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文丨楊逍、王與桐、楊亞飛、李勤、彭孝秋、頓雨婷、張信宇、鄧詠儀

編輯丨楊亞飛

從1到365,即将收官的2021年,是關于新經濟旺盛生命力的獨特時間标尺。或許恰是在迷霧與狂風中穿行之後,冒險家們才更能準确感覺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航向。尤其是技術革新、管道爆發以及品牌湧現的交織作用下,關于新一輪的産業進化與疊代,已是呼之欲出。

我們擁有怎樣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如何處理當下。

無論外部環境多麼複雜,科技創新始終在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這之中,創新基因發達的「新經濟企業」,以其富有創造力的産品和思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的更是已經成為産業裡舉足輕重的存在。過去這些年,36氪持續報道和關注他們的崛起與發展。

我們已經共同見證,電商邁過黃金十年、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前沿科技大量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趨于完善、數字化轉型深入到各行各業。而在疫情之後,我們同你一樣十分好奇,他們究竟會如何在這個劇烈變化的市場裡,真正化危為機。

今年10月份,36氪啟動了「WISE 2021新經濟之王」系列“年度硬核企業”、“新勢力企業”調研,并收到了數百位企業的主動報名,基于産品創新力、經營健康度、管道&行業地位、成長潛力&資本表現等綜合次元,這些企業綜合展現了他們這些年在技術、産品和模式創新方面,所做出的諸多創新探索方向、思路和成效。

此次「新經濟之王」系列企業所涉及的領域廣泛,涵蓋前沿科技、企業服務、消費生活、交通出行、跨境出海、大健康、物流與供應鍊、房産家居、金融科技、文化與教育等十大賽道。在過去這一年,他們用各具特色的經曆,共同繪出了一幅專屬于新經濟先驅者們的畫卷。

結合專業投資機構意見、36氪資深行業分析師等綜合推薦及意見回報,經多輪遴選後,我們正式推出涵蓋365家新經濟企業在内,『WISE 2021新經濟之王』年度硬核企業、新勢力企業。

十大賽道、365家企業、N種新經濟可能,正式為你呈現。

前沿科技

不懂前沿科技的投資人,在2021年或許會失去安全感。

從2019年開始,VC和PE的投資重點就開始從網際網路模式創新轉向to B領域,到了2021年,在機器替人、國産替代等核心邏輯和元宇宙、碳中和等新概念驅動下,以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光電晶片、新材料等為代表的前沿科技領域更是備受關注。

人工智能技術繼續下沉,與具體、細分的實際場景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為工業制造、企業服務、金融科技等不同行業帶來解決方案。

半導體領域,缺芯是持續一年多的話題,從硬體公司到晶片設計廠、晶圓制造廠、材料公司、裝備公司,都因晶片短缺而受到影響。英特爾、英偉達、台積電等公司正不停地推動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突破,占據生産領域先鋒;而在中美同步發展的人工智能晶片賽道,中國已培育出一批相對成熟的半導體企業,根據中商産業研究院資料,2021年前三季度投資金額達419億元,且半導體企業開始相對成熟,投資從2018年以來以A輪為主,近年開始出現A輪占比下降,B輪及以後輪次數量增多的趨勢。

機器人領域,機器替人仍是不變的邏輯。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不斷擴大;商用服務機器人在無接觸經濟下發展迅速,擎朗、普渡、雲迹、高仙等企業紛紛獲得新一輪大額融資;AGV一類工廠移動機器人進入紅海賽道,産業鍊裡以機器人視覺、雷射雷達為代表的提供視覺能力的企業也獲得快速發展。

政策也在推動着産業發展,如工信部提出“專精特新”後,智能裝備、零部件等以往不受投資人重視的賽道,開始受到關注;元宇宙概念推動了VR/AR産業的發展,碳中和概念則讓新能源賽道的企業有了新的發展動力……

中國正處于新的時代轉折點,前沿科技力量的崛起勢不可擋。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前沿科技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前沿科技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企業服務

