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年为什么要贴年画

年画担负辞旧迎新、祈福驱邪的任务。最早有统一形象的门神画是汉代的神荼、郁垒,它们承担着民众压邪驱鬼的愿望。汉代岁末腊月过年时有一个过年习俗,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会生病,以为有鬼魅作祟,所以在新年来临时,会清理干净屋子,画上神荼、郁垒,再挂上苇索,好让这两位门神把作祟的恶鬼抓住去喂老虎。这种岁末打扫屋子,除夕贴门神的习俗,到今天不是还有吗?

谁是最正宗的门神?

沿着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古老的印度佛教进入中土,在南北朝时,佛教、儒教和道教成为中国影响范围最广的三教。

年画除了门神、灶王这两大传统题材,在融进了儒释道三教的色彩后,有了更多的如药叉、天王、力士等的形象出现,甚至还出现了妇女、美人等世俗形象。

汉唐时期是大陆这个多民族国家从统一到分裂,再从分裂到统一的民族融合时期,这个时期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渗透和吸收,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也为年画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尉迟恭和秦琼是常见的一对门神,他们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在当上皇帝后,因为之前在讨隋战事中的杀戮,天天晚上遭受鬼神骚扰,痛苦不堪。

过年为什么要贴年画

湖南隆回《尉迟恭》

他听了谏言,请尉迟恭和秦琼这两位大将驻守大门,冤魂果然不再出现。李世民觉得他们夜夜驻守太辛苦,就命人把他们的形象画成门神画贴在门口,老百姓因此效仿,经常用秦琼和敬德的形象制作门神年画。

南北朝后期,门神已经出现了信仰危机,中唐以后内乱战祸频仍,藩镇割据,中央朝廷统治失控,民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但对朝廷不满,对门神等神灵的不灵验也感到失望。唐末五代钟馗神像的迅速崛起,就是门神信仰危机加深的表现。

过年为什么要贴年画

守护天子的门神就这样发生了变化。据传,唐玄宗得了重病,怎么也治不好。一天晚上梦见有个小鬼正要偷走他的玉笛和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气急。这时突然有一个大鬼奔进殿来,满面虬髯,面目可怖,一伸手就抓住了这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的钟馗,在高祖年间,到长安应试武举,却因为相貌丑陋落第,羞愤得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但是唐高祖赐恩,给了件袍子葬了他,他从此发誓要为大唐斩妖除魔。唐玄宗从梦中醒来后病就痊愈了。他命当时的名画家吴道子把梦中钟馗的形象画了下来。

因为唐玄宗本身就是一位道教信徒,在他的大力支持下,钟馗捉鬼之神的地位逐渐确立。每到春节,他把钟馗神像赐给朝中的大臣们,所以钟馗有了一个称呼“赐福镇宅圣君”。

中国民间常挂钟馗像辟邪除灾,但是在唐宋时的傩庙里,钟馗的雕塑形象却不是通常手持武器的威猛形象,而是一身朝廷文官的气度。庙前戏台上的剧目《老爷升堂》中,钟馗的称呼成了“判官老爷”。

原来,民间传说钟馗本应和所有人一样,死后要到阴曹地府受苦。但是钟馗的冤屈感动了玉皇大帝,他派使者通报,让下界要一路放行不得刁难。因为对钟馗刚烈不屈的性格非常赞赏,玉皇大帝还任命钟馗成了阴阳两界的判官。

有这两位“皇帝”的推荐,年画作品中的钟馗,既有了手持宝剑驱鬼的威猛形象,又有了手持毛笔的判官形象,这也是钟馗作为神的独特之处: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多得数不胜数,但的确于史无据。加上钟馗相貌丑陋,鬼气十足,从来没有官方出面为钟馗建庙的记载。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民间塑造钟馗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使钟馗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世俗品格。年画中的钟馗,有抱铜钱的,有抱娃娃的,甚至有的还成了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提到神荼郁垒,尉迟恭秦琼还有钟馗,可都是男门神,古代就没有女门神吗?其实女门神英姿飒爽,清健自然,也受很多百姓的喜爱,比如穆桂英和秦良玉,就是常见的女门神。

过年为什么要贴年画

四川夹江《穆桂英》,一说图中人物为秦良玉。

穆桂英作为传说中北宋的杨门女将之一,武艺超群,机智勇敢,屡立战功。北京密云据传是穆桂英的家乡,这一带多是穆桂英的传说,常贴穆桂英和杨宗保的门神画像。

秦良玉是明代四川忠州人,她曾率兵抗击张献忠的军队入川,保卫一方安宁,很受川人敬重。贵州赤水古墓曾出土三尊石刻门神,分别是秦琼、尉迟恭、秦良玉,看来人们早就供秦良玉为门神了。

这两位女门神的存在,也说明了古代门神人物的多样,像李元霸、裴元庆、关羽、关平、徐延昭、杨波……仅是武门神就数不胜数。

年画不只是“金刚怒目”

最早门神直接画在门上,纸张广泛流传后,神像落在纸上。北宋雕版印刷出现后,年画正式形成,且从单纯的宗教崇拜物,通过木版印刷成为世俗商品广为流传。

木版印刷的年画多是每年岁末民俗活动中装饰门户、屋壁所用,需求量大,主要有门神、灶王、钟馗等,带有驱邪祈福的色彩。手工绘制的年画主要描写乡村世俗生活,着重反映农家喜庆丰收、合家欢乐或村童嬉戏的场面。

过年为什么要贴年画

江苏苏州《骑驴钟馗》

雕版印刷技术的分布起初主要在距离统治政权较近的经济发达的地区,所以木版年画最初大都发展在北方。宋代由于战争,北宋政权南迁,迁到南方的民众将木版年画和年画印刷技术带到了南方,和当地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融合,逐渐发展成有南方特色的年画艺术。

此外,得益于地理险阻的西蜀,因为没有战乱,年画艺术逍遥发展,自成一体,形成了以门神为主的“绵竹年画”风格。

明代也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也颇为发达,人民的思想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个时候,人们对驱鬼的门神的信仰逐渐淡化,盼望五谷丰收、儿孙满堂、长生不老等的思想日渐浓厚,年画也逐渐从“镇恶驱邪”演进到“祈祥纳瑞”。而且,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的勃兴也为年画提供了不少优秀的题材。

过年为什么要贴年画

河南开封《魁头》

到清代,年画的迅速发展,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通俗小说的风行,又为年画作坊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为内容的作品。

据研究,北宋以来,从汴京发展的年画产地已经遍及全国。到清时,已经颇具规模,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处于或接近雕版印刷的中心地。

过年为什么要贴年画

河南开封《镇宅钟馗》

如今,这些年画产地,依然有不少在时代浪潮的考验下存活了下来。而存活下来的这些“年画村”,也都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年画村”的得以存活和她的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年文化”并未消亡,人们关于“年”的历史传承,关于“团圆”的中华传统,关于“年画”这个民俗的集体记忆,一直存在。

监制 | 先宏明

编辑 | 巫家宏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