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年為什麼要貼年畫

年畫擔負辭舊迎新、祈福驅邪的任務。最早有統一形象的門神畫是漢代的神荼、郁壘,它們承擔着群眾壓邪驅鬼的願望。漢代歲末臘月過年時有一個過年習俗,人們不明白為什麼會生病,以為有鬼魅作祟,是以在新年來臨時,會清理幹淨屋子,畫上神荼、郁壘,再挂上葦索,好讓這兩位門神把作祟的惡鬼抓住去喂老虎。這種歲末打掃屋子,除夕貼門神的習俗,到今天不是還有嗎?

誰是最正宗的門神?

沿着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古老的印度佛教進入中土,在南北朝時,佛教、儒教和道教成為中國影響範圍最廣的三教。

年畫除了門神、竈王這兩大傳統題材,在融進了儒釋道三教的色彩後,有了更多的如藥叉、天王、力士等的形象出現,甚至還出現了婦女、美人等世俗形象。

漢唐時期是大陸這個多民族國家從統一到分裂,再從分裂到統一的民族融合時期,這個時期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滲透和吸收,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也為年畫的藝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尉遲恭和秦瓊是常見的一對門神,他們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據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當上皇帝後,因為之前在讨隋戰事中的殺戮,天天晚上遭受鬼神騷擾,痛苦不堪。

過年為什麼要貼年畫

湖南隆回《尉遲恭》

他聽了谏言,請尉遲恭和秦瓊這兩位大将駐守大門,冤魂果然不再出現。李世民覺得他們夜夜駐守太辛苦,就命人把他們的形象畫成門神畫貼在門口,老百姓是以效仿,經常用秦瓊和敬德的形象制作門神年畫。

南北朝後期,門神已經出現了信仰危機,中唐以後内亂戰禍頻仍,藩鎮割據,中央朝廷統治失控,群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但對朝廷不滿,對門神等神靈的不靈驗也感到失望。唐末五代鐘馗神像的迅速崛起,就是門神信仰危機加深的表現。

過年為什麼要貼年畫

守護天子的門神就這樣發生了變化。據傳,唐玄宗得了重病,怎麼也治不好。一天晚上夢見有個小鬼正要偷走他的玉笛和楊貴妃的繡香囊,玄宗氣急。這時突然有一個大鬼奔進殿來,滿面虬髯,面目可怖,一伸手就抓住了這個小鬼,剜出眼珠後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忙問是誰,大鬼向玄宗施禮,自稱是終南山的鐘馗,在高祖年間,到長安應試武舉,卻因為相貌醜陋落第,羞憤得在宮殿的台階上撞死了。但是唐高祖賜恩,給了件袍子葬了他,他從此發誓要為大唐斬妖除魔。唐玄宗從夢中醒來後病就痊愈了。他命當時的名畫家吳道子把夢中鐘馗的形象畫了下來。

因為唐玄宗本身就是一位道教信徒,在他的大力支援下,鐘馗捉鬼之神的地位逐漸确立。每到春節,他把鐘馗神像賜給朝中的大臣們,是以鐘馗有了一個稱呼“賜福鎮宅聖君”。

中國民間常挂鐘馗像辟邪除災,但是在唐宋時的傩廟裡,鐘馗的雕塑形象卻不是通常手持武器的威猛形象,而是一身朝廷文官的氣度。廟前戲台上的劇目《老爺升堂》中,鐘馗的稱呼成了“判官老爺”。

原來,民間傳說鐘馗本應和所有人一樣,死後要到陰曹地府受苦。但是鐘馗的冤屈感動了玉皇大帝,他派使者通報,讓下界要一路放行不得刁難。因為對鐘馗剛烈不屈的性格非常贊賞,玉皇大帝還任命鐘馗成了陰陽兩界的判官。

