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福康安畫像

福康安,姓富察氏,字瑤林,号敬齋,生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皇後富察氏的侄子,父親傅恒為大學士。

福康安年幼的時候,以皇後侄子的身份被收養在皇宮。

乾隆帝極為寵愛福康安,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照顧他、疼愛他,長大後留在身邊做侍衛,後升任戶部右侍郎、鑲藍旗蒙古副都統,宮中曾傳言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後來,福康安在平定大小金川、林爽文起義、苗疆事變、廓爾喀叛亂等多次戰争中,立下汗馬功勞,受封一等嘉勇忠銳公,先後任職吉林将軍、盛京将軍、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等官職。

乾隆六十年(1795年)春,福康安剿撫苗疆有功,被乾隆帝破格封為貝子。

當時“貝子”爵位隻有宗室人員才有資格擁有,福康安是唯一獲得貝子爵位的非宗室人員,足可見乾隆帝的格外恩寵和器重。

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積勞成疾的福康安病逝于軍中,年僅四十二歲。

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乾隆帝畫像

乾隆帝極為悲傷,追封福康安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廟。

《清代之竹頭木屑》記載:“福文襄出行坐轎,須用轎夫三十六名,輪替值役,轎行若飛……”

福康安出行,需要三十六個轎夫輪流擡轎,轎子像飛一樣,速度非常快。

他出師督陣也喜歡乘坐轎子,轎夫每人需要“良馬四匹”,随時跟在後面,等着輪換擡轎。

福康安這些轎夫再加上一些随從,呼呼啦啦在路上跑,有時候難免擾民。

某縣令為此曾杖責福康安的一個轎夫,竟遭遇彈劾而被罷官。

《栖霞閣野乘》記載:福康安因為戰功卓著,深得乾隆帝的殊寵,一時間氣焰嚣張,手下的奴仆也十分驕橫,出行所經州縣,屢屢向地方官員索賄,常常滋事擾民。

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影視劇中的福康安

福康安南征期間,其轎夫頭目曾闖進百姓家中公然搶奪财物,恰巧被巡視都司徐斐發現,徐斐上前阻攔,被轎夫拉下馬“裂其衣毆之”,随營川北道官員姚亦如打抱不平,想要找福康安理論一番,有人勸阻他可自行處理。

姚亦如于是派遣仆役将轎夫抓起來,活活拷打緻死,而後向福康安彙報。

福康安當時并沒有發怒,隻是輕描淡寫地說:“搶奪鬥毆,軍政固應加重。”

事後,卻找了個借口,免去了姚亦如的官職。

《庸閑齋筆記》記載:

嘉慶初年,福康安巡行四川,路過一處驿站。

當地官員張羅酒菜款待福大人,得知福康安喜歡吃白肉片,就指令前方的驿站開始精心準備。

前方驿站的廚子不會做東北風味的“白肉片”,硬着頭皮宰了一頭豬,按照道聽途說的方法,把收拾好的一整頭豬放進大鐵鍋中烹煮,豬肉還沒煮熟,給福大人打前站的差役就來催促,說福大人馬上就要到了,因為急着趕路,到了就得立馬開飯,不得耽擱。

廚子聽了這話,心急如焚,情急之下,爬上竈台,解開褲子,沖着鐵鍋撒尿,有人問他是不是活膩了,廚子說:“這次忘了帶皮硝,隻好以尿液代替,這樣肉就會很快熟爛。”

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福康安到了驿站,手下差役催促廚師,把切好的白肉片端上來。

福康安吃了一會兒,忽然大喊随行的州縣官員,躲在門外的廚子大驚失色,以為福大人吃出了尿味兒,那可就糟了,自己小命不保。

不一會兒,官員出來,說福大人誇贊廚子,這白肉片不僅熟爛,而且味道不一般,是福大人這麼多年吃到的最好吃的白肉片,福大人很高興,賞賜廚子一匹綢緞。

廚子這才如釋重負,抱着綢緞跑回家中向老婆報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