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雍正于激烈的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主要得益于年羹堯與隆科多的支援。對于這點雍正本人也曾認可過,他剛繼位時稱自己上位外得力于年羹堯,内得力于隆科多。是以他先任隆科多為總理事務的四大臣之一,又受其為吏部尚書、加太保,更于朝堂直呼其舅,此乃曆朝曆代之罕見。除此但凡隆科多選出的官吏,都可不經奏請,任意為之,号為“佟選”。然而聖恩眷寵很難長久,沒過多久隆科多就被雍正抄家、幽禁緻死。

對此後世議論紛紛,有的人以為隆科多雖不拘小節、縱容下人,但他并未權侵朝野,目中無法,故而算不上死有餘辜。筆者以為這種說法具有一定道理,因為他并非一無是處,但他的結果确實是自作自受。
首先他不尊不敬,利用職權搶自己嶽父的小妾。
“禮”乃儒家思想的核心,清朝雖是少數民族當權,但自順治入關以來儒家文化的影響日漸高漲。可隆科多卻在一次拜訪嶽父時,看中了嶽父的小妾李四并直接索要。嶽父恐其職權,不得不以禮相送。這不論從道德層面還是國法角度看,都是不正當的行為。
其次他将李四占為己有後,不但獨寵她一人,而且聽信其讒言,将其原配夫人做成人彘。
這寵妾滅妻、毫不顧忌夫妻之情的行為實屬殘忍,怪不得有傳言他的嫡子嶽興阿因生母被殘害死于非命,痛恨乃父及其寵妾,待到隆科多罪行暴露,遂落井下石。另外隆科多十分溺愛與李四所生之子,以緻其形成目中無人的品性。有一次他令四兒随班命婦出入禁門,誰料四兒竟“車前對馬叱人避道,毫無忌憚”,顯得十分跋扈專橫。除此他還放縱家仆胡作非為,
雖然這些隻是隆科多的家事,對國家并無太大的損害,但當他觸犯到雍正的大忌後,這些就成了他倒台的催化劑。
起初雍正十分信任他,但凡拿不定主意都會找他商讨,然而後來雍正漸漸地對他起了疑心。
而這種轉變主要源自他的居功自傲與結黨營私。盡管雍正登基他出了不少力,但他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他曾将自己比作諸葛亮,又大肆宣揚自己位居步軍統領,權力甚大,可以随意調動2萬大軍。另外他與年羹堯一樣,對官員的派向予以幹涉。盡管這是他身為吏部尚書應有的職權,但是誰都知道任命百官乃帝王專有,隆科多身為臣子卻敢這麼做,确有結黨營私的嫌疑。而且他偷藏玉牒,縱容家仆牛倫挾勢索賄等一系列事情也皆為事實,是以雍正處置他也不是沒有道理。
不過隆科多并非一無是處。當年他代表清政府同俄國劃界談判時不僅恪盡職守,仔細地調查實地,還态度堅決,極力要求俄國歸還侵占的蒙古土地。但可惜的是在中俄談判的即将成功的關鍵時刻,雍正卻以結黨營私等罪名将他禁閉。而談判也是以失敗,清政府失去了大片領土。由此可見隆科多在外交方面的才能十分了得,他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也值得肯定。總而言之,他雖不算死有餘辜,但也談不上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