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作者:河狸的态度

第一次看電影《畢業生》,是在大學的選修課上,當時隻剩下最前面的位置(當時的我們都不太願意坐在最前面),恰巧老師安排了英文片欣賞,反倒是“因禍得福”了。

那時,對這部電影的印象隻是講述了一段有悖主流道德觀和颠覆正常價值觀的感情故事。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圖檔來源于網絡

但是,有一個場景卻至今記憶猶新,影片一開始,鏡頭幾乎全部聚焦在主人公班傑明(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上半身,面無表情的側面給人一種孤獨感,與此同時,伴随着英文歌《The Sound of Silence》(中文名譯作:寂靜之聲)的音樂響起,我竟然有些泫然欲泣。

多年後,又聽到了這首歌,引發了自己對自己的好奇心,為什麼當時莫名其妙的想哭呢,決定二刷這部電影,果不其然,找到了一些答案。

電影《畢業生》改編自查爾斯韋伯的同名小說,于1967年12月在美國上映,被美國電影界評為一個世紀以來100部最佳影片之一。主演:達斯汀·霍夫曼(本傑明扮演者),安妮·班克羅夫特(羅賓遜夫人扮演者)。

迷茫的小醜

學成歸來的畢業生,20歲的班傑明(Benjiamin)(後文簡稱:班,Ben)在機場自動人行道上百無聊賴地任其将自己傳送到目的地,一切由此拉開帷幕。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圖檔來源于電影《畢業生》

畫面随即轉到了坐在家中的班,樓下的父母正在為他舉辦畢業派對,此時,班傑明的整張臉占據了大半個鏡頭畫面,依舊面無表情,通過父親與他的對話,袒露出他對未來的迷茫,因為他想成為與衆不同的人。

一進入派對,他整個人被寵愛他的父母簇擁着,被從小看着他長大的叔叔阿姨包圍着,大家談着爸爸送給他的豪車,祝賀他,誇贊他的人絡繹不絕,還有人翻出他大學的筆記本,誇贊他大學期間的“不虛此行”,比如做過越野隊隊長,辯論會會長,主編等等。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這一切都讓他透不過氣,他無力承受這樣的贊美和期待,他與這一切都不同頻,他在面對未來的困惑中打轉。幾乎每個人都會問他對未來的打算,令他感覺局促,隻是閃爍其詞。

英國作家狄更斯曾經對“小醜”有過這樣的描寫:“他那雙眼睛,無神而滞鈍,在臉上塗的白粉映襯下顯得很可怕;由于麻痹症而顫抖着的、裝飾得奇形怪狀的頭,以及擦了白粉的、蘆柴棒般的長手”

在狄更斯筆下,“小醜之父”是經過自我毀滅來取悅觀衆的。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在男主人公下樓,去參加他不喜歡的派對時,鏡頭給了樓梯上懸挂着的小醜畫像一個特寫,很巧妙地諷刺,這是一個不開心的小醜,小醜本身就代表着“取悅别人而内心孤獨又充滿恐懼的角色”,非常完美的用非語言的形式,變現了一個非現實中的“班”。

羅賓遜夫人的出現

派對中有一個人例外,她看出了班的心煩意亂,并去樓上班的房間找他,讓他開車送她回家,羅賓遜夫人(Mrs.Robinson)對班Ben的引誘從此開始了。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班傑明起初并不明白羅賓遜夫人的用意,把她看作和其它參加派對的長輩一樣。

但是很快,在羅賓遜夫人的一再暗示和挑逗下,班明白了她的用意,但是羅賓遜夫人一再否認自己在引誘他,讓他不要那樣疑神疑鬼,甚至說“難道你想引誘我嗎?”

羅賓遜夫人那天晚上對班的主動出擊,每一步都顯露出她的目的和強勢,尤其對于剛剛弱冠之年的年輕人來說,班就這樣被誘惑了。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班開始與羅賓遜夫人約會,但是這一切并沒有改變班傑明迷茫的狀态,反而更加強烈了,影片中利用畫面的轉換與場面的合并,讓班的迷茫中增加了堕落和無奈的意味。

羅賓遜夫人在這部電影中雖然不是正面角色出場,卻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這部劇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僅代表早已經認命而“不再迷茫”的成年人,也代表了為了滿足自己的期待和欲望,企圖操控他人人生的人和當時社會現狀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和固化。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羅賓遜夫人大學時主修藝術專業,在與本傑明的交談中,不難發現,她也曾心懷夢想,現在卻在平淡寂寥的無愛婚姻中荒度餘生。

