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清军消灭了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统一了台湾。施琅也因此名垂史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后人把他和郑成功并列,写有一副对联:“复台一人,平台一人;郑氏千古,施氏千古。”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统一台湾、史册留名的历史机遇本来并不是落在施琅的身上,而是落在另一位将领身上,只是因为他反对出征台湾,结果失去了这个机遇,最后成就了施琅。这位将领,就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万正色。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位于施琅故乡福建晋江的施琅巨型塑像)

万正色和施琅同是福建晋江的老乡,也是行伍出身。他从军数年,靠着战功一步一步从大头兵升到了参将的位置上。三藩之乱中,清军与吴三桂叛军对峙于长江两岸,洞庭湖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当时,吴军在洞庭湖与长江交界的地方竖起了大量木桩,阻止清军水师进入洞庭湖。清军急需扫除这些障碍,夺取洞庭湖口。当时,前线的清军大多是满蒙八旗,没有水战经验,出身于海边的福建人万正色就被任命为岳州水师总兵官,负责指挥水师作战。在这个职位上,他展现出了指挥水师的天赋。他指挥的清军水师,利用芦苇做掩护,突入洞庭湖口,一举将全部木桩拔除。吴军水师发现后,纠集了二百多艘战船前来反击,结果被万正色指挥的清军水师打得一败涂地。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位于福建晋江的万正色故居和万正色纪功牌坊)

万正色不但作战十分勇猛,也是一个很有智谋的将领。在清军攻取吴军重镇岳州(即岳阳)的战役中,他巧妙地施行了反间计,派人伪造了十四封吴军将领对清朝投诚的书信,然后故意让吴军抓住。吴军统帅果然中计,将所涉及的吴军将领全部处死。吴军顿时军心大乱,各将都怕自己成为冤死鬼,纷纷主动带队伍投降清军。结果清军轻松攻克吴军占据了五年之久的岳州,打开了反攻叛军的大门。万正色立此大功,引起了康熙对他的注意。当时,清军正在福建同来自台湾的郑经的军队拉锯,郑军凭借海上优势,占据沿海州县、岛屿,使清军无可奈何。于是康熙升任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转向福建方向作战。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岳州古城城墙)

应该说,万正色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将领,还颇有政治眼光。他一到福建,就提出了“蠲除沿海边地杂派、差役,使民安居乐业,不致穷而投贼”的政治主张。同时,他还提出,郑军将士多是福建人,对家乡是有感情的,所以对郑军要剿抚并重,特别注重招抚。招抚以后要妥为安置,让他们能够回到家乡生活。他的主张得到康熙的首肯,并下发执行。果然,在万正色的政治和军事双重攻势下,因差役赋税沉重而被迫投奔郑军的福建百姓迅速减少,而郑军将士则纷纷投诚清军,福建沿海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郑经军队占据区域示意图)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万正色率领福建水师,开始向福建沿海郑军盘踞的主要据点——海坛发起进攻。在海坛之战中,万正色将前锋船队分为六队,自己统率主力舰队在后支援,同时派出快速战船绕到郑军舰队侧后实施包抄。一番激战下来,郑军水师大败,死三千多人,海坛遂被攻克。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后施琅率军在澎湖决战的时候,采取正是和万正色海坛之战相似的战术。海坛之战后,清军趁胜追击,又相继攻克了厦门、金门,郑经大败,不得不逃回台湾。至此,福建沿海郑军全部肃清。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海坛古城复原建筑——望海楼)

万正色再次立下大功,被康熙授予骑都尉的荣誉官衔。但就在他人生逐渐走向巅峰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原来,在福建沿海全部肃清之后,康熙认为,台湾郑氏政权已经元气大伤,应该趁此机会进军台湾,一举消灭郑氏政权。而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身上。然而,康熙没想到的是,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万正色这一次居然跟皇帝唱起了反调。万正色上书说,台湾方面虽然屡遭重创,然而水师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以福建水师现有的实力,贸然征台,并无胜算。且三藩之乱尚未完全平定,天下久经战乱,人民渴望和平,此时征台,不合民意。最后他得出了斩钉截铁的结论——“台湾断不可取!”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清人所绘清军与郑军海战图)

当时,万正色并不是唯一反对征台的高级官员,福建地方官员当中,畏惧郑军水师、极力反对征台者大有人在,只是万正色作为征台的第一线——福建水师的最高指挥官,如此表态,不免令康熙感到失望。思量再三之后,康熙果断决定换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万正色被调任福建陆路提督,在家赋闲多年的施琅出任福建水师的新提督。两年后,施琅统率着福建水师,在澎湖海战中消灭了郑军水师主力,最后完成了统一台湾的大业,得以史册留名。而万正色,则在日后的仕途中波折不断,最终因被弹劾贪污受贿而遭革职,在暗淡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此人才是统一台湾的本来人选,他的极力反对让康熙最终成就了施琅

(同施琅比起来,万正色的名字最终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如此的命运转折,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吧!

参考文献:《靖海实录》、《清史列传》、《清圣祖实录》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