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滅亡後,此國仍沿用大清國旗,至今未與我國建交

清朝滅亡後,此國仍沿用大清國旗,至今未與我國建交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沒有國旗的概念。在許多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像“秦漢”這樣的旗幟,但它們不是國旗。直到清末“雅羅事變”,清朝統治者才開始自行設計國旗。清朝解體後,中國仍使用清朝國旗,尚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清朝滅亡後,此國仍沿用大清國旗,至今未與我國建交

1853年,英美列強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條約,遭到清法院的否決。到1856年10月,一艘中國商船“雅羅”号從廈門開往廣州,在黃埔江邊停泊。船上所有的水手都是中國人,但船上插着英國國旗。當時,英國人以搜船時無意中扯下英國國旗為借口想到了廣州,最終引發了一場外交風暴。這次襲擊成了第二次鴉片戰争的導火索。

雅羅事變後,清政府意識到國旗的重要性,看到西方國家莊嚴地懸挂國旗,而當時的中國卻沒有屬于自己的國旗可挂。當時,李鴻章對“天尊”印象深刻,是以他就組織設計清代國旗。是以我們國家最初的國旗上面就是一條三爪的黃龍。起初,清政府設計的國旗不是國旗,而是用來區分外國船隻,民用船隻不能懸挂。一些涉外官員開始高舉三角黃龍旗。直到1888年,中國才誕生了第一面國旗,矩形的“黃龍戲紅珠”旗。

清朝滅亡後,此國仍沿用大清國旗,至今未與我國建交

有了自己的國旗,清政府開始向各國宣布中國的這面國旗。而且在經曆了鴉片戰争之後,這也告訴西方列強,他們不必在國旗上扭曲思想。此外,清代諸侯國還需要遵循清王朝的步驟,開始設計自己的旗幟。特别是不丹這個小國,面積約384400平方公裡。因為在8世紀,不丹是吐蕃部落,後來獨立。他們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長期隸屬于中國。

不丹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就依據中國國旗的樣子進行了模仿改變。

清代的國旗是四角龍旗(五爪龍),俗稱“黃龍旗”,不丹就給黃龍少了隻爪子,變成三隻爪子的。這也可以追溯到17世紀。當時,西藏有兩個主要的勢力在戰鬥(巴珠派和格魯派)。其中,帕朱派領袖阿萬·南加爾率領追随者前往不丹,聲稱由“四腳神龍”護送,不丹各地都屬于他,這就是四爪神龍旗的來源。

清朝滅亡後,此國仍沿用大清國旗,至今未與我國建交

不丹一直是中原王朝(中國)的附庸國。明清時期,不丹也接受了中國朝廷的封号,不過在清末朝廷衰弱的時候,不丹仍然服從清朝的指令。清朝政府設計國旗後不久,不丹開始效仿清朝的步伐,設計了三爪龍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