗謝沃洛多芙娜,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的皇後
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伊賈斯拉維奇,1050到1113,活了六十三歲,北歐瓦良格名字為西格爾德,波洛茨克王公(1069年~1071年在位),諾夫哥羅德王公(1078年~1088年在位),圖羅夫王公(1088年~1093年在位),基輔大公(1093年~1113年在位)。
斯維亞托波爾克·伊賈斯拉維奇為基輔大公,他是三兄弟中的大哥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的私生子,教名為米哈伊爾。他在1069年封于波洛茨克公國。
斯維亞托波爾克·伊賈斯拉維奇數次與他的堂弟、切爾尼戈夫王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結盟。他曾與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共同進攻草原遊牧民族欽察汗國,然而,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很多時候也是斯維亞托波爾克·伊賈斯拉維奇最強大的對手。
作為基輔大公。在基輔食鹽短缺時,斯維亞托波爾克奇囤積食鹽,企圖謀取暴利,導緻民怨沸騰。在他去世後,基輔立刻發生了人民起義,這次起義使堂弟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得以繼位基輔大公。
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伊賈斯拉維奇是最後一位使用瓦良格名字的基輔大公。
弗拉基米爾二世·莫諾馬赫,原名是 弗拉基米爾·弗謝沃洛多元奇,1053到1125,活了七十二歲,羅斯托夫王公(1066年~1073年),斯摩棱斯克王公(1073年~1078年),切爾尼戈夫王公(1078年~1094年在位),佩列亞斯拉夫爾王公(1094年~1113年),基輔大公(1113年~1125年在位)。在位期間一度團結基輔羅斯各公國,向周邊地區出兵,中興了基輔羅斯。在他去世不到二十年,基輔羅斯再度分化,随即衰落。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是基輔大公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之子,也就是三兄弟中的老三之子,他的教名為瓦西裡。他的母親是一位拜占庭公主,皇帝君士坦丁九世之女,他的外号“莫諾馬赫”即是得自他的外祖父君士坦丁九世的外号,意為“孤膽英雄”。
從母方來看,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是拜占庭皇族阿格洛斯朝的後裔,其血統一直可上溯到羅馬努斯一世皇帝和利奧五世皇帝。這層希臘成分對他的性格和後來的對外活動産生了重大影響。
在他的著名的給子孫的家訓中,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提到,他與欽察汗國交戰數十次,其中,有十餘次不分勝負,媾和。他主要是聯合他的堂兄弟沃倫王公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與欽察人作戰。1078年,莫諾馬赫的父親弗謝沃洛德在王公混戰中奪取了基輔大公的爵位,他随即派兒子莫諾馬赫去驅逐奧列格,因為奧列格曾經在王公混戰中反對過弗謝沃洛德,于是奧列格率沃倫公國,轉而與欽察汗國結盟,從那時開始,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與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就結下了梁子,兩家成為世仇,兩人的後代發展為留裡克家族最重要的兩個支系:莫諾馬霍維奇支系和奧利戈維奇系。
1094年,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被聯合欽察汗國的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打敗,失去了切爾尼戈夫公國。從那時開始,他的主要地盤是羅斯南部的佩列亞斯拉夫爾公國,以及東北部的羅斯托夫公國,蘇茲達爾公國,和其它一些公國。他在這些土地上建立了一些新城市,其中包括以他名字命名的弗拉基米爾,後來建成弗拉基米爾公國。
