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都不敢想象

明朝末年,由于吏治腐敗、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農民起義運動出現了大規模爆發。與此同時,北方的後金也開始了對明朝邊界的侵犯,一時間,持續了兩百多年統治的明王朝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在明朝逐漸覆滅的過程當中,有四個人最難辭其咎,他們也是以被稱為“四大罪臣”,他們便是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和魏藻德。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都不敢想象

在這四人當中,最出名的或許便是吳三桂,他引清軍入關,在清朝建立後被封為平西王,後來又開啟了三藩之亂。除他之外,祖大壽、洪承疇都是明末名将,他們曾為明朝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戰敗後選擇了投降,并在此後一直為清效力。不過,四大罪臣中排在第一的卻是知名度相對最低的魏藻德,他對明朝的滅亡負有極大責任,最終被酷刑折磨五天,死狀非常凄慘。

萬曆三十三年(1605),魏藻德生于順天府通州,也就是今北京通州區。崇祯十三年(1640),他參加科舉考試,并高中了狀元。殿試時,崇祯帝為了選拔出卓爾不群的人才,便出題道:

“今日内外交讧,何以報仇雪恥?”

對此,魏藻德不但給出了“知恥”這一回答,還順帶提到了自己曾在兩年前參加過守衛通州的戰役。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都不敢想象

崇祯帝對魏藻德的答案和其經曆都十分滿意,于是将其評為第一,且授予了修撰的職務。由于伶牙俐齒,且善于揣摩上意,此後的魏藻德不斷得到升遷,先是被封為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兩年後又轉任兵部尚書兼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不久之後,内閣首輔陳演罷官,魏藻德則成為了他的繼任者。

然而,當時的大明已經處于滅亡的邊緣,于是魏藻德在上任不久後便随着京城遭李自成攻陷而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内閣首輔。或許有人看到這裡會疑惑,相比于吳三桂等人直接為敵效忠,魏藻德似乎并沒有幹什麼傷天害理之事,那他為何會成為四大罪臣之首呢?不必着急,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個當初以“知恥”回答崇祯帝的魏藻德在國家危亡之際幹了什麼。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都不敢想象

衆所周知,崇祯帝在位時期明朝先後遭遇了數次重大的自然災害,再加上連年用兵,财政狀況可謂極為糟糕。作為朝廷命官,魏藻德不但不想着出力解決朝廷的财政危機,還大肆聚斂,囤積了不少金銀财寶。據《甲申傳信錄》記載,崇祯帝曾号召群臣踴躍捐款籌措軍饷,而作為重臣的魏藻德隻是

“捐銀五百”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都不敢想象

李自成攻入京城後,派部将劉宗敏通過嚴刑拷打的方式逼迫朝中大臣交出家财,《明史》對此記載道:

“賊下令勒内閣十萬金,京卿、錦衣七萬,或五三萬,給事、禦史、吏部、翰林五萬至一萬有差,部曹數千,勳戚無定數。”

作為前内閣首輔,魏藻德被劉宗敏“重點對待”,而結果就是

“藻德輸萬金”

。國家危亡時,魏藻德隻願捐出區區五百銀,但實際上家中的餘财卻超過萬金,如此行徑實在堪稱無恥。

其實,魏藻德或許早早地就自己謀劃好了後路,那就是在義軍攻陷京城後獻上自己的家财以換取平安甚至得到重用。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李自成并沒有半點要用他的意思。楊士聰曾在《甲申核真略》中記載道,魏藻德被關入獄中後還不解地表示:

“如願用我,不拘如何用便罷了,鎖閉作何解?”

可見他确實是有些過于自信了。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都不敢想象

另外,《明季北略》中還記載了魏藻德與劉宗敏的一番對話。當時,劉宗敏責備魏藻德作為首輔卻坐視明朝滅亡,而魏藻德則大言不慚地表示:

“臣本書生不谙政事,又兼先帝無道,遂至于此。”

在他口中,是崇祯帝的無道導緻了國家滅亡,自己則“冰清玉潔”,似乎沒有任何責任。

對于魏藻德的狡辯,就連劉宗敏都忍不住痛罵道:

“汝以書生擢狀元,不三年為宰相,崇祯有何負汝,诋為無道。”

罵完之後,劉宗敏更是直接派人扇魏藻德耳光,以示對其無恥言論的厭惡。而大快人心的是,這樣一個對國家沒有絲毫忠誠,且極度自私自利的人最終的下場也十分凄慘。

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酷刑折磨五日,最後死法都不敢想象

據《明史》記載,魏藻德在上交了萬金後被認為交得太少,畢竟上文提到過的楊士聰曾經隻是太子的老師,都在被關押後交足了兩萬兩,進而平安無事。是以,獄卒們對魏藻德進行了足足五天的酷刑折磨。最終,這位曾經的内閣首輔被活活折磨到腦裂而死,諷刺的是,此時距他以“知恥”為答案考中狀元還不足五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