2021年,一級市場對企服的偏好有目共睹。

據IT桔子資料,企服賽道融資總額創曆史新高,将近6000億人民币,比2020年增長一倍;但融資事件不足2000件,和2020年持平,低于2015~2017年。

這意味着,更少數的公司,拿到了更多的錢。這當中,超過10億人民币的融資事件頻繁發生,換做以往,一年都很難出現一次。

一級市場的認可,建立在賽道自身優越的表現。這一年,不少企業尤其是SaaS廠商的收入突破了2億元、3億元,大部分廠商客戶數量得到了翻倍、三倍、甚至四倍的增長。中國企服廠商的商業化的市場教育階段或許即将結束,新篇章開啟。

國産替代的浪潮滾滾而來,越來越多基礎軟體廠商放下了商業化的短期目标,沉下心來鑽研技術,提升中國的基礎軟體能力;應用側也是百花齊放,數字化的加持下,更多的技術找到了落地的場景。

PLG、all-in-one、國産替代、數字化……這些關鍵詞組成了中國企服的2021。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企業服務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企業服務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消費生活

對比去年,消費市場的2021年要殘酷很多。

逸仙電商市值重挫,海底撈咽下了去年高歌猛進的“苦果”,盲盒、電子煙監管加強。行業來看,wind家庭耐用消費品指數、零售業指數、香港連鎖快餐店概念指數,以及中信食品飲料指數、服務綜合指數,年初至今分别有5%到59%不等的下滑。

而在一級市場,并非2020年品牌大爆發的延續,恰恰相反,疫情之初新品牌估值漲的有多猛,過去一年就需要花多大力氣來保住增長曲線。餐飲行業在二季度獲得大量資本關注後,接下來需要一段時間來兌現增長“諾言”。

對于乘着短視訊、直播等内容管道紅利的新品牌而言,在管道去中心化的今天,所謂增長“方法論”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奏效。換言之,更多時候是消費品牌去泡沫的過程。

回歸理性好處多多,創業者們終于有更多時間和耐性,能坐下來思考和審視産品壁壘究竟在何處。數字營銷、管道紅利顯然需要讓位了。展現在創投市場,過去一年更多硬實力選手湧現,不再講“管道紅利”故事,更多把目光聚焦在将過去實驗室中的科研成果,嘗試導向消費品市場。消費者對于極緻生活品質的追求,為他們提供了最多的支援。

消費市場向來不缺新産品,但如果把時間拉長一些,真正的長青品牌,總是有在那個時間節點前後,對行業做了重大創新,既有“突破性技術”,也有極具魄力的新管道開發能力。如果說過去兩年裡出現了那麼一些未來的賽道龍頭可能的話,2021年正是一面最好的鏡子。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消費生活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消費生活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交通出行

2021年是智能汽車行業的蓄勢之年。

蔚來、小鵬和理想等頭部造車公司開枝散葉,各自沖破月銷過萬的成績,也開始沖刺全年10萬台的銷量,成為造車行業的标杆和榜樣力量。

小米、百度等科技巨頭,也不再猶豫,投入造車大軍,斥資百億級資金,豪賭下一個未來。給智能汽車行業注入另一股強勁能量。

整個行業以造車為牽引,掀起人才、資金、管道、場站和市場等全方位的角逐。

汽車行業圍繞能源、技術和終端等方向的演變趨勢,也逐漸明朗,産業鍊上開始百花齊放。晶片、雷射雷達、動力電池和瞄準量産的自動駕駛公司,也即将完成錘煉,在汽車生産線上,實作第一次量産傳遞。

有百年曆史的古老汽車行業,在2021年開始暗流湧動,蓄勢待發,這股浪潮中所有努力沖刺的成員都值得被發現。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交通生活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交通生活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跨境出海

今年以來,随着亞馬遜對中國賣家的持續封号,跨境電商行業迎來重大轉折。

一方面,賣家們開始對過度依賴單一平台風險提高重視度,這也是為什麼獨立站突然大火;另一方面,鋪貨思維不再适合新階段的跨境出海,品牌路線是越來越多賣家共識。在兩者中間,自然也就産生了大量服務類的新機會,比如SaaS類、營銷類、結算類等。

