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不死,民國不亡”
1946年3月17日,随着一聲巨響,這個在國際情報界叱咤風雲的軍統特務頭子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而蔣介石在收到其死訊後先是一度痛哭不能自已,而後竟突然變臉,對戴笠破口大罵……
那麼,蔣介石對戴笠的态度為何前後如此反複不定?在戴笠活着的時候,兩人之間又是如何相處的呢?
這說到戴笠與蔣介石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兩人最初是如何結識的,雖然現在以我們這些後人的眼光去看戴笠,他的宦海生涯确實稱得上是官運亨通,青雲直上。
但其實在戴笠25歲之前一直都被鄉鄰視為小混混,活得很不得志。

戴笠與蔣介石
在1922年,一事無成的戴笠四處輾轉着來到了上海,一踏入這奢靡绮麗的“東方明珠”,膨脹起來的野心一下子就牢牢的把戴笠釘在了這裡。
“到底怎麼樣我才能跻身其中?變成上等人!”戴笠在心中不斷地問着自己,而很快,他就瞅準了目标。
極有成算的戴笠早已認識到,在大上海想要出人頭地,去賣力氣,做個老實人是不成的。
是以他入滬之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了證券交易所當跑腿。
大家是不是很疑惑,為何後來大名鼎鼎的“黑色特工之王”來到上海之後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跑去幹金融?
而以戴笠的出身,早已注定無論他在證券交易所如何打拼,都無法晉身上流社會這一現實。
那麼做出此舉的戴笠,他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麼呢?
舊上海
想要了解戴笠的盤算,就要說回當時上海的大環境,有句老話說得好,自古“錢權不分家”,在社會上混迹多年的戴笠很清楚。
如果背後沒有勢力支援,僅憑自己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無異于是水中撈月,而想要實作自己的野心,就得有一個夠賞識自己這匹“千裡馬”的伯樂。
為此,戴笠一頭紮進了證交所,在這動亂的年代,隻有這個地方才能給他提供足夠的人脈去攀附。
由于戴笠為人長袖善舞,很會來事兒,是以業績自然是嗖嗖地往上漲,而他出色的表現很快就引起了老闆戴季陶的注意。
在戴笠這個人精的刻意逢迎下,兩人很快就以“本家”兄弟相稱,正所謂投桃報李,戴笠對他如此熱情,為的究竟是什麼,戴季陶心裡自然十厘清楚。
為了提拔自己這位“兄弟”,戴季陶就找了個機會,把這個交易所背後真正的兩位老闆,也就是蔣介石和張靜江,引薦給了戴笠。
青年戴笠
對于蔣介石來說,像戴笠這麼能給他掙錢又會看人眼色的手下自然是越多越好,是以出于利益關系,蔣介石就這樣接納了戴笠。
而抱到了一條“粗大腿”的戴笠總算是有了在上海立足的資本。
在兩人初識之時,蔣介石雖然心裡不太看得上戴笠,但是表面上還是比較客氣的。
因為蔣這個人,對人對事都比較喜歡用側面迂回的方式,對于如何搬弄權術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是以,即使心裡并不親近戴笠,但是看在戴笠給他帶來的利益的份上,蔣還是與他維持着表面的交際。
而以戴笠的精明,蔣的真實态度他心裡是清楚的,為了能更進一步得到蔣的信任,戴笠就開始絞盡腦汁地揣摩蔣的心理。
然而好景不長,還沒等他琢磨出來什麼,他待的這個證券公司就破産了。
戴季陶
老闆戴季陶直接卷着錢跑了,未來的特務頭子戴笠就這麼悲慘失業了。
而此時的蔣介石在“中山艦事件”後,已經是國民黨内大權在握的一把手了,作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自然是看不上這點小産業,戴笠就這麼在蔣介石這“查無此人”了。
此時的戴笠處境可以說已經是近乎絕望了,蝸居上海為公司辛勞賣命多年,也無餘财置業。
企業破産後,看似義氣的老闆瞬間翻臉跑路,而苦心經營的“伯樂”此時正春風得意,早已把他這個小角色抛之腦後。
面對這種糟糕的境況,戴笠這個從鄉下地方來的窮小子似乎已無破解之法,唯有卷鋪蓋回鄉這一條路可走了。
但是以戴笠的心性真的會選擇走這條路嗎?他又是如何從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變為了備受蔣介石信任的左右手?
