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射鹿不成射死人,未被追責,尉遲恭父親做了如此判罰卻被世人稱贊

隋唐英雄很多,名垂青史也是不乏,而大衆了解他們的英雄事迹的往往不是正史,而是曆史演義小說,因而所了解的既有真實的也有虛構的,久而久之,往往有人将演義小說當作正史來看,雖不可取,但演義小說自有其可取之處,比如,他更能讓人接受,易懂,傳播範圍更廣等等,隻是說,在看曆史演義小說之時,要定位,不能将小說裡的人物事迹百分百等同于正史裡的人物。

射鹿不成射死人,未被追責,尉遲恭父親做了如此判罰卻被世人稱贊

尉遲恭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尉遲恭,乃唐代名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我們家家戶戶所貼的門神之一,尉遲恭一生戎馬,大小戰役無數,所立戰功無數,深得唐皇李世民之喜愛。在許多正史書籍之中對于尉遲恭有着很高的評價,然而盡管正史裡對于尉遲恭的事迹有着濃厚的筆墨數量,但是對于其家室背景(先祖)卻似乎難以找到,而關于尉遲恭的父親是誰?有些書籍裡記載為尉遲伽,但正史裡相關的個人事迹描述卻是很少,那麼演義小說呢?跟着筆者悔昔來看看吧!

在《興唐傳》裡,尉遲恭的父親不叫尉遲伽,而叫尉遲儀,乃馬邑縣知縣,在隋末腐敗的官場,尉遲儀可謂是一股清流,清官一個!而且在處理案件上也是非常的有章法,在審案判案時在情、法上做得非常到位,舉個事例,書中講道:

在馬邑縣有個比較有錢的姓喬的人家,戶主叫喬公山。有一日,這喬公山,閑來無事,便拿着弓箭出去打獵,在山上看見了一隻梅花鹿,這喬公山喜出望外,趕緊拈弓搭箭,向那梅花鹿射去,沒想到,嗖的一聲,箭正要接近梅花鹿的時候,那梅花鹿卻拔腿跑了。而此時,梅花鹿背後正好有一個打柴的漢子剛好出現,那箭徑直射向了他,打柴漢子心口中箭便一命嗚呼了。打柴漢子的妻子将喬公山告上了縣衙,尉遲恭的父親縣令尉遲儀為了審清案件,他特意到了事發地進行了檢視,并叫仵作認真的驗證了屍身,通關推斷、觀察、審理等,尉遲儀明了喬公山屍誤傷人命,而非有意為之。

射鹿不成射死人,未被追責,尉遲恭父親做了如此判罰卻被世人稱贊

唐朝縣令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自古道,殺人償命,然而,尉遲儀在斷此案的時候卻并非按此信條的,而是另辟蹊徑,給出了一個圓滿的處理結果。如何?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

他将喬公山、打柴漢子的妻子叫到府衙聽後斷案發落,他對打柴漢子的妻子說:“喬公山的确一箭射死了你的丈夫,常言道,殺人償命,但是喬公山與你相公無冤無仇,此次傷人命乃誤傷。如果我讓他抵命的話,你得丈夫也活不過來。不如,我調解,喬公山是個有錢人家,大财主,你向他要個賠償價,如何?”打柴漢子的妻子經過尉遲儀的一番勸說,覺得尉遲儀說得很對,現實便是如此,于是她開口向喬公山說:“好吧,那就讓喬老爺賠一頃地給我,那我就不追責了。”喬公山說:“你要一頃,我給你五頃地好了,如此可以吧,不過,你得給我字據,就是保證以後不能再提此事了。”打柴漢子的妻子同意,當場立了字據。

射鹿不成射死人,未被追責,尉遲恭父親做了如此判罰卻被世人稱贊

喬公山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如此,一場官司也就如此解決了,喬公山賠償了五頃的地,性命保住了,而打柴的漢子妻子雖然失去了丈夫,但他得到了該有的賠償。如此結案也算是完美。後來,喬公山認為尉遲儀救了他感激不盡,幾次送禮上門感謝尉遲儀,但都被尉遲儀拒絕了。他對喬公山說:“你這事,确實你不是故意殺人,我如此判案,也是兩廂最好的結果啊!你如果送我禮物,就會讓别人以為我對你有徇私之嫌,是以趕快拿回去吧!”

筆者悔昔,對于尉遲儀的為人還是持比較肯定的态度的,對于他斷審的此案及其處置方法,我也覺得是處理的非常得體的,不僅如此,古往今來,讀過此書的人,對于尉遲儀的此判罰,都是對其稱贊不已。由于,隋末,朝廷腐敗,尉遲儀也看破,對隋朝失去了信心,挂印辭官,過上隐居的生活!(文:潘悔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