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寂寞她勾引了年輕的本,她目的明确,占有欲強,手段高明,可見現在的她代表着“知道自己要什麼的”那類人。

當時美國社會處于經濟膨脹發展時期,與此同時,國内反越戰,性解放,婦女解放運動等如火如荼,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充分凸顯出當時西方社會對年輕一代的期望,與年輕人反抗掙紮之間的沖突。

女兒伊琳的出現

班傑明的父母和羅賓遜先生極力撮合班和女兒伊琳見面,班傑明起初很抵觸,一方面是由于班與伊琳母親有染,另一方面,他讨厭父母的安排。

他為了吓跑伊琳,帶她去看脫衣舞,裝作是個壞男人,但是伊琳的活力四射和天真爛漫很快撕開了班的僞裝,并且敲開了班一直封閉又孤獨的内心。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面對單純的伊琳,再想想自己不堪的經曆,班對自己的過去十分懊悔,他真的喜歡伊琳,可是有些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他也暗示了伊琳,自己有一段不堪的過去。

兩個人的相愛受到了羅賓遜夫人的阻撓,她略施計策便讓自己的女兒發現了班傑明與她的關系,并在女兒面前抹黑本傑明,說是他玷污了自己。

為了乞求伊琳的原諒,班一路跟随着伊琳回到她的學校,旁觀着她的生活,此時的場景,配合的背景音樂是《斯卡布羅集市》(《Scarborough Fair》),這樣略帶哀傷又孤獨的旋律,充分展現了班當時幾近絕望的心境,但這首歌本身除了愛情,還代表着力量和勇氣,也符合班傑明當時反抗現實,為希望一搏的決心。

他發現伊琳是愛她的,心中又有了小小的希望。

在這部電影中終于看到了有“目标”、不再迷茫和充滿希望的班傑明,他之是以愛伊琳,是因為她給他鼓勵和憧憬,他們的戀情可以光明正大,她讓他感到自由無束縛。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羅賓遜夫人破壞班與女兒在一起的原因:一是因為她與班有染,不可能接受并贊成她們在一起,二是因為自己經曆的失敗婚姻,在她的認知中,奮不顧身的熱情很快會消耗殆盡,班與自己發生的事情讓她認為,班絕不是個好丈夫,最終女兒也會落得和自己一樣,隻是徒有其表的名義婚姻罷了。

不管羅賓遜夫人對班,還是對女兒伊萊恩,都代表着是一種控制,她希望真正掌握全局的是她一人。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迷茫解脫後的輪回

伊琳的父親知道了班與妻子的醜聞後,伊琳為了父親的顔面,也為了自己能快速遺忘這段感情,匆忙地決定嫁給一個她根本不愛的人,就在婚禮當天,班傑明開着車,瘋狂尋找伊琳,又一路狂飙來搶婚。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舉辦婚禮的教堂,門窗都被封住,班沖撞進去,此時有一個片段是關于伊琳的,表達了她面臨命運時的迷惑和猶豫。

她看了看怒不可遏的父母,未婚夫及周圍的一切,又看看了滿頭大汗,風塵仆仆,痛苦地撕心裂肺的班傑明,一面代表着墨守成規和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婚姻,一面代表着沖破束縛,奮不顧身的愛情。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在班成功搶婚後,他和伊琳坐在大巴車最後,兩個人欣喜若狂、相視而笑,坐在前面的人齊刷刷轉過頭來看着他們,他們的笑容立即消逝,表情趨于平淡,這一次不是迷茫,而是太多的感慨需要稀釋,太多的阻礙需要她們去面對,太多的理想需要兩個人一起籌劃。

《畢業生》的細微之處 || 他如何在一對母女身上,踐行了成長
電影插曲《寂靜之聲》和《斯卡布羅集市》非常适合《畢業生》,十分契合導演邁克·尼克爾斯想表達的主題,他說,在選擇開場音樂時找了很久,最終聽了《寂靜之聲》後,止不住的稱好,就是它。

不論是與羅賓遜夫人的不倫之歡還是與伊萊恩的愛情隻是這部電影的表達方式,是彰顯主題的工具,是所有迷茫狀态和滿懷希望的縮影,甚至參雜着諷刺。

每個人都迷茫過,那是因為他們愛自己,愛生活,愛未來,想成為與衆不同的人,才會背負孤獨,抵抗質疑,不負自己,不負韶華。

時隔多年,它仍舊是那部讓我時而發笑,時而感動的電影——《畢業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