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美食
舌尖上的丹棱
有人說
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
一個人在年少時吃的美食
會在他的味覺裡會留下深深的烙印
那些小時候的味道
你還記得嗎?
丹棱鍋盔&卡絲餅
丹棱鍋盔,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可硬可軟,當主食還是當零食,都可以!
一張小餅鮮甜鹹辣,味道豐富,做法也各有千秋。
鍋盔使用發酵好的面團制成的,無論是加餡料還是純粹的白面鍋盔,其酥脆的外皮和香糯的内瓤,讓鍋盔一直以來都有着一大堆擁趸者。
丹棱鍋盔有紅糖、椒麻、肉和白面幾種選擇,巴适的丹棱鍋盔,要有千層酥的外殼,裡面要加入豬闆油、花椒粉、味精等調料,吃起來外酥裡嫩,滿口飄香!
鍋盔配蘿蔔絲更是古往今來最經典的吃法,于是誕生出了一個新名詞“卡絲餅”,蘿蔔絲的香辣爽口配上外殼的酥脆,吃起來那叫一個絕!
丹棱糖畫
對于一些80、90後的丹棱人來說,糖畫是兒時甜蜜的回憶。放學後,總是喜歡守在糖畫攤兒邊上,看着攤主用出神入化的手法,把融化的糖漿畫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狀。
糖畫攤兒上還有一個生肖轉盤,花上幾塊錢就能轉一次,鼠、兔、蛇、龍...每次轉動,都轉不到塊頭最大最霸氣的“龍”,現在想想,肯定有“玄機”在裡面。
用小湯勺舀起融化的糖漿,抖、頓、放、收,婉轉迂回,提拉中縷縷糖絲飄然灑下,一隻涅槃重生的鳳凰驚現在眼前。
對小朋友來說,不過幾塊錢的糖畫,遠比任何藝術品都來的珍貴,拿在手裡輕抿一口,甜到心坎裡去了。
小時候,你是我嘴裡甜甜的一顆糖,長大了,你更是我心中美美的一幅畫。
丹棱油炸串串
在不少丹棱“原住民”心中,炸串是童年記憶在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藏身于小巷子裡卻曆史久遠,鎮小外面的油炸串串就是這樣的存在,承載了很多鎮國小生的回憶。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放學那一刻,腳步飛快的沖到門口外面的炸串攤前,拿出辛辛苦苦攢了好幾天的零花錢,一次吃個痛快。
金燦燦的雞柳,外焦裡嫩的火腿腸,裹滿辣椒面的素菜,每一樣都勾着肚子裡的饞蟲。
串串能串萬物,油鍋亦能炸萬物,嬢嬢把炸串往鍋裡一扔,油“滋滋”地響,香味飄出來直接抵達大腦皮層,引人吞咽口水。
出鍋後嬢嬢熟練地撒上辣椒粉和孜然,稍微吹涼,迫不及待一口咬下,鹹鮮辣各種味道平衡得剛好,那種油脂帶來的美味和滿足感,忍不住再來一串。
丹棱麻糖
丹棱麻糖真的是能激起無數人回憶的童年美食,一個背着背簍、敲着鐵片的老師傅,背簍上面放着篩子裡面裝着一大塊方形的麥芽糖。
有人來買時,就用一個鐵片楔入糖邊,再用小鐵錘朝鐵片的背部猛敲一下,随着“叮”的清脆一響,糖就給敲出一塊了。
“叮叮當!叮叮當......”小時候每當聽見這種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叔叔來了。
雖說原形都是麥芽糖,丹棱人卻賦予了它不同的名字,大人喜歡叫它“麻糖”,小孩則俏皮的稱其為“叮叮當”。
丹棱麻糖,是一種不起眼的傳統小食品,看似簡單,卻充滿飲食之道,如今花樣繁多的糖果和巧克力都不再讓人覺得稀奇,反倒是傳統的麻糖承載着兒時的記憶和童年的味道。
冰糖葫蘆
“都說冰糖葫蘆酸,酸裡裹着甜.....”,冰糖葫蘆是多少丹棱人的童年回憶。
一提起冰糖葫蘆,仿佛自己的童年回憶也順着糖葫蘆棍一顆顆串在眼前,伴随着又酸又甜的味道,讓我們沒齒難忘。
一個個紅彤彤的山楂包裹着璀璨的糖衣,閃着動人的光澤,晶瑩剔透,看着就讓人想要咬一口。
小時候,賣冰糖葫蘆的大叔在丹棱街頭巷尾不停地吆喝,那一聲“賣糖葫蘆”驚豔了寂寞的冬天,讓多少孩子的心躁動起來。
來源:大雅丹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