有這兩位“皇帝”的推薦,年畫作品中的鐘馗,既有了手持寶劍驅鬼的威猛形象,又有了手持毛筆的判官形象,這也是鐘馗作為神的獨特之處: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多得數不勝數,但的确于史無據。加上鐘馗相貌醜陋,鬼氣十足,從來沒有官方出面為鐘馗建廟的記載。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民間塑造鐘馗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這使鐘馗獲得了與衆不同的世俗品格。年畫中的鐘馗,有抱銅錢的,有抱娃娃的,甚至有的還成了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應。

提到神荼郁壘,尉遲恭秦瓊還有鐘馗,可都是男門神,古代就沒有女門神嗎?其實女門神英姿飒爽,清健自然,也受很多百姓的喜愛,比如穆桂英和秦良玉,就是常見的女門神。

過年為什麼要貼年畫

四川夾江《穆桂英》,一說圖中人物為秦良玉。

穆桂英作為傳說中北宋的楊門女将之一,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屢立戰功。北京密雲據傳是穆桂英的家鄉,這一帶多是穆桂英的傳說,常貼穆桂英和楊宗保的門神畫像。

秦良玉是明代四川忠州人,她曾率兵抗擊張獻忠的軍隊入川,保衛一方安甯,很受川人敬重。貴州赤水古墓曾出土三尊石刻門神,分别是秦瓊、尉遲恭、秦良玉,看來人們早就供秦良玉為門神了。

這兩位女門神的存在,也說明了古代門神人物的多樣,像李元霸、裴元慶、關羽、關平、徐延昭、楊波……僅是武門神就數不勝數。

年畫不隻是“金剛怒目”

最早門神直接畫在門上,紙張廣泛流傳後,神像落在紙上。北宋雕版印刷出現後,年畫正式形成,且從單純的宗教崇拜物,通過木版印刷成為世俗商品廣為流傳。

木版印刷的年畫多是每年歲末民俗活動中裝飾門戶、屋壁所用,需求量大,主要有門神、竈王、鐘馗等,帶有驅邪祈福的色彩。手工繪制的年畫主要描寫鄉村世俗生活,着重反映農家喜慶豐收、合家歡樂或村童嬉戲的場面。

過年為什麼要貼年畫

江蘇蘇州《騎驢鐘馗》

雕版印刷技術的分布起初主要在距離統治政權較近的經濟發達的地區,是以木版年畫最初大都發展在北方。宋代由于戰争,北宋政權南遷,遷到南方的群眾将木版年畫和年畫印刷技術帶到了南方,和當地的傳統文化、民間習俗融合,逐漸發展成有南方特色的年畫藝術。

此外,得益于地理險阻的西蜀,因為沒有戰亂,年畫藝術逍遙發展,自成一體,形成了以門神為主的“綿竹年畫”風格。

明代也是一個統一的大王朝,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科學技術也頗為發達,人民的思想也産生了較大的變化。

這個時候,人們對驅鬼的門神的信仰逐漸淡化,盼望五谷豐收、兒孫滿堂、長生不老等的思想日漸濃厚,年畫也逐漸從“鎮惡驅邪”演進到“祈祥納瑞”。而且,明代小說、戲曲插圖的勃興也為年畫提供了不少優秀的題材。

過年為什麼要貼年畫

河南開封《魁頭》

到清代,年畫的迅速發展,是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拟的。在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條件下,通俗小說的風行,又為年畫作坊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出現了大量以曆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人物、演義小說等為内容的作品。

據研究,北宋以來,從汴京發展的年畫産地已經遍及全國。到清時,已經頗具規模,如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陝西鳳翔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處于或接近雕版印刷的中心地。

過年為什麼要貼年畫

河南開封《鎮宅鐘馗》

如今,這些年畫産地,依然有不少在時代浪潮的考驗下存活了下來。而存活下來的這些“年畫村”,也都發展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年畫村”的得以存活和她的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年文化”并未消亡,人們關于“年”的曆史傳承,關于“團圓”的中華傳統,關于“年畫”這個民俗的集體記憶,一直存在。

監制 | 先宏明

編輯 | 巫家宏

部分圖檔素材整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