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逃荒路上,婦人挑着兩孩童逃命,一道士看後大驚:你挑的是2條龍

逃荒路上,婦人挑着兩孩童逃命,一道士看後大驚:你挑的是2條龍

在我國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之中,湧現出來了為數衆多的英雄豪傑,他們的事迹也是廣為流傳,常有玄學之士把他們視為天上星宿下凡,這其中尤以那些開國皇帝最是出名。

他們想要建立朝代,就需要具有開拓性以及能征善戰的本領,是以身上也就貼上了英明神武的标簽。

逃荒路上,婦人挑着兩孩童逃命,一道士看後大驚:你挑的是2條龍

唐末慘狀唐朝末期,地方勢力割據,進而誕生了著名的動亂時代,曆史上稱之為五代十國,這些勢力互相之間經常混戰,今天打你,明天揍他。

在長時間的戰争威脅之下,而最終受害的還是無辜的老百姓,老百姓們死的死,逃的逃,蠻好的城鎮、村莊都一派蕭條景象人的生命得不到保障不說,就是想安心種個田都是夢想。

農時一耽誤,就要整年餓肚子了,到那時就算本無離鄉之意的人在鬧饑荒的恐怖氛圍當中也隻能随大流去逃荒,甚至後來變成了千裡之内都聽不到雞的鳴叫,人的白骨遍地可見。

逃荒路上,婦人挑着兩孩童逃命,一道士看後大驚:你挑的是2條龍

兩條 “真龍”這一年,有一婦人名喚杜氏,她和家人在逃荒的隊伍中掉了隊,正急急地向前趕路。她之是以有會掉隊,是因為她挑着兩個籮筐,而筐裡頭各坐着一個男童。兩個孩童的分量不輕,慢慢低也就掉了隊。

不知走了多久,迎面過來一個樸素的道士,道士也看到到杜氏一行人,但當他看到籮筐内兩個孩童時,就湊過來與杜氏搭話。

此處雖然不是荒郊野嶺,但杜氏畢竟掉隊,目光所及,前後都不見人,她見道士走近,自然心生戒備。

逃荒路上,婦人挑着兩孩童逃命,一道士看後大驚:你挑的是2條龍

而道士見了不以為意,隻是指着筐裡的兩個孩童大驚失色地說道:“你挑的是兩條龍呀!”

杜氏不明就裡,就問他:“你這道士,說這莫名其妙的話是個什麼意思?”

道士并不作答,隻是笑了一笑,然後徑直往前方走去。

杜氏心想這個道士是不是得了失心瘋,不僅胡言亂語,看起來似乎還有些行為失常。

不料道士邊走邊說,“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将天子上擔挑!”。

杜氏似懂非同,她雖是一介婦人,但是也知道天子即是皇帝,也叫真龍下凡,是以皇帝也就有“真龍天子”一說。

道士所言顯然是在暗示杜氏以及家人,她筐中的兩個孩童日後都是做皇帝的命,想到此杜氏望向自己的孩子,忽然也覺得這兩個孩子确實相貌不凡了。

逃荒路上,婦人挑着兩孩童逃命,一道士看後大驚:你挑的是2條龍

兩個皇帝果然那兩個孩童長大後都做了皇帝,他們就是宋朝著名的前兩位皇帝,趙匡胤跟他的弟弟趙光義。

其實這僅僅是一個傳說,并不能盡信,但要說趙匡胤為何要把皇位傳給他的弟弟,曆史卻有明确記載。

《宋史·杜太後傳》中記載,杜太後六十歲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皇帝趙匡胤是個孝子,親自在母親身邊侍奉。

為了不出現半點差錯,趙匡胤親自熬藥,并端到杜太後的面前準備喂藥。

杜太後說道:“待兒回答為娘幾個問題再吃藥也不不遲。”

逃荒路上,婦人挑着兩孩童逃命,一道士看後大驚:你挑的是2條龍

随後杜太後問道:“你可知你何以能夠稱帝得天下?”

趙匡胤泣答:“皆賴您老人家的洪福”。

杜氏搖頭說:

“你能稱帝,隻因後周世宗,把皇位傳給了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假如當初周家繼承皇位的是宗族之中的能人,這皇位就不可能輪到你坐。是以你記住,将來傳承皇位的時候,要綜合判斷,如果自己的子女幼小或者不堪重任,就皇位傳給你弟弟,切不可像柴榮那樣重蹈覆轍!”

趙匡胤答應了母親的要求,在他生前就安排好了一切,最終以“金匮之盟”将皇位交給了弟弟趙光義,兩兄弟都成了“真龍天子”。

參考資料:《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