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幕府钱不够用,他把手伸到将军后宫,让女人们省钱,结果会如何?

1716年,江户幕府七代将军德川家继八岁而夭,纪州藩主德川吉宗在六代将军御台所天英院等人支持下,入承大统。

但他接手到的是财政窘迫的烂摊子,于是,在他任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厉行节约,在一定程序上加强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且稳定了米价,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米将军。

在之后第八代将军家重第九代将军家治任上,田沼意次当政,他看到,吉宗的节流政策,并未使得幕府收入有太大改善,于是,开始了另一类改革。

他不但极力开拓未开发地区,更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开发诸多税源。他用人不重门第,不管是商人还是农民出身,只要有才能,可以赚更多钱,就能身居高位。

在他重商主义之下,日本发展了二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亦积累了很深的矛盾。

一方是世袭职位俸禄哪怕脑袋少两根筋也能锦衣玉食的武士;

一方是靠自己的才智与努力发财的商人;

按说,商人才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吧?

幕府钱不够用,他把手伸到将军后宫,让女人们省钱,结果会如何?

(幕府御用商人剧照)

但,德川幕府是武士的幕府啊,武士是整体体系的基石啊。基石若松动,幕府将难存。

兼之,有了钱之后,灯红酒绿,社会浮华。以前讲办事讲面子,现在还要讲银子,从小就学习仁义道德的武士们,给沼田意次冠以坏蛋之名。幕臣和大名们互相联络,蠢蠢欲动。

之后,德川家治的儿子暴毙,德川家治也在1786年死亡。江湖传言,两人都为田沼意次所害。

问题是,家治是田沼的靠山,杀他,动机何在?

所以,后世史家们,更看重的是谁因家治而死得利。

得利最大的,是御三卿一桥家德川治济、家齐父子。

14岁的家齐成为第十一代将军,父亲在后操控。他将田沼意次扫地出门,启用了松平定信,进行了所谓的宽政改革。

《大奥日本》里说,主要做法是:整顿纲纪,紧缩财政,否定重商主义,重回重农主义等。

看看具体措施,就知道他的改革有多不靠谱:

颁布弃捐令,旗本、御家人等高级武士家的债务,若已六年以上未能还清的,一笔勾销;五年以内的,利息削减;

商人的老婆,不准请梳发师到家里织辫子;

推拉门窗的纸更换时,只准用低级的;

女儿节的玩具,不准用高级的……

也就是说,从武士到小民,都需把生活水准降低几个层次。

他以为如此一来,勤俭节约之下,社会经济状况就能好转。

他也不想想,一旦没有攀比之心,大家都一样不好玩,谁还愿意努力上进,创造财富?

导致的结果,自然是生产乏力,商品难流,税金减少,财政更加紧张。

关键是,他把手,伸到了大奥。

幕府钱不够用,他把手伸到将军后宫,让女人们省钱,结果会如何?

(大奥剧照)

大奥,也就是德川将军的后宫女儿国。

她们过着奢侈的生活,领着很高的工资,大手大脚,能用掉幕府四分之一的岁入。按说,确实有整顿的必要。且,从将军家整起,名正言顺,上行下效,方能全功。

问题是,想把事做好,得循序渐进啊。

如果连大奥女官们信箱绳子的长短都要管,就太过于琐碎了,完全不讲领导艺术啊——你可以给她们每年定个降低成本的目标,让她们自己去想,从哪里减比较好嘛。

另外,将军的奶妈此时掌管大奥,他竟想将她罢免……

他的变法,持续了六年,并未大幅改善武士和农民的生活,又得罪了大奥里的女人们,由不得将军不变心啊。

于是,德川家齐父子想了个办法。

家齐是过继到德川宗家才可以当将军的,他的父亲,理论上是前代将军。生父,只能称为叔父而已。但他却想让父亲成为退位将军才可以做的大御所。这就引起了松平定信的不满。

因为他服膺朱子学,在其变法过程中,其他学说,包括兰学——荷兰人传过来的西洋科学、医学——都成了异端。作为坚定的儒学者,他自然不可能同意这样的事发生。

冲突,也就难以避免了。

既然跟将军不能保持一致,那就只有走人呗。

幕府钱不够用,他把手伸到将军后宫,让女人们省钱,结果会如何?

(嘉靖皇帝剧照)

列位看到此处,是不是想起了明朝嘉靖时期的大礼议事件呢?正是借此事件,年轻的朱厚熜不但提升了父亲的地位,更打击了一些老臣,稳固了自己的皇位。

想来,对于两百多年前的这事,将军父子,都是学过的吧?

1793年后,松平定信回到自己的白河藩,将藩政管理得井井有条。

36年后,松平定信去世,享年71岁。

只能说,他当个县令是绰绰有余,但做“巡抚”,就力有不逮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