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幕府錢不夠用,他把手伸到将軍後宮,讓女人們省錢,結果會如何?

1716年,江戶幕府七代将軍德川家繼八歲而夭,紀州藩主德川吉宗在六代将軍禦台所天英院等人支援下,入承大統。

但他接手到的是财政窘迫的爛攤子,于是,在他任上,進行一系列改革,厲行節約,在一定程式上加強與外國的貿易往來。且穩定了米價,被百姓親切地稱為米将軍。

在之後第八代将軍家重第九代将軍家治任上,田沼意次當政,他看到,吉宗的節流政策,并未使得幕府收入有太大改善,于是,開始了另一類改革。

他不但極力開拓未開發地區,更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開發諸多稅源。他用人不重門第,不管是商人還是農民出身,隻要有才能,可以賺更多錢,就能身居高位。

在他重商主義之下,日本發展了二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亦積累了很深的沖突。

一方是世襲職位俸祿哪怕腦袋少兩根筋也能錦衣玉食的武士;

一方是靠自己的才智與努力發财的商人;

按說,商人才代表着社會進步的方向吧?

幕府錢不夠用,他把手伸到将軍後宮,讓女人們省錢,結果會如何?

(幕府禦用商人劇照)

但,德川幕府是武士的幕府啊,武士是整體體系的基石啊。基石若松動,幕府将難存。

兼之,有了錢之後,燈紅酒綠,社會浮華。以前講辦事講面子,現在還要講銀子,從小就學習仁義道德的武士們,給沼田意次冠以壞蛋之名。幕臣和大名們互相聯絡,蠢蠢欲動。

之後,德川家治的兒子暴斃,德川家治也在1786年死亡。江湖傳言,兩人都為田沼意次所害。

問題是,家治是田沼的靠山,殺他,動機何在?

是以,後世史家們,更看重的是誰因家治而死得利。

得利最大的,是禦三卿一橋家德川治濟、家齊父子。

14歲的家齊成為第十一代将軍,父親在後操控。他将田沼意次掃地出門,啟用了松平定信,進行了所謂的寬政改革。

《大奧日本》裡說,主要做法是:整頓綱紀,緊縮财政,否定重商主義,重回重農主義等。

看看具體措施,就知道他的改革有多不靠譜:

頒布棄捐令,旗本、禦家人等進階武士家的債務,若已六年以上未能還清的,一筆勾銷;五年以内的,利息削減;

商人的老婆,不準請梳發師到家裡織辮子;

推拉門窗的紙更換時,隻準用低級的;

女兒節的玩具,不準用進階的……

也就是說,從武士到小民,都需把生活水準降低幾個層次。

他以為如此一來,勤儉節約之下,社會經濟狀況就能好轉。

他也不想想,一旦沒有攀比之心,大家都一樣不好玩,誰還願意努力上進,創造财富?

導緻的結果,自然是生産乏力,商品難流,稅金減少,财政更加緊張。

關鍵是,他把手,伸到了大奧。

幕府錢不夠用,他把手伸到将軍後宮,讓女人們省錢,結果會如何?

(大奧劇照)

大奧,也就是德川将軍的後宮女兒國。

她們過着奢侈的生活,領着很高的工資,大手大腳,能用掉幕府四分之一的歲入。按說,确實有整頓的必要。且,從将軍家整起,名正言順,上行下效,方能全功。

問題是,想把事做好,得循序漸進啊。

如果連大奧女官們信箱繩子的長短都要管,就太過于瑣碎了,完全不講上司藝術啊——你可以給她們每年定個降低成本的目标,讓她們自己去想,從哪裡減比較好嘛。

另外,将軍的奶媽此時掌管大奧,他竟想将她罷免……

他的變法,持續了六年,并未大幅改善武士和農民的生活,又得罪了大奧裡的女人們,由不得将軍不變心啊。

于是,德川家齊父子想了個辦法。

家齊是過繼到德川宗家才可以當将軍的,他的父親,理論上是前代将軍。生父,隻能稱為叔父而已。但他卻想讓父親成為退位将軍才可以做的大禦所。這就引起了松平定信的不滿。

因為他服膺朱子學,在其變法過程中,其他學說,包括蘭學——荷蘭人傳過來的西洋科學、醫學——都成了異端。作為堅定的儒學者,他自然不可能同意這樣的事發生。

沖突,也就難以避免了。

既然跟将軍不能保持一緻,那就隻有走人呗。

幕府錢不夠用,他把手伸到将軍後宮,讓女人們省錢,結果會如何?

(嘉靖皇帝劇照)

列位看到此處,是不是想起了明朝嘉靖時期的大禮議事件呢?正是借此事件,年輕的朱厚熜不但提升了父親的地位,更打擊了一些老臣,穩固了自己的皇位。

想來,對于兩百多年前的這事,将軍父子,都是學過的吧?

1793年後,松平定信回到自己的白河藩,将藩政管理得井井有條。

36年後,松平定信去世,享年71歲。

隻能說,他當個縣令是綽綽有餘,但做“巡撫”,就力有不逮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