由于一部分領地位于羅斯南疆,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比任何王公都更經常受到欽察汗國的威脅。為了共同抗擊欽察汗國,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牽頭召開了三次全羅斯王公大會(1097年、1100年和1103年),這是羅斯曆史上的重要事件。在這些大會之後,他組織了幾次深入草原的對欽察汗國的遠征,結果徹底打敗了欽察汗國,使羅斯暫時免于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擊。
1113年,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伊賈斯拉維奇去世。由于斯維亞托波爾克·伊賈斯拉維奇曾囤積食鹽擡高鹽價,導緻民怨沸騰,在他去世後基輔立刻發生了人民起義。基輔貴族迫于形勢決定邀請其堂弟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來當大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于當年進入基輔,他立刻鎮壓了起義,然後開始了穩定的統治直到去世。在家訓中,莫諾馬赫提到了他為了緩和社會沖突而頒布的一些改革措施(莫諾馬赫法令,收于羅斯法典大全)。
大約是由于他的希臘血統的關系,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是當時羅斯王公中最有學問的人,他的收于編年史的家訓顯示,他具有文學才華。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于1125年去世。後來的編年史中,往往把他統治的時代說成是基輔羅斯文化最繁榮、國家最強大的黃金時代。
威塞克斯的吉莎,英格蘭公主,約1074年結婚
拜占庭貴族之女
欽察汗國公主
姆斯季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洛維奇
伊賈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
斯維亞托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
羅曼·弗拉基米洛維奇
亞羅波爾克二世·弗拉基米洛維奇
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
瑪麗亞·弗拉基米洛芙娜
葉芙多基娅·弗拉基米洛芙娜
葉菲米娅·弗拉基米洛芙娜
阿加菲娅·弗拉基米洛芙娜
尤裡·多爾戈魯基
安德烈·弗拉基米洛維奇
葉菲米娅
在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身後,依照羅斯慣例,諸子先後繼位基輔大公。其中,長子姆斯季斯拉夫一世、第七子尤裡,形成強大的兩系子孫。
基輔大公尤裡·弗拉基米洛維奇·多爾戈魯基,1099到1157,活了五十七歲,蘇茲達爾王公(1125年起),佩列亞斯拉夫王公(1135年),基輔大公(1149年-1151年,1155年-1157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的第7個兒子。他建造了莫斯科。
尤裡·多爾戈魯基的确切出生日期并無具體考證,但是在史書中記載着他的哥哥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維奇對他說過的話:“我要比你年長許多,當你出生的時候我已經長有胡子了。”而維亞切斯拉夫的出生日期被認為是在1080年前後,是以可以推得尤裡·多爾戈魯基的出生日期大約是在1099年到1100年之間,哥哥比他大二十歲。
從1108年開始,尤裡被封為遼闊的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位于當時基輔羅斯的東北部)的王公。1125年,尤裡·多爾戈魯基決定将公國的都城從羅斯托夫遷往蘇茲達爾,其原因據說是因為與羅斯托夫當地的貴族不合導緻的。
