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長孫家族把腦袋别在褲腰帶上,跟李世民一起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門之變當天,拿起武器上戰場的長孫家族親戚,分别有:長孫皇後的舅舅高士廉,長孫皇後的叔叔長孫順德、長孫皇後的姐夫張公瑾(不是淩煙閣功臣張公謹)、長孫皇後的胞兄長孫無忌。
長孫家族為李世民承擔了那麼大的風險,為李世民立了那麼大的功勞,李世民肯定不會虧待他們。淩煙閣功臣隻有二十四位,長孫家族的親戚就占了三位,分别是長孫無忌、高士廉、長孫順德。張公瑾雖然不是淩煙閣功臣,但也是官拜雲麾将軍,爵封開國縣公(死後追封郡公爵位)。
長孫皇後母儀天下,長孫家族雞犬升天。除了确實有功勞的長孫無忌、高士廉、長孫順德、張公瑾之外,長孫家族其他的人,也都有高官顯爵。比如沒有絲毫戰功的長孫無逸,也官拜雲麾将軍,爵封開國縣公。
李世民對妻族這麼好,碰到難事的時候,也會把妻族的親戚提出來,當成是殺給猴子看的雞。比如高士廉,就曾經被李世民當成殺給猴子看的雞。

長孫皇後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上台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甚至可以說是來路不正。李世民剛剛取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就受到了長輩親戚的挑戰。李世民的舅舅窦軌,就不顧李世民的指令,殺了益州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直奔京城,向李世民告了窦軌逸狀。
此事典出《新唐書》,原文是:“ 軌與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素不協,及隐太子誅,诏至,軌内诏懷中,雲起問诏安在,軌不肯示,因執殺之。行方懼,奔京師。”
母族的長輩給李世民惹事,父族的長輩也不讓李世民安生。李世民的皇叔李神通,當衆指責李世民賞罰不均。李世民雖然據理力争,但是也不敢把皇叔怎麼樣。長輩們太多了,多多少少都有點看不起李世民的心理。
李世民沒辦法,就把高士廉擡出來,當作反面典型處理了。李世民借口高士廉隐匿王珪的奏章,把高士廉由宰相貶為安州都督。此事典出《新唐書.高士廉傳》,原文是:“進侍中,封義興郡公。坐匿王珪奏不時上,左授安州都督。”
李世民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警告各位長輩:“各位長輩親戚們,我們首先是君臣關系,然後才是親戚關系。你們要恪守臣子的本分,不然的話,就别怪朕不客氣。高士廉是朕的妻舅,也是朕的心腹。他不守臣子本分,朕照樣處罰他。你們要是不聽話,高士廉就是你們的榜樣。”
俗話說:“打一巴掌,給一顆甜棗。”李世民當衆打了高士廉一巴掌,事情過後肯定會給好處。唐朝的時候,實權宰相就是三品官。一品三公,二品特進是賞賜功臣的榮譽職位。李世民先後加封高士廉為二品特進和一品司空,給足了高士廉面子。
除了榮譽職位,李世民也給了高士廉實權官位。李世民先是封高士廉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負責大唐官員選拔,權力非常大。李世民後來又加封高士廉為尚書右仆射,就是宰相。李世民還把女兒東陽公主,下嫁給了高士廉的兒子高履行。李世民欽定淩煙閣功臣,高士廉排名第六。
李世民給了高士廉這麼高的待遇,這不是打高士廉一巴掌,再給他一顆甜棗。這是打了高士廉一巴掌,給了他一車甜棗啊。高士廉挨這一巴掌,雖然當時丢了一點面子,但是後來得到了更多的面子。别的不說,光是淩煙閣功臣第六的位置,就足夠高家子孫吹噓幾千年了。
高士廉劇照,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長孫無忌也曾經被李世民當成殺給猴子看的雞,事情發生在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剛登基稱帝,就以“朕理天下,本為百姓,不欲勞百姓養己之親也”為由,把一大堆堂兄弟的爵位,由郡王降為縣公。李世民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拿自己的親人開刀,得到了正史一緻好評,但是得罪了堂兄弟們。
李世民還大力推行精兵簡政的政策,把大唐朝廷的官員,裁減到隻剩六百多人(不包括)地方官。大量的官員失去官位,對李世民頗有怨言。就在這個時候,李世民加封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四位功臣。長孫無忌被加封為司空、知門下、尚書省事。
李世民一方面加封長孫無忌,另一方面裁撤王爵和官員。被裁撤的人怨聲載道,紛紛指責李世民任人唯親。高士廉對李世民說:“以外戚位三公,嫌議者謂天子以私後家。”
高士廉的意思,是讓李世民打長孫無忌一巴掌,用這隻雞來安撫猴子們的情緒。長孫無忌也一再請辭,心甘情願當這隻殺給猴子看的雞。李世民知道舅舅和大舅子的心意,把長孫無忌罷免了。長孫無忌被罷免之後,隻能擔任一些不重要的職位,在家賦閑了好長一段時間。
長孫無忌甘願為妹夫犧牲,李世民也沒有虧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後來名列淩煙閣功臣第一的位置,而且成了貞觀晚期和永徽初期的首相。李世民當衆打了長孫無忌一巴掌,過後也是給了長孫無忌一車甜棗。
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充當那隻殺給猴子看的雞。李世民兩次把長孫皇後的親戚提出來擋箭,過後也沒有虧待他們,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隻可惜,長孫無忌鋒芒太盛,把長孫家族敗了,辜負了李世民的栽培啊。
《隋唐往事》系列貼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托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