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姬昌原本姓姬,為何二兒子叫姬發,大兒子卻叫伯邑考?

我們知道,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姓氏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這是伴随一個人一生的一個标志,姓氏最初的起源是基于“天道”,而對圖騰和祖先所産生的崇拜。後來逐漸演化成為了一個家族血緣關系的标志。子随父姓便是最基本傳承方式。

姬昌原本姓姬,為何二兒子叫姬發,大兒子卻叫伯邑考?

很多看過《封神演義》小說的朋友,或者是度過相關曆史的朋友。一定對姬昌這個人物不會太陌生,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可以說是周朝的創始者了。同時也是中國曆史上比較早期的一代明君。中國古典文化的源泉《易經》便是周文王姬昌所著。

連孔子都對姬昌推崇不已,姬昌在位期間勤于政事,重視農業生産的發展,尊崇能人,禮賢下士。《史記·周本紀》記載:“姬昌遵後稷、公劉之業,效先祖古公、父親季曆之法,倡導“笃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

姬昌原本姓姬,為何二兒子叫姬發,大兒子卻叫伯邑考?

在《封神演義》裡面,周文王姬昌有百子。但是史料能夠考證的有十七個,其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大概要屬伯邑考和姬發這兩位了。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長子,伯邑考的命運比較的凄涼,周文王當年被纣王囚禁時,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質,為纣王駕車。

纣王後來烹殺伯邑考,還将他做成肉羹賜給周文王。迫于形勢的壓力,周文王不得不裝傻吃了下去。不過最後我們知道忍辱負重的周文王推翻了商朝的暴虐統治,而建立了周朝。伯邑考雖死卻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姬昌原本姓姬,為何二兒子叫姬發,大兒子卻叫伯邑考?

次子姬發則是姬昌的繼承人,大約在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崩逝,姬發繼位,号為武王。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會有所懷疑了,難道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不是親生的?而周武王姬發才是?不然為何連姓都不一樣呢?

實際上他的全名應該是叫做姬伯邑考,或者說伯邑考的原名應該叫做“姬考”,在名字當中的“伯”實際上就是一種排行上的說法,也就是家中排行老大的意思。比如說姬發,也經常會被人稱為“仲發”,而“仲”即是老二的意思。

姬昌原本姓姬,為何二兒子叫姬發,大兒子卻叫伯邑考?

而其中的“邑”字的由來,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表明他世子的身份,還有一個則是表明他當時擔任的這樣的一個官職。是以綜合起來便叫伯邑考了。

伯邑考之是以沒有加上姓氏,是因為其父姬昌在家中也是老大,如果兒子還要叫作姬伯邑考,那麼很多人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此人才是家中的老大,其中是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出現。

姬昌原本姓姬,為何二兒子叫姬發,大兒子卻叫伯邑考?

無論是在《封神演義》小說中,還是正史的記載,伯邑考的形象都是十分正面的。甚至比之于姬發都猶有過之,伯邑考作為世子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培養,不僅才貌雙全,而且人品也是絕佳。對父母恭順孝謹,對下士禮讓有加。而且具有大無畏的勇氣,視死如歸的精神。本是周文王姬昌選出的絕佳繼承人,可是最後卻被纣王所害,實乃可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