當時的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人口比較稀少,是以環境相比南方而言較為嚴酷,但是尤裡·多爾戈魯基仍然十分珍視這片廣袤富饒的土地。他建立了許多城鎮要塞,并且采取優惠的政策從其他公國吸引了許多農民前來自己的土地。
他不止把注意力放在鞏固自己北方的領土上,同時他還觊觎着基輔大公之位。是以他積極地參與南方發生的各種紛争中,是以在他去世後,編年史給他取了一個恰如其人的綽号,直譯為“長手”。
1147年。尤裡·多爾戈魯基在争奪基輔大公之位的一次戰争中獲勝,邀請了自己的盟友斯維亞托斯拉夫·奧利戈維奇,在邊界的一個據點莫斯科,慶祝勝利,俄羅斯人便把這一年作為莫斯科誕生的年份。
1156年,尤裡·多爾戈魯基加強了邊境據點莫斯科的防禦,在周邊建造了用大樹圓木建造的木栅欄圍牆,還挖掘了壕溝,從此莫斯科初步形成村寨集市。
盡管尤裡·多爾戈魯基是北方的王公,但他卻總是把鬥争的矛頭指向羅斯南部,尤其是首都基輔。在經曆了許多挫折之後,他作為第七子系,終于在1155年打敗了長子系的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二世,奪取了基輔大公之位,并建立起較為穩定的統治。然而,尤裡·多爾戈魯基的擴張行為招緻南方王公的一緻怨恨。1157年,他在基輔城一個大貴族舉辦的宴會上暴卒,被人投毒殺害。在他去世後,基輔大公之位又回到長子系,而第七子系,仍然隻能在東北羅斯活動。
尤裡的長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 ,原名:安德烈·尤裡耶維奇,約1111到1174,活了六十四歲,弗拉基米爾王公(1157年~1174年在位)。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為著名的蘇茲達爾王公尤裡·多爾戈魯基(長手尤裡)之子。他在年幼時即被父親封為維施戈羅德王公,後來稍大一些,又封為圖羅夫王公(1150年~1151年)。
1157年,尤裡去世後,安德烈建立弗拉基米爾公國,建都弗拉基米爾,進而擺脫了羅斯托夫和蘇茲達爾的舊貴族的掣肘。這是弗拉基米爾在曆史上首次成為王公的首府。此後,安德烈違背父親的遺囑,從兩個弟弟手中分别奪取了羅斯托夫公國、蘇茲達爾公國,組成了三國聯合的強大的公國,命名為弗拉基米爾公國。在他的統治下,公國日漸強盛。
1169年,出身第七子系的弗拉基米爾王公安德烈,率十六國聯軍,擊敗基輔公國,攻占基輔,趕走了出身長子系的基輔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二世·伊賈斯拉維奇,從此,羅斯首都遷都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爾王公更新為弗拉基米爾大公,取代基輔大公,成為全羅斯的最高首領。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大力營建首都弗拉基米爾,修建了輝煌壯麗的聖母升天大教堂。
1172年,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封其子尤裡·博戈柳布斯基為諾夫哥羅德王公。尤裡後來與格魯吉亞王國的女王塔瑪麗結婚。
1174年,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被陰謀反對他的廷臣刺殺。
弗謝沃洛德三世·尤裡耶維奇(大窩),1154到1212年,基輔大公(1171年—1173年),弗拉基米爾王公(1176年—1212年)。他在位期間,是弗拉基米爾最強盛的時期。
弗謝沃洛德·尤裡耶維奇是尤裡·多爾戈魯基的第十一子,教名為德米特裡。他因為子女衆多(8男4女)而獲得“大窩”的外号。他的父親為了慶祝他的出生而建立了德米特羅夫這座城市。俄史料記載,弗謝沃洛德的母親海倫是一位拜占庭公主。在尤裡·多爾戈魯基去世後,弗謝沃洛德與其母及其他兄弟,都遭長兄弗拉基米爾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驅逐。其母攜諸子移居帝都君士坦丁堡,投奔親屬曼努埃爾一世皇帝。弗謝沃洛德在科穆甯朝的宮廷裡度過了童年。
1170年,弗謝沃洛德·尤裡耶維奇從拜占庭傳回了羅斯。
