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禅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劉禅是曆史上有名的扶不起的阿鬥,諸葛亮幾次北伐,累死了都無濟于事,姜維也對蜀漢忠心耿耿,最後也沒有逃脫被曹魏滅亡的結局。而投降後的樂不思蜀,更讓人覺得劉禅窩囊,軟弱,隻知道貪圖享樂。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未必。

劉禅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我們先來看一下樂不思蜀的故事。在劉禅投降曹魏被遷到洛陽後的某一天,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禅。宴會之前,司馬昭惡毒地囑咐樂人要演奏蜀中的樂曲。當在做的蜀漢舊臣們聽到熟悉的曲調,就想起亡國之痛,他們個個或掩面或低頭流淚,隻有劉禅一點也沒有悲傷的樣子,嬉笑自如。司馬昭惡毒地問劉禅,你思念蜀地嗎?劉禅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劉禅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劉禅的舊臣郤正聽說了,囑咐他說,下次司馬昭如再問你,你一定要哭着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果然,司馬昭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劉禅就把郤正教的學了一遍。司馬昭很奇怪地問,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禅非常驚奇地說,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哈哈大笑,從此再也不懷疑劉禅了。

劉禅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這個故事曆來是劉禅扶不起來的重要依據,可是,如果仔細分析,會從中發現倪端。這個倪端要從劉禅投降開始說起。

對于投降,當時的蜀漢大臣有不少反對意見。《漢晉春秋》記載,劉禅的弟弟劉谌是反對聲音最強的一個。他的理由是,應該背水一戰,就是戰死,被敵軍攻破城池,這樣也才能對得起父親劉備打下的基業。可是,劉禅不同意。劉谌到宗廟裡哭了一通,回去後先殺了自己的妻兒,又自殺了。

劉禅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劉谌是反對聲的一個代表,他是作為武将提出反對意見的。他的理由是,要對得起父親打下的基業。可是,作為皇帝的劉禅,想到的是百姓的疾苦。戰争對于百姓造成的傷害,這麼多年的北伐已經充分證明了。大概對于諸葛亮的北伐,劉禅也是不太同意的,但諸葛亮是父親的托孤大臣,又拿出前後出師表,劉禅才不得不同意。投降,雖然自己肯定會失掉皇帝的位置,甚至人頭都有可能保不住,但成都會免受戰争之苦,成都的百姓也會免受戰争之苦。

劉禅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事實證明,劉禅的作法是有益于百姓的。鐘會作亂,軍隊到處燒殺搶掠,以至于城中屍首狼籍,過了好幾天,才恢複安定。這就是戰争帶給人們的苦難。彈丸之地的蜀漢,經過那麼多年的北伐戰争,劉禅大概早厭倦了。

劉禅樂不思蜀真的是呆嗎?看完後面一句話你會有所改變

再回到樂不思蜀的故事。劉禅的後一句話讓司馬昭哈哈大笑。這裡的劉禅,一副毫無心機的樣子,可是,他真的沒有心機嗎?應該不是。司馬昭是誰?又聰明又多疑又小心眼,在這種人的眼皮子底下求生存,稍有不慎就會殺頭。隻有像劉禅這樣傻乎乎的樣子才不會被懷疑,這才是大智若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