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作者:河狸的态度

第一次看电影《毕业生》,是在大学的选修课上,当时只剩下最前面的位置(当时的我们都不太愿意坐在最前面),恰巧老师安排了英文片欣赏,反倒是“因祸得福”了。

那时,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只是讲述了一段有悖主流道德观和颠覆常规价值观的感情故事。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有一个场景却至今记忆犹新,影片一开始,镜头几乎全部聚焦在主人公班杰明(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上半身,面无表情的侧面给人一种孤独感,与此同时,伴随着英文歌《The Sound of Silence》(中文名译作:寂静之声)的音乐响起,我竟然有些泫然欲泣。

多年后,又听到了这首歌,引发了自己对自己的好奇心,为什么当时莫名其妙的想哭呢,决定二刷这部电影,果不其然,找到了一些答案。

电影《毕业生》改编自查尔斯韦伯的同名小说,于1967年12月在美国上映,被美国电影界评为一个世纪以来100部最佳影片之一。主演:达斯汀·霍夫曼(本杰明扮演者),安妮·班克罗夫特(罗宾逊夫人扮演者)。

迷茫的小丑

学成归来的毕业生,20岁的班杰明(Benjiamin)(后文简称:班,Ben)在机场自动人行道上百无聊赖地任其将自己传送到目的地,一切由此拉开帷幕。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图片来源于电影《毕业生》

画面随即转到了坐在家中的班,楼下的父母正在为他举办毕业派对,此时,班杰明的整张脸占据了大半个镜头画面,依旧面无表情,通过父亲与他的对话,袒露出他对未来的迷茫,因为他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一进入派对,他整个人被宠爱他的父母簇拥着,被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叔叔阿姨包围着,大家谈着爸爸送给他的豪车,祝贺他,夸赞他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人翻出他大学的笔记本,夸赞他大学期间的“不虚此行”,比如做过越野队队长,辩论会会长,主编等等。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这一切都让他透不过气,他无力承受这样的赞美和期待,他与这一切都不同频,他在面对未来的困惑中打转。几乎每个人都会问他对未来的打算,令他感觉局促,只是闪烁其词。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对“小丑”有过这样的描写:“他那双眼睛,无神而滞钝,在脸上涂的白粉映衬下显得很可怕;由于麻痹症而颤抖着的、装饰得奇形怪状的头,以及擦了白粉的、芦柴棒般的长手”

在狄更斯笔下,“小丑之父”是经过自我毁灭来取悦观众的。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在男主人公下楼,去参加他不喜欢的派对时,镜头给了楼梯上悬挂着的小丑画像一个特写,很巧妙地讽刺,这是一个不开心的小丑,小丑本身就代表着“取悦别人而内心孤独又充满恐惧的角色”,非常完美的用非语言的形式,变现了一个非现实中的“班”。

罗宾逊夫人的出现

派对中有一个人例外,她看出了班的心烦意乱,并去楼上班的房间找他,让他开车送她回家,罗宾逊夫人(Mrs.Robinson)对班Ben的引诱从此开始了。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班杰明起初并不明白罗宾逊夫人的用意,把她看作和其它参加派对的长辈一样。

但是很快,在罗宾逊夫人的一再暗示和挑逗下,班明白了她的用意,但是罗宾逊夫人一再否认自己在引诱他,让他不要那样疑神疑鬼,甚至说“难道你想引诱我吗?”

罗宾逊夫人那天晚上对班的主动出击,每一步都显露出她的目的和强势,尤其对于刚刚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来说,班就这样被诱惑了。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班开始与罗宾逊夫人约会,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班杰明迷茫的状态,反而更加强烈了,影片中利用画面的转换与场面的合并,让班的迷茫中增加了堕落和无奈的意味。

罗宾逊夫人在这部电影中虽然不是正面角色出场,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这部剧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仅代表早已经认命而“不再迷茫”的成年人,也代表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和欲望,企图操控他人人生的人和当时社会现状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和固化。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罗宾逊夫人大学时主修艺术专业,在与本杰明的交谈中,不难发现,她也曾心怀梦想,现在却在平淡寂寥的无爱婚姻中荒度余生。