1174年,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被刺殺後,弗謝沃洛德·尤裡耶維奇支援其兄米哈伊爾·尤裡耶維奇與羅斯托夫和蘇茲達爾的大貴族進行鬥争,幫助其兄登上了弗拉基米爾大公之位。
1176年,米哈伊爾去世,弗謝沃洛德·尤裡耶維奇順利地繼位弗拉基米爾大公,迅速地制服了不順從的貴族。在殘酷的封建鬥争中,弗謝沃洛德打敗了企圖奪取弗拉基米爾大公寶座的其他王公和地方貴族,并沒收了他們的财産;通過諾夫哥羅德的内部沖突,他控制了這個羅斯最重要的商業共和國,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到那裡當王公;1180年和1187年對梁贊公國的兩次讨伐,了懲罰挑戰他的梁贊王公,把對方趕出了梁贊公國,1207年,他把梁贊和别爾戈羅德夷為平地;1190年,他又把領地相距遙遠的加利奇公國作為自己的臣屬。
伏爾加河貫穿羅斯全境
在弗謝沃洛德三世·尤裡耶維奇統治時期,弗拉基米爾市作為羅斯首都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基輔已成為普通公國,大窩弗謝沃洛德把全部精力用于經營弗拉基米爾。1180年代伏爾加河流域的突厥人和烏拉爾人的征讨,使得弗拉基米爾公國的領土進一步擴充,而對文化的關心則得使公國尤其是都城弗拉基米爾呈現一片繁榮,弗謝沃洛德親自主持編纂了幾部編年史。
弗謝沃洛德三世,在弗拉基米爾大興土木,1185年—1189年擴建了弗拉基米爾聖母升天大教堂;1197年建成聖德米特裡大教堂,該教堂是為了紀念大公的主保聖人聖德米特裡而修建的。弗謝沃洛德的奧塞梯血統的妻子瑪麗亞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她緻力于布施并且建立了幾座女修道院。瑪麗亞後來被俄羅斯東正教會尊為聖人。
“大窩”弗謝沃洛德·尤裡耶維奇的8個兒子:
康斯坦丁·弗謝沃洛多元奇,弗拉基米爾大公
鮑裡斯·弗謝沃洛多元奇(早夭)
尤裡二世·弗謝沃洛多元奇,弗拉基米爾大公
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元奇,弗拉基米爾大公
弗拉基米爾·弗謝沃洛多元奇,佩列亞斯拉夫王公
斯維亞托斯拉夫·弗謝沃洛多元奇,弗拉基米爾大公
格列布·弗謝沃洛多元奇
約翰·弗謝沃洛多元奇,斯塔羅杜布王公
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元奇
1212年,“大窩”弗謝沃洛德去世,諸子争位,先後繼位為弗拉基米爾大公。
蒙古第一次西征時,1223年9月,鐵木真手下兩員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率領們古軍隊二萬五千人進行西征,殺到羅斯南部,殺掠了羅斯舊都基輔,基輔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羅曼諾維奇在戰鬥中被俘,被蒙古人處決。
蒙古第二次西征時,1238年,攻破基輔羅斯首都弗拉基米爾,殺弗拉基米爾大公尤裡·弗謝沃洛多元奇,他是“大窩”的次子。
1240年,蒙古軍攻陷基輔,最終滅基輔羅斯,蒙古人自此開始對俄羅斯人的二百四十年統治。蒙古人稱羅斯人為俄羅斯人。
紅線範圍為俄羅斯各國
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元奇,1191到1246,活了五十五歲,佩列亞斯拉夫王公(1200年~1206年),佩列斯拉夫爾-紮列斯基王公(1212年~1238年),基輔大公(1236年,1238年,1243年~1246年),弗拉基米爾大公(1238年~1246年在位)。基輔羅斯于1240年被蒙古帝國所滅亡後,雅羅斯拉夫被蒙古人扶立,聽命于蒙古大汗。
雅羅斯拉夫·弗謝沃洛多元奇為“大窩”的第四子,他的教名為費奧多爾。1200年,他被父親封于佩列亞斯拉夫爾公國當王公;1206年,他封于加利奇公國,後來又封于梁贊公國;1209年,“大窩”弗謝沃洛德三世派遣雅羅斯拉夫,去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與“大窩”的對手姆斯季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維奇作戰,但後來雅羅斯拉夫與姆斯季斯拉夫和解,并娶了他的女兒。
