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湖北隔着洞庭湖,廣東廣西隔着什麼“廣”?有何特殊含義?

中國的省份劃分,山河湖海就是最天然的分界線,這是自古形成的慣例。比如說,湖南跟湖北之間就隔着洞庭湖,一南一北。再比如,山東山西之間隔着太行山、河南河北之間隔着黃河。那麼,廣東廣西之間隔着什麼“廣”呢?這個字有何特殊含義?

湖南湖北隔着洞庭湖,廣東廣西隔着什麼“廣”?有何特殊含義?

“廣”自然不是山河湖海,是以廣東和廣西的劃分顯得格外特别一些。廣東一帶地區起初被稱為“嶺南”,就是蘇東坡詩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嶺南。關于嶺南文明有個很大的誤解,許多人認為,在秦始皇派兵入嶺南前,嶺南沒有自己的文明。

湖南湖北隔着洞庭湖,廣東廣西隔着什麼“廣”?有何特殊含義?

這是因為,夏商周時期,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一直圍繞着黃河流域發展,黃河流域一帶被視為“中原大地”,南方沒有得到足夠的了解,同時中原王朝又喜歡将犯人發配去南邊的“瘴疠之鄉”,使得人們潛意識裡覺得嶺南是不毛之地,相當可怕,提起來就恐懼。

不過後來,嶺南開始逐漸變成了“廣”地。這個廣,說起來與秦皇、漢武都有關系。衆所周知,秦始皇在位期間,嶺南一帶正式與中原全面接觸,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占領了所有的嶺南地區,然後秦始皇在當地設了郡縣,今天的廣東大部分屬于“南海郡”,廣西則有部分屬于“桂林郡”。

湖南湖北隔着洞庭湖,廣東廣西隔着什麼“廣”?有何特殊含義?

廣東、廣西曆史上的第一次行政劃分出現了。然而,秦朝滅亡的速度太快,在中原大地風起雲湧的時候,原來駐守嶺南的秦将趙佗逐漸統一了嶺南地區,然後建立起南越國。漢朝建立之後,南越國并入漢朝版圖成為藩屬國,又曾經脫離。而漢武帝即位後,正式平定了南越。

既然南越已經成了漢朝的一部分,漢武帝當然要費些心思安撫當地人民、妥善治理。公元前111年後,漢武帝将南越國分成了9個郡,派漢朝大臣前去分批管理,還下了一道重要的旨意:“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翻譯一下就是說,粵地的官吏們,應該注意廣施恩德于民。

湖南湖北隔着洞庭湖,廣東廣西隔着什麼“廣”?有何特殊含義?

“廣信”就有了取名的參考典故。南越分成的9個郡,有一個叫做“交趾”,西晉王範《交廣春秋》記載:''交州治赢婁縣,元封五年移治蒼梧廣信縣。”元封是漢武帝的年号,也就是說,漢武帝在位期間,交趾郡的治理中心設在了廣信。

湖南湖北隔着洞庭湖,廣東廣西隔着什麼“廣”?有何特殊含義?

東漢末年,曾經的“交趾刺史部”變成了“交州”,州治再一次遷移到蒼梧郡廣信縣。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下令,将交州的4個郡(南海、蒼梧、郁林、高涼)劃出去,變成一個新的州,參照以前的州治“廣信”之名,取名為廣州。這就是廣東、廣西的“廣”字由來,它的含義就是指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點,東邊叫廣東,西邊叫廣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