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裕既然是漢室後裔,為何不建國号為漢,卻稱國号為宋呢?

劉裕在《宋書·武帝本紀》中記載“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後也”,也就是說乃是正經的漢室後裔,那麼為何在公元420年,代晉朝自立之後,卻又将國号定為“宋”,而不是承襲“漢”制國号呢?

劉裕既然是漢室後裔,為何不建國号為漢,卻稱國号為宋呢?

首先,根據《宋書》中的官方史實的記載,也就是說劉裕是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而這句話的意思也很明确,也就是說劉裕是漢朝後裔,但不是宗嗣。

何為宗嗣?也就是說宗族繼承人。

在講究宗法制的中國古代,與劉邦的主系相比,楚元王劉交一支屬于小宗,旁支。這一點上尤其以光武帝劉秀所建國号為漢便是很好的證明,雖然劉秀與劉裕一樣在經過數代傳襲之後,身份低賤乃至淪落為普通平民。但是差別就在于,他的血脈是源自漢高祖劉邦,是大宗、直系皇帝子孫,具有法理繼承權,是以在推翻王莽建國号為“漢”之後,群臣、百姓、史家也都是認可;反觀劉裕顯然是沒有合理的法理繼承權的。

劉裕既然是漢室後裔,為何不建國号為漢,卻稱國号為宋呢?

第三,作為外來少數民族政權的鮮卑人拓跋宏在北方地區,力排衆議改“代”而稱“魏”,這又意味着什麼呢?這意味着拓跋珪希冀的承襲魏國祚,是異姓革命的征驗,更是要與晉朝來争奪正朔出處。而作為此時的競争對手,劉裕自然不甘示弱,要以他取而代之的晉為正朔,來表達合法性。

劉裕既然是漢室後裔,為何不建國号為漢,卻稱國号為宋呢?

第四,漢的号召力問題。即便是最晚亡國的承襲漢朝法理基礎的蜀漢政權,距離劉裕建國之時也已經相距近160年之久。而經過了西晉、東晉的統治,遺老遺少早已不存,殘酷的社會環境,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人民淪為草芥,也導緻漢的号召力早已蕩然無存。

第五,按照爵位的來說。當時的亂世,百姓希冀和平國家安定,而劉裕便是那個時代的真龍天子。盡管出身貧寒,但是劉裕卻依靠個人能力,平定孫恩之亂,恒玄之亂;滅南燕政權,剿滅嶺南盧循,蕩平劉毅、巴蜀而也正是這樣的豐功偉績,讓東晉皇室封他為宋公、宋王爵位。而百姓對于這位以一當千的“宋公”莫不是感恩戴德,擁護至極,這一點即便是對手北魏謀臣崔浩都聲言“劉裕奮起寒微,不階尺土,讨滅桓玄,興複晉室,北禽慕容超,南枭盧循,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

參考資料:《宋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