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若是不死,南宋真的能統一中原嗎?一個緻命原因,絕對不能

嶽飛是南宋著名的軍事将領,是一個愛國人士,他的一生都在北伐抗金,帶領着嶽家軍抵禦外敵,收複失地,最後,卻遭奸臣秦桧陷害,在1142年初寒冷的冬季,含冤死于風波亭。

因為含冤而死的悲劇,讓他成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成為了一位誓死于奸臣抗争到底的勇士,更是象征着漢民族的氣節。後人都為此感到惋惜,假設宋朝廷沒有聽信奸臣的讒言,也許就不會有嶽飛含冤的悲劇。這些假設隻是百姓的願望,其實,嶽飛之死本就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嶽飛若是不死,南宋真的能統一中原嗎?一個緻命原因,絕對不能

在曆史上有很多描述宋将嶽飛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的版本都是蕩氣回腸、讓人難忘,讓每個看過嶽飛故事的人,都特别的義憤填膺。這些故事也都透露出大家渴望的一個假設:如果,不是奸臣當道,嶽飛不會冤死,宋軍就可以繼續大戰金軍,順利的收複中原。

在弘揚嶽飛氣節的故事中,最令人憤恨和惋惜的,就是“朱仙鎮大戰”,當年,嶽飛帶領嶽家軍僅以500騎兵對10萬金兵鐵騎,還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眼看就可以戰勝金兵,收複失地了,但卻在關鍵時刻,嶽飛收到宋帝趙構的12道金牌,隻能連連撤退。

放棄了朱仙鎮這一失地,就等于放棄了收複中原。有人說:這是嶽飛之孫嶽珂虛構出來的故事,比如,鄧廣銘曾經說過:朱仙鎮以五百騎兵敗金軍十萬、十二道金牌等均非史實。那麼,這件事情到底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嶽珂為了弘揚嶽飛的偉績,進而,刻意誇大其詞的呢?

嶽飛若是不死,南宋真的能統一中原嗎?一個緻命原因,絕對不能

讓我們一起從曆史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嶽珂在書中描寫這段曆史之時,隻提到嶽飛打敗了金兀術,這場戰役的細節卻沒有交代,這麼重要的戰役,嶽珂沒有描寫這場戰争的詳細過程,隻是簡單一筆帶過,這确實有些可疑。1140年,嶽飛率嶽家軍揮軍北上,先後于郾城、颍昌之戰中大敗金軍,确實是取得了一些勝利。嶽飛能夠在平原上用步兵對抗金兵的鐵騎,再取得勝利,則是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戰果卻差強人意。颍昌之戰,嶽飛軍隊對戰金兵的10萬步兵和3萬鐵騎,最終,繳獲3000多馬匹,殺死了5000多人,俘虜2000多人,這樣的戰果,不到敵人的十分之一,而在郾城之戰,隻是截獲了敵人的200馬匹。是以說,嶽飛取得的勝利,隻是打垮了金兵的士氣罷了。緊接着,嶽飛帶兵直達朱仙鎮,這裡是北伐的最後一戰。

如果,嶽飛乘勝追擊,或許也可能在朱仙鎮取得勝利。

嶽飛若是不死,南宋真的能統一中原嗎?一個緻命原因,絕對不能

關于嶽飛北伐的戰果,宋方的記載還是有誇大的成分,就算參照《宋史》的記載,嶽飛隻是傷到了金兵十分之一,金兵就算再沒有士氣,也不會最終敗給嶽飛。金兵都是草原上的騎馬高手,哪怕暫時讓嶽飛獲得勝利,也而不至于潰不成軍,且金兵還有足夠的兵馬來恢複戰鬥力。

再說,這裡的地勢都是平原,金兵的騎兵更有優勢,而宋将嶽飛的軍隊大部分是步兵,如果,嶽飛真的收複失地,進駐朱仙鎮,想在此長期鎮守也并非易事。宋兵根本無法跟金兵正面抗衡,如果,金兵來個持久戰,宋軍更是無法招架,最後,隻能敗。

雖然,在《要錄·一百三十七卷·中興遺史》中記載:“嶽飛勝于郾城乘勝逐北兵至朱仙鎮據京東45裡矣”。這些記載都可以證明:嶽飛在得郾城大捷後,确實帶兵前往朱仙鎮,宋軍和金兵在朱仙鎮确實曾擺兵布陣對壘,但是,朱仙鎮這場戰役的詳情,在史冊上并沒有詳細記載。

嶽飛若是不死,南宋真的能統一中原嗎?一個緻命原因,絕對不能

人們對嶽飛愛國熱情的歌頌和對他的悲慘遭遇産生了共鳴,每個人都在假設,如果,當年嶽飛乘勝追擊,也許會取得勝利。但是,人們卻忘了真實曆史的殘酷性,當時的宋軍,哪怕使出全部軍力,最後,也不可能取得勝利。嶽飛的嶽家軍固然精銳,剩下的其它宋軍大部分都是步兵,步兵對戰金兵的騎兵,就是雞蛋碰石頭,其結果隻能慘敗。

宋軍的人數也比不上金軍,再加上,之前的兩場戰役,宋軍雖然獲得大捷但也有傷亡,總體實力根本無法長久對抗金兵。宋高宗趙構也不傻,他看到宋軍大捷之後,有議和的希望,是以,才在後方急于求和。再加上,秦桧在皇帝身邊的推波助瀾,嶽飛被迫收兵也就成了天定的情況,無法挽回。趙構自知宋朝的實力,是以,他這樣做也是為了盡可能的保住大宋江山。

其實,戰争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從中國的曆史和南宋的情勢來看,主要還是政治問題。解決好了政治問題,軍事問題才能得到解決。要解決政治問題,或者暴力奪權,或者和平演變,這又涉及到依靠誰?争取誰?消滅誰?的問題。簡單說來,除非嶽飛能擺脫棋子的身份,一腳踹了棋盤,自己來下棋,不然,根本沒戲。

嶽飛若是不死,南宋真的能統一中原嗎?一個緻命原因,絕對不能

再個,若是嶽飛不死,皇帝還是宋高宗,而且,這個皇帝宋高宗的性子不改,南宋失地依然還是不會收複,嶽飛就算不被害死,也會是郁郁不得志。最後,他隻能剩下一個虛職,相當于半退休狀态,最終,解甲歸田。南宋和議将成,和局已定,怎麼能收複失地呢?

參考資料:

【《宋史》、《要錄·一百三十七卷·中興遺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