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時期,中華大地上“大國八百,小國三千”,姑蔑,是古越西陲的一個小國。公元前 222 年,秦王政25年,在姑蔑之墟建立了太末縣。今天的龍遊就是在“姑蔑之墟,太末之裡”的曆史沿革中産生的,因而,龍遊堪稱全國最古老的縣治之一,姑蔑文化就在這一方士地上滋生。
唐貞觀八年(634年),更名龍丘縣。五代吳越寶正六年(931年),吳越王錢鏐以“丘”與“墓”近義不吉,又據縣邑丘陵起伏如遊龍狀,遂改龍丘為龍遊。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有诏諱“龍”字,改名盈川縣。紹興元年(1131年)複稱龍遊。
梳理後世的一些古史地名著及方志,發現有關姑蔑的記載,都與太末、龍遊有密切的關系,不難看出,龍遊境内應該是姑蔑國的核心所在。
《左傳·哀公十三年》載:
六月丙子,越子伐吳,為二隧,疇無餘、讴陽自南方,先及郊。吳太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壽于姚自泓上觀之。彌庸見姑蔑之旗曰:‘吾父旗也。不可以見雠而弗殺也’。關于“姑蔑之旗”,杜預注雲:“姑蔑,越地,今東陽太末縣。”“彌庸父為越所獲,故姑蔑入得其旌旗。”
《國語·越語上》亦語及“姑蔑”,作:
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禦兒,東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北魏郦道元《水經·漸江水注》即謂:
穀(本或作穀)水……源西出太末縣,縣是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六《江南道二·衢州龍丘縣》下雲:
本春秋姑蔑之地,越西部也。杜注雲‘今東陽太末縣’。《越絕書》謂之姑婺州。晉改太末為龍丘,因縣東龍丘山為名。随末廢,貞觀八年又置。
宋黃裳《新定九域志》《衢州》條雲:
姑蔑城,……杜預注雲:姑蔑,越地,今東陽太末也。又《東陽記》雲:在穀水南三裡,東門臨薄裡溪是也。
宋羅泌《路史·國名紀四·姑蔑》條雲:
一曰姑妹,太末也。晉之龍丘、今衢之龍遊有姑蔑城。昔彌庸見姑蔑之旗者,漢之太末,即東陽之太蔑縣。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三《衢州府·龍遊縣·姑蔑城》條下載下傳:
在縣北,今府境故姑蔑地也。……相傳穀溪之南即其故城
《大清一統志》更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羅緻舊說、傳聞,對有關姑蔑的材料多所收錄,如:
《衢州府·建置沿革》條:“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越姑蔑地。”
《龍遊縣》條:“春秋越姑蔑地。”
《山川·東華山》條:“在龍遊縣東二裡,下有姑蔑子墓。”
《古迹·姑蔑故城》條:“在龍遊縣北。……舊志在穀溪之南,今人呼為寺城麓。”
《陵墓·姑蔑子墓》條:“在龍遊縣東東華山下,宋慶元間為人所發,古物充牣。”
分析以上史料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姑蔑國就在龍遊。
(來源:文旅龍遊)
()()
返龍須掃碼
請如實填寫
防控疫情 人人有責
喜歡,請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