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丨來看!穿越千年的藝術瑰寶

【編者按】

萬裡長江一路奔流向東,孕育了巴山蜀水、雲貴高原、洞庭水鄉的千年文脈。12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湖南五省市黨委網信辦和新華網共同主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探源千年文脈”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餘家新聞媒體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對巴山蜀水、雲貴高原等地進行探訪,推出一系列精彩報道。

在長江上遊的崇山峻嶺中,藏着一座穿越千年的石刻群:大足石刻。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似乎顯得尤為低調,默默無聲地靜候在巴渝山水之中。

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丨來看!穿越千年的藝術瑰寶

靜候在巴渝山水之中的大足石刻

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極工窮變,開拓了石窟藝術的新天地。造像始建于初唐,曆經唐末、五代,盛極于兩宋,是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後一座豐碑。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機關的石窟多達75處,造像5萬餘尊,其中的寶頂山石窟是最具特色的石窟之一。

寶頂山石窟是中國唯一一處有整體構思的大型石窟,它把科學原理融于藝術造型之中,其造像、裝飾、布局、排水、采光、支撐、透視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令人歎為觀止。

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丨來看!穿越千年的藝術瑰寶

千手觀音

它的造像規模宏大,内容豐富。注意闡述哲理,涵蓋社會思想博大,把佛教的基本教義與中國儒家的倫理、理學的心性及道教的學說融為一體,博采兼收,具有極大的社會鑒戒作用,顯示了中國宋代佛學思想的特征。

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丨來看!穿越千年的藝術瑰寶

吹笛女

吹笛女、養雞女、牧牛圖……寶頂山的石窟造像生活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是石窟藝術民族化、生活化的典範,反映出源于印度的石窟藝術至此已完成了中國化的程序。造像以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福樂,威之以禍苦為創作原則,并能融科原理于藝術造型之中,是石窟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丨來看!穿越千年的藝術瑰寶

養雞女

“都說曆史浩瀚,我們也在用自己的曆史為古人的曆史維護着豐碑,在腳踏之地的樂土中,我們開始用一種方式,尋覓到了自己生長的線索。”一名熱愛旅行的遊客在觀看了大足寶頂山石刻後,發出了十分深刻的感慨,“古人在那生活糾結、自我不惑的交替裡,完成了一生。有的人用才能将這些密語留給後人,讓我們有書可依、有迹可循。”

撰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明镏

編輯:胡凱瑜 任詩音

統籌:胡瑩

編審:田旻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