黃埔軍校
在陷入絕境後,戴笠并未放棄自己來上海的初心,他深知自己已經不年輕了,而決定他今後命運的契機就在蔣介石身上,他不能放棄這條路。
是以,一無所有的他為了得到再次出現在蔣介石眼前的機會,便孤注一擲地報考了黃埔軍校。
1926年,戴笠順利考入黃埔軍校,成為了蔣介石的第六批學生,入校後,為了更加向蔣介石靠攏,戴笠開始通讀曾國藩的作品,在大量精讀相關書籍以及逐漸了解黃埔軍校的運作模式之後。
戴笠驚奇地發現,蔣介石管理黃埔軍校的方式與曾國藩管理湘軍的手段基本是大同小異的!
摸清了這點的戴笠立刻就激動地研究起了湘軍之中那套上下往來的關系。
畢竟先前他戴笠就是蔣介石手下的員工,而現在又進了黃埔軍校當了他的學生,要是他蔣介石真搞的是曾國藩那一套老辦法,他戴某人離發迹還遠嗎?
而屬于戴笠的機會,很快就到來了,1927年,蔣介石為了黨内的獨裁統治,發動了“四一二”政變,他于4月18日在南京另立政權,企圖與武漢的國民政府相抗衡。
為了實作自己的政治野心,蔣介石不惜以殘酷的手段清理掉了一切反對的聲音。
而這種血腥的大清洗是必須要依靠專業情報人員的支援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的,是以,服務于蔣介石的國黨情報組織就這樣誕生了。
而善于鑽營的戴笠很快地就抓住了這個機會,當時蔣介石手下主管情報這塊的是黃埔二期畢業的胡靖安。
而戴笠為了巴結這個比他小了六歲有餘的要害部門主權人,對其可謂是噓寒問暖,鞍前馬後。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而這胡靖安年紀雖少,卻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對于戴笠的示好,他是照單全收,但到了實事上就精明得很啊!
他确實是給戴笠安排進了情報組織,但隻給了一個編外人員的名額,除此之外,既沒有資金支援,也不派發任務,全憑戴笠自生自滅。
對此,戴笠不僅毫無怨言,反而對其加倍殷勤,他一邊維持與胡靖安之間的關系,從胡處了解蔣介石。
一邊瘋狂搜尋共産黨的情報,辦下來好幾場血案,通過革命烈士的鮮血,戴笠終于得到了胡靖安的重視,有了正式的編制。
随後兩年,戴笠開始在國黨情報系統中嶄露頭腳,1930年,國民黨第一個正式的特務組織成立。
在這個被命名為“調查通訊小組”的特務機構裡,由戴笠上司的小組是把蔣介石交代下來的那些卑鄙勾當處理得最好的。
胡靖安
是以,蔣介石給了戴笠好幾次肯定和誇獎,這位費盡心思的“黃埔畢業生”終于在蔣介石心裡排上了号。
“九一八”事變後,無數的愛國志士都群情激奮,齊呼抗日,這與蔣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大為相悖。
是以,在1932年,戴笠在蔣介石的指令下成立了另一個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複興社”。
自此,戴笠徹底成為蔣介石的心腹,“特工之王”正式登上民國舞台。
蔣介石用人是自有一套标準的,總的來說可以這麼概括,第一等的下屬既要是人才又要是“奴才”。
而第二等的下屬可以不是人才,但不能不是“奴才”,而戴笠自然是“奴才”加人才的典型。
“九一八”侵華日軍
在蔣介石手下服侍多年的他,對蔣心理的研究和性格的了解可謂是洞若觀火,了如指掌。
比如,蔣介石執政期間喜歡發“手令”,不僅是軍事部署,許多管理,生活方面的事蔣介石也會發手令。
比如1948年,蔣介石就用手令去規範軍隊,公職人員以及教職人員的服飾和行為,甚至還在百忙之中抽空研究女學生的标準發型。
而這些過于頻繁的微操,也讓其“手令”數量穩定維持在每年10個公文箱左右,可見其訓示之多之濫。
然而,對于特務工作,蔣卻一反常态,很少甚至幾乎不下手令。
而戴笠對于蔣介石這小心翼翼的心理早已是揣摩掌握,他清楚蔣介石好名,對于一些陰私之事害怕留下證據,落人口實。