在“大窩”弗謝沃洛德去世後,雅羅斯拉夫·弗謝沃洛多元奇,二十到三十年代,多次被選為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王公。
1238年,其兄長、弗拉基米爾大公尤裡·弗謝沃洛多元奇,在與蒙古侵略軍作戰陣亡後,雅羅斯拉夫·弗謝沃洛多元奇向蒙古人投降,俯首稱臣,因而得以繼位弗拉基米爾大公。
1243年,雅羅斯拉夫二世,被叫到薩萊去谒見金帳汗拔都,在汗的宮廷裡待了數月。顯然,他受到拔都的賞識。1246年,因卷入蒙古大汗和金帳汗國的權力鬥争,被窩闊台的皇後乃馬真後毒殺于哈拉和林。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元奇是莫斯科公國和特維爾公國的始祖。
當時舊都基輔的基輔大公是丹尼爾一世·加利茨基,原名丹尼爾·羅曼諾維奇。
丹尼爾一世,1201到1264,活了六十四歲,其爵位包括:基輔大公,1240年在位;加利奇-沃倫王公,1205年至1264年在位;魯塞尼亞國王,1253年至1264年在位。
魯塞尼亞,即歐洲人所稱的羅斯,今烏克蘭一帶。
1205年,在父親加利奇-沃倫王公統羅曼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去世後,加利奇-沃倫公國的貴族,将四歲的丹尼爾和他母親、拜占庭的安娜驅逐,之後,波蘭王國趁機進犯,奪取了加利奇公國。
1221年,二十歲的丹尼爾統治了沃倫公國,在那裡貴族和人民仍然效忠于他的家族。1238年,丹尼爾收複加利奇公國。
1240年,在蒙古人入侵的戰火中,丹尼爾繼位為基輔大公,統治了基輔公國。當時基輔公國隻是一個普通公國,是以,丹尼爾仍然據守其根據地加利奇-沃倫公國,而派部将德米特裡率軍鎮守基輔。在漫長的圍困下,羅斯的舊都基輔陷落,并遭到極大燒殺破壞,丹尼爾被從基輔大公的寶座上推翻。
一年後,蒙古大軍出征波蘭王國和匈牙利王國,經過加利奇和沃倫,并燒殺破壞,丹尼爾不敢抵抗,忍氣吞聲,蒙古人這才饒他一命。
1246年,丹尼爾被召到金帳汗國都城、伏爾加河岸的薩萊,觐見金帳汗拔都。根據烏克蘭史料記載,拔都汗遞給丹尼爾一杯發酵的馬奶酒,告訴他要适應它的味道,因為“現在你是我們的人了”。
丹尼爾向金帳汗國的蒙古人源源不斷提供兵員,上繳賦稅。1253年,羅馬教皇的代表,為丹尼爾加冕為魯塞尼亞國王,丹尼爾于是造反,但是,1259年,諾蓋汗率領蒙古軍隊,殺進加利奇和沃倫,丹尼爾不敵蒙古軍,隻得又一次投降,并将兩城的城牆拆毀。
1264年,丹尼爾去世,他兒子列夫一世,繼承加利奇公國,繼位為加利奇王公。
丹尼爾先後兩任妻子:諾夫哥羅德的安娜,是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王公姆斯季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維奇之女;另一位是立陶宛大公明道加斯的侄女。
他有五子三女。
加利奇-沃倫公國,是後來烏克蘭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過了羅斯舊都,再說回當時的羅斯首都,在雅羅斯拉夫二世之後的弗拉基米爾大公,亞曆山大·涅夫斯基,1220到1263,活了四十三歲,原名亞曆山大·雅羅斯拉維奇,諾夫哥羅德王公(1236年-1252年,1257年-1259年),基輔大公(1246-1263),弗拉基米爾大公,(1246-1263)。
亞曆山大·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元奇的兒子。1236年,他被選為諾夫哥羅德王公。他與瑞典侵略軍和德意志條頓騎士團的鬥争,使的羅斯西部免遭被歐洲天主教國家征服。
1240年,瑞典侵略軍在伊若拉河流入涅瓦河的兩河口,登陸入侵羅斯。諾夫哥羅德王公亞曆山大,率領諾夫哥羅德人與當地的拉多加人,于7月,在涅瓦河畔,擊潰了瑞典軍隊。他因而得到稱号:“涅夫斯基”,意即“涅瓦河英雄”。在這次勝利後不久,亞曆山大·涅夫斯基,被恐懼他專權的貴族,趕出諾夫哥羅德。1241年,由于條頓騎士團的入侵,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又被諾夫哥羅德人請回,再次任王公。他率領諾夫哥羅德軍隊,抵抗騎士團。1242年4月,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在愛沙尼亞邊境的楚德湖冰面上,決定性地擊敗了條頓騎士團。這一戰常被稱作“冰上之戰”。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亞曆山大·涅夫斯基上司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與其它羅斯國家一樣,都是金帳汗的臣下。
