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福康安画像

福康安,姓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生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皇后富察氏的侄子,父亲傅恒为大学士。

福康安年幼的时候,以皇后侄子的身份被收养在皇宫。

乾隆帝极为宠爱福康安,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疼爱他,长大后留在身边做侍卫,后升任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宫中曾传言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后来,福康安在平定大小金川、林爽文起义、苗疆事变、廓尔喀叛乱等多次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受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先后任职吉林将军、盛京将军、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等官职。

乾隆六十年(1795年)春,福康安剿抚苗疆有功,被乾隆帝破格封为贝子。

当时“贝子”爵位只有宗室人员才有资格拥有,福康安是唯一获得贝子爵位的非宗室人员,足可见乾隆帝的格外恩宠和器重。

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积劳成疾的福康安病逝于军中,年仅四十二岁。

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乾隆帝画像

乾隆帝极为悲伤,追封福康安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

《清代之竹头木屑》记载:“福文襄出行坐轿,须用轿夫三十六名,轮替值役,轿行若飞……”

福康安出行,需要三十六个轿夫轮流抬轿,轿子像飞一样,速度非常快。

他出师督阵也喜欢乘坐轿子,轿夫每人需要“良马四匹”,随时跟在后面,等着轮换抬轿。

福康安这些轿夫再加上一些随从,呼呼啦啦在路上跑,有时候难免扰民。

某县令为此曾杖责福康安的一个轿夫,竟遭遇弹劾而被罢官。

《栖霞阁野乘》记载:福康安因为战功卓著,深得乾隆帝的殊宠,一时间气焰嚣张,手下的奴仆也十分骄横,出行所经州县,屡屡向地方官员索贿,常常滋事扰民。

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影视剧中的福康安

福康安南征期间,其轿夫头目曾闯进百姓家中公然抢夺财物,恰巧被巡视都司徐斐发现,徐斐上前阻拦,被轿夫拉下马“裂其衣殴之”,随营川北道官员姚亦如打抱不平,想要找福康安理论一番,有人劝阻他可自行处理。

姚亦如于是派遣仆役将轿夫抓起来,活活拷打致死,而后向福康安汇报。

福康安当时并没有发怒,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抢夺斗殴,军政固应加重。”

事后,却找了个借口,免去了姚亦如的官职。

《庸闲斋笔记》记载:

嘉庆初年,福康安巡行四川,路过一处驿站。

当地官员张罗酒菜款待福大人,得知福康安喜欢吃白肉片,就命令前方的驿站开始精心准备。

前方驿站的厨子不会做东北风味的“白肉片”,硬着头皮宰了一头猪,按照道听途说的方法,把收拾好的一整头猪放进大铁锅中烹煮,猪肉还没煮熟,给福大人打前站的差役就来催促,说福大人马上就要到了,因为急着赶路,到了就得立马开饭,不得耽搁。

厨子听了这话,心急如焚,情急之下,爬上灶台,解开裤子,冲着铁锅撒尿,有人问他是不是活腻了,厨子说:“这次忘了带皮硝,只好以尿液代替,这样肉就会很快熟烂。”

历史上的重口味美食——尿煮白肉

福康安到了驿站,手下差役催促厨师,把切好的白肉片端上来。

福康安吃了一会儿,忽然大喊随行的州县官员,躲在门外的厨子大惊失色,以为福大人吃出了尿味儿,那可就糟了,自己小命不保。

不一会儿,官员出来,说福大人夸赞厨子,这白肉片不仅熟烂,而且味道不一般,是福大人这么多年吃到的最好吃的白肉片,福大人很高兴,赏赐厨子一匹绸缎。

厨子这才如释重负,抱着绸缎跑回家中向老婆报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