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勤:亞洲微型跨國企業快速崛起,未來三年進入強增長周期

“未來三年仍是數字貿易的發展黃金期。在亞洲範圍,讓人欣喜的是大量微型跨國企業正快速崛起,他們不僅把生意做到萬裡之外的多個海外市場,并将成長為未來全球貿易的主力。”德勤中國區副主席林國恩表示。

12月14日,德勤釋出2021年度《科技賦能亞太數字貿易》報告,詳細分析了亞太數字貿易生态變化,并首次提出,在RCEP政策紅利和數字技術助力下,一批亞洲中小跨境電商正成長為“微型跨國企業”。

政策+技術紅利:亞太數字貿易進入未來三年強增長周期

2020-2021年,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和商家的數字化程序,全球買家都開始習慣線上購物,全球貿易的增長不斷重新整理人們的認知。

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商品貿易量超過了5.6萬億美元,創下曆史新高。其中跨境電商增勢迅猛,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中國跨境電商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長了20%;而去年其規模就已達到1.7萬億元,其中出口占三分之二,增長40%。

但這樣的增長才剛剛開始。德勤報告指出,在技術進步、國際合作開放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全球貿易正進入智能化更新。包括5G在内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落地,海量大資料疊加人工智能,讓智能決策成為可能,幫助開啟萬物互聯時代。技術更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加入數字貿易的全球産業鍊,以滿足全球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數字消費習慣,亞太将成為全球數字平台建設的生力軍。

與此同時,全球不同區域相關政策頻出。一方面,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等15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将從消除關稅壁壘、建立靈活的原産地規則、促進電子商務、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重視中小企業和技術合作等五大方面促進區域數字貿易。另一方面,從2021年7月1日起,歐盟增值稅改革正式實施,主要改革重點包括取消22歐元的增值稅免征、統一遠距離銷售應稅注冊門檻、擴大“一站式”合規機制适用範圍、明确電商平台增值稅納稅義務。

對此,德勤報告預測,未來亞太區域内的數字貿易活動将呈現出對比性加強,技術紅利疊加政策紅利,未來三年,亞洲的“微型跨國企業”将迎來屬于自己的關鍵一躍。

七成“微型跨國企業”希望自建獨立站

如何定義“微型跨國企業”?根據德勤對亞太多國6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的調研顯示,85%的跨境電商,都是規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業,最少的甚至隻有一兩個人,生意覆寫平均3個以上的海外市場。他們出口全球的熱銷尖貨包括3C、家居、美妝、服飾等,他們帶貨的主流市場目前是歐美市場,但東南亞則被業内公認将成為發展最快的明日市場。

德勤:亞洲微型跨國企業快速崛起,未來三年進入強增長周期

微型跨國企業畫像

這些“微型跨國企業”的創始人,多為80後90後,是網際網路原住民,不再像老一輩外貿人受限于沃爾瑪等國際采購巨頭訂單。他們擅于從全球社交網絡上直面和發現消費需求,借助“本地制造”和亞太柔性的供應鍊,為同樣年輕的海外消費者提供DTC(Direct To Customer)輕定制。

“微型跨國企業”在哪些平台帶貨?報告顯示,他們64%的生意在亞馬遜開展、31%在eBay開展、做自建站和Lazada的各有18%,還有14%在速賣通開展、13%在做其他海外本地電商平台。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亞洲“微型跨國企業”們的生意經。

德勤:亞洲微型跨國企業快速崛起,未來三年進入強增長周期

成熟市場建立獨立站意向調查

德勤:亞洲微型跨國企業快速崛起,未來三年進入強增長周期

發展中市場建立獨立站意向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一個顯著的變化是,三成企業已建好了自己專屬的獨立外貿網站,還有七成企業也希望能自建獨立站(獨立網站)。相比以前得依賴亞馬遜等大平台,自建獨立站的興起是“微型跨國企業”自主品牌意識覺醒的标志,不僅能免去上第三方電商平台的“進場費”、避免受制于大平台規則制約,還能更直接面對消費者,讓“粉絲”對品牌更忠實,後續促活拉新更有主動權,做數字貿易資料也更安全。

RCEP區域内跨境金融服務穩“微型跨國企業” 活力大

當天,浙江大學和螞蟻研究院也聯合釋出了“RCEP區域數字貿易跨境支付服務指數”,亞太跨境電商的資金結算通道能力在顯著提升,其中“微型跨國企業”的活躍度、活力值最高。

該指數以RCEP 協定15國區域内中小賣家視角出發,綜合了參與跨境收款賣家數、交易金額、支付筆數、收款平均時長和支付币種等一系列名額,綜合反映出跨境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活躍度以及支付效率和支付便利度,從跨境金融服務規模和服務品質兩大次元來衡量行業的整體服務水準變化。

指數顯示,從2018年一季度至今,RECP地區的跨境金融服務顯示出強大的韌性,總指數4年内上漲近2倍、年化增長率達到18.55%。特别是在規模方面,2020年跨境支付服務規模指數的年環比增速達到53.5%,2021年年環比增速則為14.7%,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以支付筆數為标準衡量的支付活躍度,遠遠領先于賣家的增長數以及交易金額的增長,在 2021年 Q3同比增長 25.6%,創下了曆史新高。就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贲聖林教授解釋,“這說明中小賣家在增加,訂單逐漸呈現碎片化、小單化特征,印證了亞洲‘微型跨國企業’的崛起勢頭。”

釋出會上,幾位報告釋出人分享了受訪商家們關于當下做跨境電商業務的回報。一方面,“等船來”成為行業的普遍焦慮,近期的“集裝箱熱”已影響到“微型跨國企業”們的送貨效率,物流成本過高、清關查驗困難成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以中美海運航線為例,近期從中國上海到美國西海岸航線的集裝箱運價已經從1300美元攀升到4000美元不止,到美國長灘港的貨運時間被拖長到很可能9天船都進不了港。

而另一方面,“微型跨國企業”們對于跨境收款效率相對滿意。報告顯示,在中日韓跨境電商賣家中,增長最快的跨境收款工具是萬裡彙(WorldFirst),占有率超過四成。過去,做外貿回款整體周期至少要1-2個月,而萬裡彙(WorldFirst)不僅能讓“微型跨國企業”們秒到賬,大大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還能提款至支付寶,友善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們直接去國内最大的内貿批發平台1688上再進貨。

“數字科技時代,支付技術讓小微企業也有機會成長為微型跨國企業,讓他們以極低的門檻坐上全球數字貿易的列車,甚至和那些跨國大企業們坐到同一等車廂!”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贲聖林表示。

萬裡彙(WorldFirst)中國負責人範簡坦言,在“微型跨國企業”們出海的過程中,需要更多政策和技術的支援,幫助到他們更快捷、更友善、更安全的跨境收付兌,才能迅速抓住分分鐘都在變化的全球數字貿易商機。“我們近期就針對跨境商家們正忙于聖誕熱點,提供了網商貸、美金貸等多種服務,希望能在他們最看重的年度大戰裡,用技術的力量來幫他們‘搶籌’,來緩解他們備貨、發貨等需求集中爆發的資金壓力。很快,伴随明年RCEP協定的生效,中國的微型跨國企業還将迎來更大的風口。”

采寫:南都記者 熊潤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