對于行業來說,機會在重新綻放和釋放,但局中人卻未必看得清。36氪通過大量的采訪交流發現,這仍是一個比較初期的行業,很多模式完全可以參考國内電商思路,再結合各地差異總結出一套打法,并且這預計會成為主流。特别是那些具備全球服務能力的團隊,未來最有機會成為大體量公司。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跨境出海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跨境出海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大健康

2021年,關于新冠疫苗和療法的開發仍是焦點之一,這進一步帶動了資本對醫療健康領域的熱情。

一級市場,根據動脈橙統計,這一領域累計完成1000餘起,融資總額近5000億人民币;二級市場,近乎月均25家中國醫療健康企業挂牌上市,三大股市迎來上市潮。生物制藥領域無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三大股市,都占“大頭”。

其中,除了生物醫藥和研發制造外包領域,器械領域的骨科耗材闆塊,醫療服務中的專科醫院與診所、綜合性醫院闆塊,醫藥商業領域的商業保險、藥械流通、藥械終端銷售以及金融服務闆塊開始發力,都拓展了今年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主題。

具體來看,在“老大哥”生物醫藥統領的市場佔有率之外,國産替代的大潮下,醫療器械領域也迎風而上,包括POCT、人工器官、各類高值耗材、醫療機器人等,當仁不讓成為資本關注的主力軍。與此同時,一些“新興賽道”也趁勢崛起,包括合成生物、數字療法等,在拓展醫藥上遊的同時,也為網際網路醫療注入新活力。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大健康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 大健康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物流與供應鍊

并未進一步延續疫情之後的V字反轉,受疫情反複的影響,過去一年全球制造業不确定性仍然嚴峻。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釋出的資料,在今年3月達到一個高點後,二、三季度全球制造業PMI整體出現下降,至10月份起出現回升勢頭。

供應鍊的緊張形勢推動航運、海運運費成本繼續上漲,也在産生更深遠影響。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今年11月份的一份報告中估算,如果運費在明年保持高位,全球消費者價格可能會再推高1.5%。恢複仍需時日,海運方面,據Sea-Intelligence11月分的預測,費率恢複正常,可能需要長達30個月。此外,奧密克戎變種可能會放大供應鍊的短缺問題。

在1.2萬億降準以及抗疫成效綜合背景下,預計接下來制造業的信心提振,将帶動物流與供應鍊行業從中受益。而疊加疫情之後對物流業的沖擊,以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種複蘇過程勢必伴随着行業整合與效率提升全面提速。

其中不乏像,菜鳥物流在今年10月收購寶尊電商旗下倉配子公司寶通30%股份,以加強自身物流實力。數字化貨運公司“滿幫”也在今年6月如願IPO。此外,軟銀今年4月斥資28億美元收購了倉儲機器人AutoStore 40%的股份,後者在半年之後完成上市。

相對于數字化更新以及供應鍊管理的挑戰,ESG是另一個不可回避的行業新議題,這需要企業在搭建智能物流網絡同時,将一部分重心正式向“綠色物流”方向傾斜。從這種角度上來看,疫情也給了重塑供應鍊的機會。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物流與供應鍊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物流與供應鍊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文化與教育

大内容領域包括文化、娛樂、社交等行業,過去一年裡主要就兩條大的路線:調整舊思路,挖掘新的可能性。

一方面,飯圈整治、網遊最嚴防沉迷、教育行業“雙減”政策等強力監管措施,讓依賴遊戲和廣告變現的行業遭到嚴重打擊。是以,适應監管新常态,及時調整業務模式和方向,尋找新的增長點,已經成為整個行業從今往後貫穿業務發展的重要主題之一。

另一方面,“元宇宙”傳入中國并且真正流行起來差不多正好是2021年春節前後。這個出自科幻小說的概念在這一年裡熱度越升越高,但由于根本沒有權威定義,所有與遊戲、社交、VR/AR、人工智能、區塊鍊等領域相關的發展均可以貼上來,“元宇宙”也成為年度最熱詞之一。一時間行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實幹家與騙子、投機者共舞。

