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安葬家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回報的?

朱元璋是曆史上罕見的布衣天子,比漢高祖劉邦出身更低微,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的赤貧之家,以緻于父母兄長相繼餓死之後竟然沒有地方安葬,真可謂慘不忍睹!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安葬家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回報的?

朱元璋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父親朱五四和母親陳氏都是老實巴交的佃戶,靠租種地主劉德的田地勉強糊口。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一帶旱災,蝗災紛至沓來,緊接着饑荒和瘟疫開始四處蔓延。位于濠州鐘離的朱元璋一家遭此大難,一個月内父母和大哥相繼餓死,家中隻剩下17歲的朱元璋和二哥朱興盛。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安葬家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回報的?

人死之後講究入土為安,可朱氏兄弟根本沒有能力備辦一口像樣的棺材,更不要說置辦墳地了。朱家父子一直在地主劉德家做工,朱元璋打小就替劉家放牛,兩兄弟一合計,隻能請劉德看在往日情分上,求他施舍一塊墳地。但劉德絲毫不顧往日情份,直接拒絕了朱氏兄弟的請求,表示朱家父子在劉家做工不假,但他沒有拖欠一分工錢,已經算得上仁至義盡,還想要地方安葬死人,門都沒有,便把朱氏兄弟趕出了家門。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安葬家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回報的?

朱氏兄弟一邊哭,一邊走,想到父母在土地裡勞作了一輩子,死後竟無葬身之地,朱元璋内心騰起了複仇之火,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地主不幹農活卻衣食無憂,自己一家人辛苦勞作卻被活活餓死。回到家中,父母大哥已經冰冷僵硬的屍體深深的刺痛了這個放牛娃出身的少年,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家人曝屍荒野,棺材橫豎是買不起了,兩兄弟找來家中的破衣爛裳,用草席将屍體裹好,用門闆擡出家門,想找一塊地方草草安葬。可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塊是屬于他家的。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安葬家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回報的?

幸好同鄉中還有善心之人,劉德的遠房親戚劉繼祖見他倆實在可憐,把自己的一小塊土地給了他們,朱氏兄弟這才草草将家人安葬,随後離開家鄉,各自逃命。朱元璋跑到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後來在發小湯和的邀請下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一晃十多年過去了,朱元璋從一個小兵成長為統領千軍萬馬的吳王,随後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登上了開國皇帝的寶座。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安葬家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回報的?

俗話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衣錦還鄉的朱元璋想起當年給他土地安葬家人的恩人劉繼祖,于是派人前去尋訪,可惜劉繼祖已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病故,隻請來了他的兒子劉秀。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世襲罔替,與明朝相始終,也就是說他的子孫後代都可以沿襲這一爵位。

朕微時罹親喪,難于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雲何可忘!因贈以侯,并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萬曆野獲編》

劉繼祖死了,可地主劉德卻健在,朱元璋對他說道:“爾之所為,亦恒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意思是說,你當時那樣做也在情理之中,我不會追究的。當年我貧賤的時候,你怎麼會知道我能當上皇帝,貴為天子呢?

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安葬家人,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是如何回報的?

朱元璋不僅原諒了劉德當年的薄情,而且還下令賞賜給他田30傾,并免除10年賦役。當然,這些賞賜與義惠侯的爵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估計當時劉德的腸子都要悔青了,可千金難買後悔藥,要怪隻能怪自己沒有那顆行善積德之心吧!

繼續閱讀