當時各國,蒙古武力一等,羅斯與東歐,武力二等,北歐武力三等,是以,亞曆山大·涅夫斯基能擊敗瑞典和騎士團,卻不是蒙古軍的對手,是以,雖然蒙古人殺了他父親,但他不敢有半點怨言,他繼續其父的忠誠,仍然是蒙古人的忠順臣下。
亞曆山大·涅夫斯基拒絕了羅馬教皇與蒙古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建議,因為那個時代,與蒙古人作正面對抗不可能獲勝,隻能是自取滅亡,當時,蒙古人打仗作戰,戰術一流,武器先進,所向無敵,沒有對手。
1246年,其父雅羅斯拉夫二世在和林因卷入蒙古宮廷鬥争而被殺以後,亞曆山大、安德烈兄弟倆,也奉命趕赴蒙古帝國在漠北的首都和林,觐見大汗貴由,貴由封安德烈繼位弗拉基米爾大公。
回到羅斯後,亞曆山大不甘心未能繼位,又赴金帳汗拔都在伏爾加河沿岸的都城薩萊,觐見金帳汗拔都,利用拔都與貴由不和,進讒言,唆使拔都廢黜了安德烈,改封亞曆山大為弗拉基米爾大公。
1259年,亞曆山大鎮壓了諾夫哥羅德人的起義,強迫諾夫哥羅德市民向蒙古人進貢交稅。1263年,亞曆山大·涅夫斯基觐見金帳汗别兒哥,從金帳汗國傳回諾夫哥羅德途中,因旅途勞頓,于戈羅傑茨染病去世。
二戰期間,蘇德戰争爆發後的1942年7月29日,為了鼓舞全國軍民的士氣,斯大林宣布亞曆山大·涅夫斯基為民族英雄。蘇聯政府随後又設立了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勳章。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舉行“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結果涅夫斯基名列首位,獲得了“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稱号。
這當然都是因為他擊敗了瑞典侵略軍和條頓騎士團。
俄羅斯海軍将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第二艘命名為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号核潛艇。
子嗣
瓦西裡·亞曆山德洛維奇
勝利者德米特裡
安德烈三世·亞曆山德洛維奇
丹尼爾·亞曆山德洛維奇
諾夫哥羅共和國的臣服,表明它也是金帳汗國境内的一個邦國。這也就是說,金帳汗國的北界,直抵北冰洋。後來,金帳汗還派部将直接統治諾夫哥羅德。
金帳汗國北到北冰洋,西到多瑙河,南到黑海、高加索山脈。
地圖中黑線,是金帳汗國邊界
亞曆山大是弗拉基米爾大公,同時也是最後一任基輔大公,在他去世後,1263年,普季夫利公國吞并了基輔公國,其王公兼任基輔王公(自此基輔大公降級為王公)。到了14世紀初期時,立陶宛大公國開始向東擴張。1321年,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納斯攻下基輔,基輔公國開始淪入立陶宛大公國之手,1471年,基輔公國被立陶宛大公國正式吞并,成為其下屬的基輔省。
亞曆山大将其第四子封于莫斯科,建立莫斯科公國,當時隻是一個面積幾百平方公裡的森林邦國。
亞曆山大之後,弗拉基米爾公國分化為特維爾公國、莫斯科公國等國,其中,以特維爾公國最為強大,各國都竭力讨好金帳汗,以獲得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封号,這是全俄羅斯的最高首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弗拉基米爾大公,是金帳汗的臣下,是金帳汗派出的總督,統治俄羅斯各邦國。
俄羅斯各邦國,皆為金帳汗國境内的各自治公國,由金帳汗委任弗拉基米爾大公進行統治。
後來,莫斯科公國後來居上,逐漸強大,反殺了金帳汗國,莫斯科公國更新為莫斯科大公國,莫斯科大公取代了弗拉基米爾大公,成為全俄羅斯的最高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