元宇宙引來了許多争議,對于在虛拟世界裡工作、生活、學習這樣的未來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元宇宙确實掀起了一陣新的投資創業風潮:Yahaha、元象唯思等項目的創業者來自大廠,代碼乾坤、Pico等項目被大廠投資并購,還有許多此前并不顯山露水甚至經營困難的項目重新受到資本和大廠的關注。到目前為止,這個行業還沒有成功與失敗,也沒有正确與錯誤,故事才剛剛開始,行業一片混沌,所有人都在野蠻生長。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文化與教育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文化與教育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房産家居

過去一年,房地産行業的冷與熱都很顯著。

一方面,圍繞“房住不炒”方針的各項調控政策的密集實施,過去一年樓市整頓力度提升明顯。而近期,在央行1.2萬億降準背景下,政治局會議關于推進房地産行業“良性循環”、支援商品房市場的定調帶來了信心,參考曆史經驗來看,房地産産業鍊将迎來重大利好。

新房裝修是家裝家居的重要支撐,但近些年,家裝家居與房地産的直接關聯在逐漸減弱,存量房翻新改善家裝需求增長不容小觑。對比出口型家裝企業在發達地區的探索先例,環保材料在家庭新房、二次裝修當中的應用值得重點關注。

另一個背景是,中國城鎮化率還在繼續推進,根據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20年底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3.89%,而按照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這一數字預計将提升至65%。尤其在疫情之後,伴随居家工作、生活時間的增長,家電家居用品的添置、更新消費,跟随短視訊、VR、5G等内容與技術蓬勃發展,家裝家居需求駛入增長快車道。

需求端的變化在向上遊持續傳導。中國家居家裝市場競争格局長期處于分散狀态,但在宏觀政策調控背景下, 産業鍊醞釀整合與洗牌機會,類似可以看到像裝修建材B2B平台掌上輔材在今年11月,引入了新的資方居然之家,加上此前紅星美凱龍,已經獲得家居建材A股兩大龍頭共同加持。

這也展現在數字化的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尤其是鍊路冗長、場景高度個性化的家裝家居市場。數字化的應用而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關于創新技術與數字化的融合與探索,是行業規範化的重要名額。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房産家居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房産家居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金融科技

2021年,金融科技煥發新生。

這一年,市場持續回歸理性,銀行、證券、保險、理财,各行各業的科技應用日趨成熟。而在疫情的催化下,技術加速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反向推動技術創新。

從投資角度,根據 CB Insights 釋出的 2021 年風險投資報告,僅在今年Q2,金融科技行業的募資總額達到337 億美元,占全球募資總額的22%。而在國内,今年金融科技的投資也趨向“硬核”,真正能夠給業務創造價值的技術,成為金融科技落地的“硬通貨”。

持續一年的一系列新規下發,範圍覆寫從金融和科技的合作模式、适用範圍和邊界,都讓市場更為警惕金融風險,不斷調整既有發展目标,發展路線也更為明晰。

未來随着創業整體投資趨勢轉向“高尖精專”,金融科技賽道的發展目标也從以規模驅動增長,轉向更為内生性的增長,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更強的精細化營運能力。

把目光放到更大的次元上,疫情讓企業服務進入了新階段,數字化轉型向前邁了一大步,金融科技作為社會數字化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将在社會程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升社會運作效率。

以下為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金融科技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減震與新生,365家新經濟企業,共啟硬核2022

WISE 2021 新經濟之王金融科技領域「年度硬核企業」、「年度新勢力企業」

今日,36氪在上海召開了“硬核時代”WISE2021新經濟之王峰會。“硬核時代”意在機會唾手可得的時代已經過去,基于舊條件而生存的形态被打破,新經濟也正在從商業模式創新的“應用時代”邁向一個嶄新的“硬核時代”。峰會現場,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王翔、抖音副總裁支穎、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董事長盛希泰等大咖,針對如何帶領全産業實作硬核躍升的新增長「原力」,以及對未來十年發展的展望進行“硬核”的内容分享。

請大家持續關注“氪财經”抖音直播間,明天将繼續呈現精彩的硬核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