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寂寞她勾引了年轻的本,她目的明确,占有欲强,手段高明,可见现在的她代表着“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那类人。

当时美国社会处于经济膨胀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国内反越战,性解放,妇女解放运动等如火如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充分凸显出当时西方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年轻人反抗挣扎之间的矛盾。

女儿伊琳的出现

班杰明的父母和罗宾逊先生极力撮合班和女儿伊琳见面,班杰明起初很抵触,一方面是由于班与伊琳母亲有染,另一方面,他讨厌父母的安排。

他为了吓跑伊琳,带她去看脱衣舞,装作是个坏男人,但是伊琳的活力四射和天真烂漫很快撕开了班的伪装,并且敲开了班一直封闭又孤独的内心。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面对单纯的伊琳,再想想自己不堪的经历,班对自己的过去十分懊悔,他真的喜欢伊琳,可是有些事情发生就是发生了,他也暗示了伊琳,自己有一段不堪的过去。

两个人的相爱受到了罗宾逊夫人的阻挠,她略施计策便让自己的女儿发现了班杰明与她的关系,并在女儿面前抹黑本杰明,说是他玷污了自己。

为了乞求伊琳的原谅,班一路跟随着伊琳回到她的学校,旁观着她的生活,此时的场景,配合的背景音乐是《斯卡布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这样略带哀伤又孤独的旋律,充分体现了班当时几近绝望的心境,但这首歌本身除了爱情,还代表着力量和勇气,也符合班杰明当时反抗现实,为希望一搏的决心。

他发现伊琳是爱她的,心中又有了小小的希望。

在这部电影中终于看到了有“目标”、不再迷茫和充满希望的班杰明,他之所以爱伊琳,是因为她给他鼓励和憧憬,他们的恋情可以光明正大,她让他感到自由无束缚。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罗宾逊夫人破坏班与女儿在一起的原因:一是因为她与班有染,不可能接受并赞成她们在一起,二是因为自己经历的失败婚姻,在她的认知中,奋不顾身的热情很快会消耗殆尽,班与自己发生的事情让她认为,班绝不是个好丈夫,最终女儿也会落得和自己一样,只是徒有其表的名义婚姻罢了。

不管罗宾逊夫人对班,还是对女儿伊莱恩,都代表着是一种控制,她希望真正掌握全局的是她一人。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迷茫解脱后的轮回

伊琳的父亲知道了班与妻子的丑闻后,伊琳为了父亲的颜面,也为了自己能快速遗忘这段感情,匆忙地决定嫁给一个她根本不爱的人,就在婚礼当天,班杰明开着车,疯狂寻找伊琳,又一路狂飙来抢婚。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举办婚礼的教堂,门窗都被封住,班冲撞进去,此时有一个片段是关于伊琳的,表达了她面临命运时的迷惑和犹豫。

她看了看怒不可遏的父母,未婚夫及周围的一切,又看看了满头大汗,风尘仆仆,痛苦地撕心裂肺的班杰明,一面代表着墨守成规和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婚姻,一面代表着冲破束缚,奋不顾身的爱情。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在班成功抢婚后,他和伊琳坐在大巴车最后,两个人欣喜若狂、相视而笑,坐在前面的人齐刷刷转过头来看着他们,他们的笑容立即消逝,表情趋于平淡,这一次不是迷茫,而是太多的感慨需要稀释,太多的阻碍需要她们去面对,太多的理想需要两个人一起筹划。

《毕业生》的细微之处 || 他如何在一对母女身上,践行了成长
电影插曲《寂静之声》和《斯卡布罗集市》非常适合《毕业生》,十分契合导演迈克·尼克尔斯想表达的主题,他说,在选择开场音乐时找了很久,最终听了《寂静之声》后,止不住的称好,就是它。

不论是与罗宾逊夫人的不伦之欢还是与伊莱恩的爱情只是这部电影的表达方式,是彰显主题的工具,是所有迷茫状态和满怀希望的缩影,甚至参杂着讽刺。

每个人都迷茫过,那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爱生活,爱未来,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才会背负孤独,抵抗质疑,不负自己,不负韶华。

时隔多年,它仍旧是那部让我时而发笑,时而感动的电影——《毕业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