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命運多舛的屈原,為什麼偏偏成了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古代詩歌有兩大門派,一是現實主義,二是浪漫主義。

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現實主義的源頭是《詩經》。《詩經》反映了周朝時期勞動與愛情、戰争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與此同時,我們又認為浪漫主義的源頭是《楚辭》。《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以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詩歌作品為主體。

命運多舛的屈原,為什麼偏偏成了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由此,屈原被視為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我們回過頭去看屈原,發現他的人生命運太苦逼了。

屈原出身貴族世家,官至楚國左徒。左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官職,衆說紛纭,不一而足。唯一可以确認的是,這種官職級别不低。否則的話,屈原是沒有資格來從事變法的,也不可能代表楚國去與齊國締結新的聯盟。有一年,屈原因為上官大夫進讒言,被楚懷王貶為三闾大夫。這說明,屈原此前擔任的左徒官職,至少高于大夫。

命運多舛的屈原,為什麼偏偏成了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但是,屈原出生錯了年代。那時候,楚國已經度過了最輝煌的年代,日益走下坡路。朝堂之上,奸邪之人橫行霸道,忠良之輩慘被排擠。可憐屈原一顆忠貞無二的愛國之心,得不到楚懷王的賞識和信任,反而被一再流放。第一次被流放到漢江以北的地方,第二次被流放到洞庭湖一帶,第三次被流放到安徽陵陽一帶。

這些流放地點,一次比一次遠,一次比一次偏僻。

我們現代人如何能夠了解屈原的3次流放呢?周樹人先生在《呐喊自序》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周樹人先生的家庭隻墜落了一次,他就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屈原可是墜落了3次之多。

命運多舛的屈原,為什麼偏偏成了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對于屈原來說,流放生涯帶來的困苦,當然有物質生活上的,更多卻是精神生活層面的。他深深地愛着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楚懷王)卻不愛他——不但不愛,還一次次打擊他、貶斥他、趕走他。屈原隻能在周而複始的流放生涯裡,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深愛的國家,滑向滅亡的淵薮……

我不能讓你變得更加美好,那就讓我陪着你一起走向滅亡吧。于是,62歲的屈原決絕地走向了汨羅江冰冷的懷抱。

然而,命運多舛的屈原,卻偏偏變成了一個浪漫主義詩人。

你看屈原的詩歌裡面,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天馬行空的想象,顯得色澤豔麗、情思馥郁、氣勢奔放。在屈原之後,李白、李商隐等人都繼承和發揚了屈原的這種浪漫主義精神。

一方面,這是因為屈原滲透進骨子裡的貴族血統。

命運多舛的屈原,為什麼偏偏成了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在《離騷》的開頭,屈原不厭其煩地追溯着自己的出身。

屈原出身楚國的貴族世家,貴族血統已經滲透進他的骨子裡。屈原從小聰明有才華,又長得帥氣,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高富帥”啊。

這樣的人,哪怕是落魄到社會的最基層,哪怕是混到在鹹亨酒店裡站着喝酒,也是要穿着長衫的。

命運多舛的屈原,為什麼偏偏成了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這樣的人,哪怕是掉落到污穢不堪的糞池裡,他也是要在詩歌裡贊揚香草、蘭花的。

另一方面,意味着他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從不失望。

大多數人,經曆過一兩次從高處跌落的失意後,基本上就心灰意冷了。屈原在經過三起三落後,都沒有失去對國家和人民的信心。在流放期間,屈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事實上,屈原絕大多數代表作品,都是在流放期間創作出來的。這些文學作品,都散發出積極、樂觀的精神特質。

命運多舛的屈原,為什麼偏偏成了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屈原在《九章》裡說:“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這是說,鳥兒飛出去以後,仍然會飛回老家;狐狸死在外面的時候,它的頭一定會遙遙對着它所住的山丘。屈原抒發的意思是:“我雖然身心遭受巨大的創傷,但對家國的愛與眷戀永不改變。”

當然,屈原是浪漫主義詩人,并不表示他不關心現實。像屈原這樣出身貴族的人,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家國責任感”。屈原關心民間疾苦,才會吟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樣的千古絕句,才會在詩歌裡深刻地揭露楚國的黑暗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