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月15日,撞山核潛艇返美;美國對伊朗讓步;中方反擊布林肯挑唆

自從美國“海狼”級“康涅狄格”号潛艇在南海“撞山”之後,一直被負面輿情圍繞。在潛艇到達關島進行了損傷情況評估之後,就一直處于“失蹤”的狀态中,今天終于有了最新的消息。12月15日,有三件大事值得關注。

第一件事,前段備受關注的美國“撞山”核潛艇,如今終于跌跌撞撞回到了美國,為此美國媒體還公布了這艘潛艇的清晰照片。

據報道,這艘潛艇從關島到聖疊戈港的行程堪稱是噩夢之旅,因為潛艇是在上司層更疊和潛艇受損的情況下,放棄潛航以水面航行的狀态從關島航行到加州,硬生生行駛了6000多英裡才到達港口。

12月15日,撞山核潛艇返美;美國對伊朗讓步;中方反擊布林肯挑唆

因為潛艇狀态不好,即使在最平靜的海面上,潛艇也會不斷搖晃。艙體内的艦員就跟着翻江倒海,很多人難以睡眠,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乏味和痛苦的。

但在潛艇安全到達美國之後,一個疑問随之産生:這艘潛艇真的是撞山嗎?要知道在檢測時,潛艇的整個前部聲呐罩在撞擊中撕裂,如果真的是撞山,那麼後果應該會更嚴重。

單從目前并不透明的資訊以及自主航行6000英裡到達美國來看,其受損程度似乎并不嚴重,特别是跟之前,美國“舊金山”号核潛艇撞山之後的慘狀相比,似乎要輕了不少。當時這艘潛艇造成了一名艦員喪生、近百名艇員受傷。後來美軍花了8000萬元,為舊金山号潛艇直接更換了艇艏部分,這才讓潛艇正式複活。

但康涅狄格号是不是這樣呢?當時究竟在南海遭遇了什麼?美國政府應有更透明的資訊披露。

12月15日,撞山核潛艇返美;美國對伊朗讓步;中方反擊布林肯挑唆

第二件事,在經過了數輪談判之後,伊核協定突然出現了轉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次是美國先行讓步的。

在15日當天,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琳達-格林菲爾德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表示,美方願意全面取消在伊核協定中對伊朗的制裁。

她說美國總統表達得很清楚,如果伊朗願意重新遵守《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中的義務,美國就願意跟伊朗相向而行,取消所有對伊朗的制裁,讓伊朗從交易中獲得經濟利益。跟之前,美國堅持要求伊朗讓步的态度形成鮮明對比,實際上,美國的态度似乎是在一夜之間就發生了轉變。

就在一天之前,伊朗還稱西方國家在伊核協定中玩“指責遊戲”,而英法德等國也對伊核協定談判表示了悲觀。

12月15日,撞山核潛艇返美;美國對伊朗讓步;中方反擊布林肯挑唆

實際上,第7輪伊核協定談判是在11月29日開始的,在12月初暫停。12月9日之後,談判繼續進行,在這個“第八輪”的談判中,美國将在維也納恢複與伊朗的談判,拜登政府将派出特使參加伊核協定談判。

如今的談判,是伊朗保守派新總統萊西上司下的第一次談判,事到如今,可以說伊朗的堅持也取得了效果。而白宮的這次讓步,也顯示了美國已經沒有餘力來保持,對以伊朗為代表的中東地區施壓了。

第三件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出訪東南亞,對中國出言不遜,也遭到了中國方面的抨擊。一天前,布林肯來到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他跟印尼總理佐科會面,之後還将去往馬來西亞和泰國。

布林肯來到東南亞,目的就是組建抗中同盟,他在印尼首先闡述了拜登的“印太戰略”。并聲稱要加強跟地區夥伴的聯盟以及防禦、情報能力,同時再一次污蔑了中國。

12月15日,撞山核潛艇返美;美國對伊朗讓步;中方反擊布林肯挑唆

這是布林肯首次通路東南亞,而在布林肯來到東南亞之前,白宮已經做足了鋪墊。在近一個月之内,已經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助理國務卿克裡滕布林克等政客,已經先後造訪東南亞。

事實上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後,這種舉動就已經開始。當時的白宮除了重建大西洋聯盟之外,又将黑手伸向了東南亞。除了副國務卿舍曼、還有防長奧斯汀甚至是副總統哈裡斯都曾來到東南亞,宣傳拜登的印太戰略。

美國雖然盡力拉攏東南亞,但也有厚此薄彼的現象。美國對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太過重視,對印尼等國家視而不見。是以,布林肯一來到東南亞就火力全開,全力拉攏東南亞各國,破壞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關系。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說,美方挑動分裂隔閡,煽動對立對抗的做法,在世界上不受歡迎,在亞太地區更加行不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