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原創不易,請随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之秋,無授權禁轉!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清軍消滅了割據台灣的鄭氏政權,統一了台灣。施琅也是以名垂史冊,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有名的人物。後人把他和鄭成功并列,寫有一副對聯:“複台一人,平台一人;鄭氏千古,施氏千古。”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統一台灣、史冊留名的曆史機遇本來并不是落在施琅的身上,而是落在另一位将領身上,隻是因為他反對出征台灣,結果失去了這個機遇,最後成就了施琅。這位将領,就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萬正色。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位于施琅故鄉福建晉江的施琅巨型塑像)

萬正色和施琅同是福建晉江的老鄉,也是行伍出身。他從軍數年,靠着戰功一步一步從大頭兵升到了參将的位置上。三藩之亂中,清軍與吳三桂叛軍對峙于長江兩岸,洞庭湖成為雙方争奪的焦點。當時,吳軍在洞庭湖與長江交界的地方豎起了大量木樁,阻止清軍水師進入洞庭湖。清軍急需掃除這些障礙,奪取洞庭湖口。當時,前線的清軍大多是滿蒙八旗,沒有水戰經驗,出身于海邊的福建人萬正色就被任命為嶽州水師總兵官,負責指揮水師作戰。在這個職位上,他展現出了指揮水師的天賦。他指揮的清軍水師,利用蘆葦做掩護,突入洞庭湖口,一舉将全部木樁拔除。吳軍水師發現後,糾集了二百多艘戰船前來反擊,結果被萬正色指揮的清軍水師打得一敗塗地。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位于福建晉江的萬正色故居和萬正色紀功牌坊)

萬正色不但作戰十分勇猛,也是一個很有智謀的将領。在清軍攻取吳軍重鎮嶽州(即嶽陽)的戰役中,他巧妙地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僞造了十四封吳軍将領對清朝投誠的書信,然後故意讓吳軍抓住。吳軍統帥果然中計,将所涉及的吳軍将領全部處死。吳軍頓時軍心大亂,各将都怕自己成為冤死鬼,紛紛主動帶隊伍投降清軍。結果清軍輕松攻克吳軍占據了五年之久的嶽州,打開了反攻叛軍的大門。萬正色立此大功,引起了康熙對他的注意。當時,清軍正在福建同來自台灣的鄭經的軍隊拉鋸,鄭軍憑借海上優勢,占據沿海州縣、島嶼,使清軍無可奈何。于是康熙升任萬正色為福建水師提督,轉向福建方向作戰。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嶽州古城城牆)

應該說,萬正色不僅是個出色的軍事将領,還頗有政治眼光。他一到福建,就提出了“蠲除沿海邊地雜派、差役,使民安居樂業,不緻窮而投賊”的政治主張。同時,他還提出,鄭軍将士多是福建人,對家鄉是有感情的,是以對鄭軍要剿撫并重,特别注重招撫。招撫以後要妥為安置,讓他們能夠回到家鄉生活。他的主張得到康熙的首肯,并下發執行。果然,在萬正色的政治和軍事雙重攻勢下,因差役賦稅沉重而被迫投奔鄭軍的福建百姓迅速減少,而鄭軍将士則紛紛投誠清軍,福建沿海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鄭經軍隊占據區域示意圖)

康熙十九年(1680年),萬正色率領福建水師,開始向福建沿海鄭軍盤踞的主要據點——海壇發起進攻。在海壇之戰中,萬正色将前鋒船隊分為六隊,自己統率主力艦隊在後支援,同時派出快速戰船繞到鄭軍艦隊側後實施包抄。一番激戰下來,鄭軍水師大敗,死三千多人,海壇遂被攻克。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後施琅率軍在澎湖決戰的時候,采取正是和萬正色海壇之戰相似的戰術。海壇之戰後,清軍趁勝追擊,又相繼攻克了廈門、金門,鄭經大敗,不得不逃回台灣。至此,福建沿海鄭軍全部肅清。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海壇古城複原建築——望海樓)

萬正色再次立下大功,被康熙授予騎都尉的榮譽官銜。但就在他人生逐漸走向巅峰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重大轉折。原來,在福建沿海全部肅清之後,康熙認為,台灣鄭氏政權已經元氣大傷,應該趁此機會進軍台灣,一舉消滅鄭氏政權。而這個任務,自然就落到了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身上。然而,康熙沒想到的是,屢立戰功、智勇雙全的萬正色這一次居然跟皇帝唱起了反調。萬正色上書說,台灣方面雖然屢遭重創,然而水師實力仍然不容小觑。以福建水師現有的實力,貿然征台,并無勝算。且三藩之亂尚未完全平定,天下久經戰亂,人民渴望和平,此時征台,不合民意。最後他得出了斬釘截鐵的結論——“台灣斷不可取!”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清人所繪清軍與鄭軍海戰圖)

當時,萬正色并不是唯一反對征台的進階官員,福建地方官員當中,畏懼鄭軍水師、極力反對征台者大有人在,隻是萬正色作為征台的第一線——福建水師的最高指揮官,如此表态,不免令康熙感到失望。思量再三之後,康熙果斷決定換帥。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萬正色被調任福建陸路提督,在家賦閑多年的施琅出任福建水師的新提督。兩年後,施琅統率着福建水師,在澎湖海戰中消滅了鄭軍水師主力,最後完成了統一台灣的大業,得以史冊留名。而萬正色,則在日後的仕途中波折不斷,最終因被彈劾A錢受賄而遭革職,在暗淡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此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本來人選,他的極力反對讓康熙最終成就了施琅

(同施琅比起來,萬正色的名字最終淹沒在了曆史長河中)

如此的命運轉折,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生如戲”吧!

參考文獻:《靖海實錄》、《清史列傳》、《清聖祖實錄》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