蔣介石
是以,但凡涉及到敏感問題,戴笠從不向蔣做公文彙報,而是口述詳情,對于蔣的一些訓示,他隻做心記。
在軍統局裡傳達指令的時候,他慣例也是隻講“奉谕”,隻是奉何人之谕,他是不具體說的。
這些不留痕迹的舉措,讓蔣介石極為滿意,對戴笠也更為倚重了。
而戴笠對蔣介石的“用心”并不僅止于此,而是涵蓋了各個方面的。
比如,戴笠深知蔣介石用人喜歡看“臉”,對于屬下的外在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可以歸納為三點,儀表穿戴是否整潔,精神是否昂揚向上,言語是否精煉簡潔。
是以,戴笠每次去見蔣介石,都必然先打理好外表,組織好言語,以免讓蔣不悅。
戴笠
而且,戴笠清楚蔣掌控欲很強,與下屬交談工作,一定要由自己主導,是以經常會有令人猝不及防的舉動。
是以,戴笠向蔣彙報工作之前,一定會準備兩至三套底稿,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絕不與蔣對答。
而對于蔣介石的相關情報工作,戴笠就做得更為細緻了,他的主要消息來源就是蔣身邊的警衛和服侍的傭人,是以對于蔣身邊的人員變動,他是極為敏感的。
1936年,蔣介石的侍從室改組,而戴笠就趁此時機向裡安插了自己的兩名人手,當時的侍從副官與戴笠是一同從黃埔六期畢業的同學。
雖然戴笠總是恭恭敬敬地稱這位同學為兄,但實際上這個同學的年紀卻比戴笠小了足足七歲。
宋美齡與蔣介石
而逢年過節,戴笠私下裡給蔣介石和宋美齡身邊的傭人,近侍所塞的紅包禮品更是不少,是以,每到關鍵時刻,戴笠總能提前得到暗示,做出對策。
盡管對于蔣介石如此用心,坐穩了他左膀右臂的位置,但戴笠的日子,有時仍算不上太好過,甚至時常被拳腳加身。
但挨了毒打之後,這位國民黨實權人物不僅不怒,反而還感激涕零,這事又是怎麼個情況呢?
這背後的原因,還是蔣介石那套“禦下之術”,蔣的性格不好,對下态度的也基本是以斥責為主,有時甚至還要輔以拳腳。
但是蔣打人有兩條自己的原則,第一,不是親近之人不打,第二,挨打之人,必有重用。
而蔣介石這恩威并施的治下手段,在國民黨内部是相當有成效的,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以能挨蔣介石的打為榮,借此在國民黨内部彰顯地位
像是一般的黃埔出身的軍官,挨蔣介石的打,一耳光就頂天了,就連蔣介石身邊離得最近的侍從副官,警衛大隊長挨打也才不過兩記耳光。
就這樣,都被其引為“殊榮”,以此在同僚面前誇耀。
而蔣介石打戴笠,卻常常是先對其進行痛罵,罵過之後再接着罰跪,在戴笠跪着的時候,蔣介石還會對他施以拳腳。
跟其他僅有受一兩耳光“待遇”的其他人比,戴笠算得上是獨此一份了。
陳儀
在1938年的時候,戴笠的一個得力下屬張超被福建省主席陳儀槍斃。
接到消息後戴笠簡直是勃然變色,在他執掌軍統以後這還是第一次有地方大員這麼不給面子,要是開了這個口子,其他地方官員有樣學樣,軍統局以後的工作還幹不幹了?
素來對下強硬的戴笠立刻就去找蔣介石告狀去了,不過陳儀畢竟沉浮宦海多年,早就防着他這一手,提前找人做了安排,讓戴笠告狀不成反被蔣介石是一頓大罵。
到了這個地步,戴笠才驚覺這些年過得太順,竟是讓他小觑了天下英雄,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步田地,是絕不能這樣狼狽收場的。
是以,戴笠索性一把跪在蔣介石面前,聲淚俱下地向蔣介石哭訴。
張超犯了錯,局裡自然有紀律嚴懲,哪能像他陳儀那樣,說殺就殺,這次要是不嚴懲他,以後我們軍統的工作就沒法幹了,校長,你可要為我們做主啊!
戴笠把他以前那股混迹街頭的無賴勁兒施展出來,隻要蔣介石不松口他就不起來。
而蔣介石何曾被人這麼歪纏過?一時氣急之下便擡起腳對着戴笠就是一陣猛踢,邊踢嘴裡還對着戴笠罵道:“下賤!真是沒有人格!”
而戴笠受罰之餘仍不放棄追究陳儀,甚至放言自己上司無方,向蔣介石請辭,就在戴笠把辭呈上交到蔣辦公桌上時,“懷柔政策”也到了。
蔣介石特意把戴笠請到自己的官邸,對他進行了一番開導,甚至還做出了這個位置就是戴笠的,誰都不能來接替的承諾,把戴笠給感動的淚流滿面。
甚至在回到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後,戴笠還特意題寫了“秉承領袖意志,體諒領袖苦心”這12字,并以此來訓導手底下的特務們,讓他們務必對蔣保證忠心。
蔣介石這個人,處理問題一般都是對人不對事,在他的心裡,按照遠近親疏有一本帳。
這本帳别人不知道,戴笠卻是大緻清楚的,是以,每逢遇事,戴笠給出的意見,總是深合蔣之心意。
在1941年,蔣介石到西安視察,而執掌此地的正是戴笠的好友胡宗南,一行人在陪蔣散步至當地的一座寺廟時,蔣卻突然停住腳步,久久徘徊在此地,既不發一語,又不肯離去。
而此時陪遊的胡宗南心裡不由得有些不安,卻又實在猜不透蔣介石此舉何意。
等衆人遊玩結束後,他趕緊找來戴笠答疑,而戴笠也不愧為蔣介石肚子裡的“蛔蟲”,在胡宗南說完事情經過之後,當即向他示意。
校長怕是有意在此處建一棟别墅,但他愛惜名聲,這個意圖不好表露,需要你自己領悟。
而戴笠所言果然不虛,一年後,蔣介石再次來視察,被胡宗南安排住進新修的“常甯宮”别墅,事後,蔣介石果然十分高興,沒過多久就把兒子蔣經國交給了胡宗南。
胡宗南
雖然戴笠對蔣介石已是逢迎至極,在涉及與蔣的事務上,可謂處處謹慎,但是蔣對戴笠及其手下的特務機構卻始終都保有一份防備,也正是這份防備注定了這段關系的結局……
在蔣的一生中,最為看重的就是軍權,财政,特務,但是這三者之中又尤以特務為重。
财政方面,他還能與宋,孔兩家共享;軍隊方面,他也能分給“四大金剛”一部分權力,唯有特務部門,從始至終都是他一人所控,不許他人來染指。
蔣介石控制戴笠的方法很多,但最為主要的一條就是放大權,但卻不給高位。
是以,在戴笠任職的10年裡,始終都隻是一個軍統局副局長,好不容易給的一個少将軍銜,也是直到1945年才給予公布。
而遺憾的是,戴笠雖然在與蔣的關系上極為小心,卻最終沒有抵得過權欲的誘惑,觸及了蔣介石的底線。
在西安事變之後,戴笠仗着蔣介石的放權,一度把軍統特務的人員擴充到了18萬之多。
這個人員規模,可以說,戴笠基本上在民國能橫着走了,而蔣介石就算再信任戴笠,如此誇張的編制數量也讓他不得不起疑心。
于是,蔣介石決定取消軍統。
而戴笠并不甘心就這麼被鳥盡弓藏,他明面上按照蔣介石訓示解散了軍統局,背地裡卻把手中勢力挂靠在了别的部門,最後還組建了一個數十萬人的交通警察部。
而蔣介石在知道後更加驚怒不已,對戴笠忌憚更深。
軍統唐縱
而為了防備戴笠,蔣介石把戴笠的老部下唐縱提拔了上來與戴笠打擂台,同時還成立了一個八人工作組來接手解散軍統局的工作,而這工作組中的八人也全部都是戴笠的死敵。
蔣介石的處理,讓戴笠驚恐之餘不由心冷,他在蔣介石身邊這麼多年,最後卻是這麼個下場。
為了躲避蔣介石對他的“圍剿”,戴笠借口檢查軍統肅清工作,躲在外地,既不回去見蔣介石,也不接觸工作組。
這更加深了蔣介石對他的懷疑,催促的電報一封又一封地發來,絕望的戴笠悲憤之下回複給了蔣介石一封措辭悲怆的密信。
大緻意思為“我對你比别人都忠誠,為什麼要讓我們的關系走到自相殘殺這一步?”
戴笠密信
1946年3月17日,載着戴笠的專機一頭撞上了岱山,機毀人亡。
在戴笠的葬禮上,蔣介石很傷心,他親自參加為戴笠挑選了墓地,參加了戴笠的葬禮,并把其追悼為中将,不過在特務們把遺物交給蔣介石後,蔣介石一改悲傷情态對戴笠破口大罵。
經查,在全國所有主要城市,戴笠都有至少一棟别墅,并且僅特務們搜集到的,戴笠私藏的黃金就有600多公斤,而美元之類的無以計數。
雖然此時的蔣介石憤怒至極,然而戴笠的死亡對于他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1952年,身處台灣省的蔣介石追憶往事,卻獨對戴笠思念不已,戴笠的兩個孫子也被其派人接回台灣,直到蔣介石去世,給戴笠後人的資助和補貼都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